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环境局局长及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就荔枝窝及野猪事宜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陈智思、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及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梁肇辉博士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出席活动后就荔枝窝及野猪事宜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环境局局长:大家好!今日来到荔枝窝庆祝荔枝窝乡郊景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别大奖,表扬他们对偏远乡郊可持续发展的特别贡献。这对我们香港做到世界级偏远乡郊复育是正面鼓励。在这里要特别多谢相关人士,包括当地村民、相关团体及支持机构例如滙丰(香港上海滙丰银行)。政府亦大力支持复育偏远乡郊,如三年前,政府成立乡郊办(乡郊保育办公室),更有系统以政府部门及民间力量一齐更好支持复育偏远乡郊,让大家都能在香港支持城乡共融,如在疫情期间大家能够支持本地游,认识本地文化,支持偏远乡郊可持续发展。现在请陈智思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看法。
 
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谢谢局长。其实今天来到这里亦反映我们社会过往谈及多年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大家都明白香港基本上是城市,但城市与乡郊如何能共存,这方面多年来有很多人讨论,但直至今天来到这里才是第一次确实能活生生看到、能够做到,当然这能做到正如局长刚才提及,是需要很多不同组织及人士在背后配合及参与,官、商、民及大学的参与。今天(这项目)能很好的启发大家,将来如何在其他乡郊重新把村复原,农作方面能否复耕,这个议题能否探讨、能否持续。所以这个(项目)能够得奖除了它本身充满意义外,其实也带有很大的启发,让我们一同思考社会价值,多年来我们经常谈及,以往我曾担任古物谘询委员会(主席),究竟这些古物、古迹如果重新活化它们,它们原来的社会价值是甚么,如何去量度它(的价值),纯粹单凭金钱或其他。所以这个项目能够提供十分好的启发,让整个社会包括政府、民间、商界及教育界即大学多方面,所以(我)是十分支持的,希望将来能够看到香港有更多这类活动。
 
记者:局长,有关近日野猪问题,就昨日有两宗野猪伤人而(把它)人道毁灭的情况,因为其中一宗是(野猪)伤人但未能捕捉(该野猪),另一宗则是(野猪)未有伤人却把它人道毁灭。这样做会否将一些无辜的野猪人道毁灭,会否不符合原来新措施的原意?
 
环境局局长:政府跨部门关心野猪伤人的个案与日俱增,大家要留意及理解,若野猪惯常到市区觅食,基本上这已改变它原来野生习性,所以不论它有否伤人其实已对大家构成危险,所以应整体看待事件。从数字来说,今年有关野猪伤人个案已有20宗伤及市民,当中包括长者、不同年纪的成年人,亦有小朋友,他们在不同情形、很多时候是在市区及乡郊边沿受到野猪伤害,例如昨日的例子,以我理解是送外卖的人士在公共屋邨受到野猪袭击。亦在相同月内,因疫情关系多了(市民买)外卖,有市民提取外卖回家途中或类似情况受到野猪主动袭击,所以这类风险大家要明白。而单单今个月野猪伤人个案已录得七宗之多,所以这需要大家关注及留意的。现在我请(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补充。
 
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我想补充一点,整个新的策略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如在郊野环境的野猪没有滋扰人或对人构成安全威胁的话,它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是不会去处理它或干扰其日常生活的。另一类野猪过往多年来习惯民居环境、城市环境,经常(在市区)出没,习惯被人喂饲,或在人群中也不怕人,这类野猪我们需要果断地处理。
 
  因为第一,刚才局长也提及,(野猪)伤人个案数字近年大幅飙升,我们亦看到许多个案,其实人没有尝试去接触它或触摸它,而野猪想追赶人以索取食物,又或者它突然因为在市区环境而受惊吓或被触怒而袭击人。如果(它们)经常出没而又牵涉大量野猪,和体型很大的野猪,所指的是几十公斤甚至以上的,这些(野猪)对人的安全是一个很严重的威胁。第二,野猪亦传播很多人畜共患病,所以你接触野猪的话,相对上健康风险亦会提高。事实上有些伤者因被野猪咬伤,其伤口因(被)传播了一些疾病而不能即时接受手术,之后才能医治。所以我们觉得这些野猪要和大自然的野猪分开来看。
 
  第二我们亦要看看野猪的繁殖速度。根据我们的统计,(本港)大约有2 500只野猪,如果将其分为一半男(雄性)一半女(雌性)的话,而成年野猪大约一岁便可生育,一年可以生两胎,每胎可以生八至九只,大家很容易可以计算出一年野猪的出生率可达几千甚至上万(只)。过往几年,由二○一七年推行「捕捉、绝育、放回」计划,我们试行了四年,亦很积极捕捉野猪并将其绝育,共绝育了约450只,但即使我们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措施,远远追不上野猪的繁殖速度。因为上述我所讲的原因,我们真的有迫切性和必须性去实施这个新的捕捉和人道处理措施。我们真的不想再有更多市民因为野猪的影响而受到伤害。
 
记者:刚刚也提及喂饲方面的问题,政府会否有措施加强执法,针对喂饲情况而非纯粹采取人道毁灭的方式?
 
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过往我们一直进行执法、宣传、教育工作,呼吁市民不要喂饲野猪,与它们保持距离。另外,我们亦透过执行相关法例,在《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170章)下的禁喂区及其以外的地方,连同相关部门,不停执行相关法例,以阻止市民喂饲野猪。未来我们亦公布了新的想法(计划)将现时的禁喂区扩大至其他黑点,现正研究相关的技术和法律的问题和考虑,考虑清楚后,我们会尽快将修订条例提交到立法会审议。
 
记者:昨日的个案,伤人的野猪反而捉不到,但就人道毁灭了没有伤人的野猪,在选择人道毁灭方面的措施会有甚么改善呢?
 
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我们按同一个准则去处理,或者我再重复一次新的策略。我们现在采取捕捉和人道处理的措施,会优先在六十几个黑点主动部署行动,当捕捉到这些惯常在市区出没的野猪时,会将其人道处理。另外,我们每日都收到很多不同的报告或者转介,有关野猪在市区出没,我们就会安排捕捉行动。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认为该野猪构成危险或者对市民安全构成风险,亦会将其人道处理。
 
  刚才你说的两个个案,第一个(个案)于二十七日晚上在田湾邨发生,警方报告有人被野猪咬伤,其后该野猪已回到山上,我们不曾见到它,捉不到它。我们现正了解有关情况,有需要的话,我们会部署相关行动。另一个个案(发生)在北角天后庙道,野猪进入民居,到处乱窜。我们接到警方的转介而出动野猪队,然后用麻醉枪将其捕获,之后基于两个考虑,第一,它已进入民居,而(体型)相当大,根据新的措施,我们会将其人道处理,再加上这只野猪的伤势严重,基于人道的考虑,我们都会将它(人道)处理。这只野猪,我们其实已经(人道)处理了。
 
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刚刚有几位提及的观点我认为需要厘清,究竟是否有伤人我们才去处理,刚才两位都提及为何(野猪)没伤人就要人道毁灭,但你不应等待它伤人才去处理,如果它已对市民构成危险,全香港市民不应等待被它袭击才要政府采取行动。现在很多人投诉是指现已看到风险的存在,影响他们不敢拿着食物外出。经过昨日事件,我想我也不敢拿着食物四处走,怕受到它们袭击。所以我想大家不应等待它们袭击市民才采取行动,正因现在很多市民投诉为何不尽快处理。正如刚才署长提及,当然这个政策也要先视乎哪个地区,并非全港性只是(针对)黑点,当然也不会在乡郊处理。所以我认为应正视在人流多、居民多、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甚至安全的地方。我相信有很多投诉指(他们)真的害怕,不敢夜间外出,特别是拿着食物时生怕遇上野猪时受到攻击。当然野猪原来也并非恶意的,只是当你手上拿着食物时会吸引它们,因它们无法分辨。大家千万不要等待发生意外时才要政府处理。我认为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
 
2021年11月28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7时3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