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出席「对接新机遇 助力新征程」──外国在港商界「云参访」大湾区活动致辞(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出席「对接新机遇 助力新征程」──外国在港商界「云参访」大湾区活动致辞(中文译本):
   
黄柳权副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丛亮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吴江浩部长助理(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光源特派员(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能够参与今天由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活动。首先,我必须向刘光源特派员及他的同事致以最衷心的谢意,感谢他们安排如此丰富的节目,让在港商界了解大湾区的最新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令人难以跨境出行,这项活动因而更具意义。据我所知,中央有关部委和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活动。各位参加者通过「云参访」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一些企业,定能加深了解大湾区的商机和投资机遇。然而,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我完全明白亲身到访及互动交流仍然十分重要。我向大家强调,香港特区政府正尽力争取逐步有序地恢复与内地免检疫「通关」。昨天我们在深圳与国家相关单位进行了第二次对接会议,就取得良好进展。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对接新机遇 助力新征程」,贴切反映大湾区所带来的前景。事实上,我的大湾区征程由我就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第一天,即二○一七年七月一日展开。当天,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见证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经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全面的筹备工作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二○一九年二月出台,并在香港举行大型宣讲会,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的领导、广东省省长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均有出席。我相信部分今日在座的嘉宾当日亦有出席。在香港特区政府内部,我亲自主持了一个高级别督导委员会,积极推进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合作项目。我们亦特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一职,重点支援有关工作。
   
  现在,我相信各位商界朋友都很熟悉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大湾区拥有8 600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达1.7万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逾19,000美元。这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地区为本港经济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无疑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切入点。
   
  我在参与大湾区的工作中,体会到大湾区建设赖以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大湾区的发展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由中央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領导小组统筹,而領导小组由韩正副总理担任组长,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亦出任成员。由此可见,大湾区建设备受高层领导的重视。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以来,不少中央部委提出了支持大湾区发展的指导方针或计划,多项政策措施亦相继出台,协助香港商界和专业人士开拓大湾区市场。例如早前开放律师和建筑专业服务,以及引进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医疗仪器;最近则在今年九月启动「跨境理财通」。为推进大湾区人才流动,并为回应香港国际商会——很多今日也在场——对便利非中国籍港人前往内地城市的期盼,我已向中央政府提出具体建议。正如我在今年的《施政报告》所说,在港澳事务办公室积极协调下,特区政府可望稍后与内地相关机构商讨详情。
   
  大湾区的第二个成功因素,刘光源特派员刚才也有提及,在于其发展与《十四五规划》所述的国家愿景一致。大湾区建设是重要的区域发展项目,而要打造高质量的大湾区,必须提高开放和创新水平,并须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提升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协同效应。在这方面,香港的企业必定有早着先机的优势。
   
  第三个因素是大湾区占有地利,享有相当大的航空和海上交通市场,促使其成为重要航运枢纽。港珠澳大桥和高铁等多项大型基建,亦令大湾区内的交通四通八达。展望未来,我在《2021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当中的新跨境铁路项目(例如连接香港西北部洪水桥与深圳前海的铁路)落成通车、采用「一地两检」的口岸运作进一步提升,以及其他便捷「通关」安排付诸实施后,将大大促进人员的往来。
   
  第四个因素是,大湾区不但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而且与香港等地互补性强。举例来说,在创科领域,香港在基础研究和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与内地城市的工业实力正好能互相配合。香港与深圳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共建「一区两园」,两地建立如此重大的伙伴合作关系,亦是前所未见。两地政府已在九月签署合作安排,并推出联合政策包,吸引人才和企业到合作区发展。我在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是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在该《发展策略》下,落马洲/新田一带有大约150公顷的土地将与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整合,构建为新田科技城。新田科技城连同深圳科创园区,将组成更大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占地约540公顷,集港深两地之长,汇聚本地和非本地的创新项目资源,势必成为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提供平台,既让海外资金进入大湾区,也让内地企业筹集资金进军国际市场。在这方面,我们最近推出了「跨境理财通」,为银行带来无尽商机。此外,我们正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推动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发展,务求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我们还会支持更多离岸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行,例如深圳市政府今年十月成功在港发行债券——这是首次有内地市政府在港发行债券——并会继续研究扩大「深港通」的范围,推动跨境金融科技的应用,以及加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等方面的合作。
   
  另一个例子是航空业。在中央政府和广东省的支持下,香港机场管理局正积极跟进以市场化规则入股珠海机场一事,从而加强港珠机场合作。香港特区政府亦会致力与广东省在珠海共同打造一个高端航空产业群,从事飞机维修工程、飞机零部件代生产和配送,以及飞机工程专业研究之类的业务。这些发展旨在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大湾区被视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我认为这是最能确保大湾区持续繁荣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中央在过去两年采取了两大重要举措,包括制定和实施《香港国安法》,以及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在克服严峻的政治挑战之后,香港已重回「一国两制」的正轨,并已作好准备,在「一国两制」的宪制秩序下,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
   
  最后,我再次感谢刘光源特派员举办这次饶富意义的活动。深信来自内地的讲者嘉宾会有更多真知灼见和大家分享,而「云参访」的内容亦十分丰富,必定令大家眼界大开。我热切期待在明年二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三周年之际,在香港举办大型的大湾区论坛,届时我将亲自欢迎大家。
   
  我祝愿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各位参加者身体健康,事业顺利。谢谢大家。
 
2021年11月26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45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对接新机遇 助力新征程」──外国在港商界「云参访」大湾区活动致辞。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出席「对接新机遇 助力新征程」──外国在港商界「云参访」大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