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五题:了解中产阶层生活实况
*****************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谢伟俊议员的提问和政务司司长李家超的书面答覆:

问题:

  近日中联办主任、一众部长亲访笼屋、劏房基层家庭、巡视中医诊所、边境等运作。及后,特区政府官员「不甘后人」走访社区。有中产市民质疑,为何行政长官及政府主要官员,在本届政府临近任期完结时才「不甘后人」、「西」(指中联办)规「中」(指特区政府)随,落区体察基层民情。该等市民亦不明白,为何政府官员只走访基层市民,对「前赴后继」移民他国的中产家庭,所面对的移民、生育抉择、子女教育、疫情持续下经济困境、医疗「通胀」、忧虑强积金被「强制」转年金、高昂租金、税务重担以及财政困难等问题不闻不问。此外,最新的《施政报告》对中产困境及移民潮着墨篇幅不多,令他们感到被忽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政府主要官员会否到访港九中产地区及屋苑,例如九龙东的丽港城,亲身了解中产市民的切身感受、对个人、社会前途及政府施政看法;如会,详情为何;
 
(二)承上题,该等官员会否在探访结束后撰写报告,交代其对中产人士生活问题的体会,并请中联办把报告转交中央,让国家领导人对香港中产阶层,以至整体社会阶层有更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 

(三)会否正视近日不少中产人士移民问题,主动分析其原因、严重程度,以及对本港经济、人才流失的影响,并制订相应人口政策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补足人才流失;及

(四)鉴于有市民认为最新的《施政报告》忽略中产面对的上述问题,政府会否推出具针对性短期措施,纾缓中产阶层人士困难?

答覆:

主席:

  就谢伟俊议员的各项质询,现综合回覆如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区政府)重视与市民及各界持份者保持良好沟通,以了解社会各界及市民对政府施政及不同政策的看法,确保施政及政策制定可以更符合社会需要和市民的期望。

  就此,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渠道及机制收集不同背景及阶层市民的意见,包括政府各级别官员进行的社区探访;民政事务总署及其辖下的十八区民政事务处及地区网络;约500个在不同的政策范畴下成立的谘询及法定组织;就特定议题或政策进行公众谘询;政府热线1823及各政策局及部门提供予市民就其工作提出意见、查询及申诉的热线等。此外,行政长官及财政司司长每年发表《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案》前,透过多场公众谘询会和广邀市民提交意见,亦是政府收集民意的重要安排。

  经各渠道收集到的意见,各相关政策局及部门会按程序适时跟进,因应意见的可行性、资源分配及其他因素,优化相关的政策及措施。特区政府过往不少政策或措施均是在考虑社会的意见后而推出或作出调整,例如男性雇员就其配偶/伴侣分娩享有的侍産假由三天增加至五天、法定假日将由现时12日逐步增至17日等;以及限时放宽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和短期食物援助服务计划的资产限额,以及限时降低在职家庭津贴计划的工时要求等,协助有需要人士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总括而言,特区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渠道收集市民意见,官员探访只是其中途径之一。然而,特区政府官员重视与社会各界直接沟通的机会,不时作出安排,走进社区,探访不同阶层的市民。

  谢伟俊议员的提问中提及政府对「中产」人士的关顾及支援。「中产」一词在国际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是一个概括的统称。「中产」一般会反映有关人士的经济背景、学历、收入或资产水平,亦可能反映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特区政府一直制订不同的措施,惠及不同群组的市民,当中也惠及「中产」人士。这些措施的例子胪列如下: 

(一)无须经济审查的普及化服务及措施,包括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幼稚园教育计划、免费中小学教育及高等教育资助、公共医疗服务等;
(二)针对需供养子女、兄弟姊妹、父母或祖父母的在职家庭提供各类税务免税额;
(三)透过《财政预算案》推出纾困措施,如电费补贴、提供予薪俸税或个人入息课税纳税人的税务宽减、差饷及地租减免等;
(四)协助市民置业,包括增加房屋供应、将居者有其屋计划售价与市价脱鈎、推出「港人首次置业」单位,以及上调按揭保险计划下按揭贷款的楼价上限;
(五)向有意创业的人士提供资助,如「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及「创科创投基金」;及
(六)为中小企提供融资担保,如「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

  除上述例子外,二○二一年《施政报告》为香港勾划未来,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及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八个中心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为香港开拓更美好未来。这些措施均可惠及社会不同界别及背景的人士,包括「中产」人士。 

  谢议员在提问中亦提到移民问题。政府认为市民打算留港定居或离开,会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例如教育、营商和投资机遇,以及其他个人和家庭因素等。特区政府会继续巩固香港的优势,并用好中央支持特区的政策,为经济注入源源不绝的新动力。政府会继续加强向市民解説香港的前景及机遇,让市民理解香港的巨大潜力,并继续留港发展。

  此外,特区政府亦会透过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更进取地吸纳更多非本地人才来港发展,丰富香港的人才库,推动高端经济发展和抓紧《十四五规划纲要》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例如专业人士可透过「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工作;在本港就读学士或以上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可透过「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留港就业;非本地科技人才的工作签证/进入许可在二○一八年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下亦可获得快速处理。此外,世界各地的优才亦可透过申请「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来港定居。此计划的年度配额将倍增至4 000个。同时,政府亦会优化香港的人才清单,加入新专才及扩阔原有专业的领域,让香港可以针对性地吸纳本地短缺的高端专业人才。
 
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32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