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于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九月十四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明日便会在陕西省西安市正式开幕,但正式开幕前我们已收到喜讯,香港两位单车运动员,分别是李慧诗和梁嘉儒,已经在单车项目为香港取得一金和一铜两面奖牌,我们非常高兴,亦希望大家继续为香港运动员打气。
 
  香港这次派出了一支庞大的代表团,共169名运动员和66位工作人员及医疗支援人员,参加共18个项目。事实上,自回归以来,香港一直有参加国家的全国运动会,今年已是第七次参加,而且成绩令人鼓舞,香港运动员在上一届全国运动会中取得的奖牌成绩是两金、七银和七铜。
 
  这次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对香港来说有数个特别之处。第一,由于二○二○年东京奥运会延迟了一年,所以全运会是紧接着东京奥运会进行,而香港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历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分别有一金、二银和三铜的奖牌。在这个前提下,我想香港市民对我们的运动员都充满期盼,希望他们在这一届全运会中亦可以获取很好的成绩。不过,我必须要提出,有数名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奖牌的运动员,因有其他安排而没有出席这一次全运会,但我们对于其他运动员,特别是一些新晋的年轻运动员,也是充满信心。
 
  第二,由于东京奥运会是由特区政府斥资购入转播权免费给所有商业电视台转播,令全城也充满了非常热炽地观看奥运和支持体育的气氛,所以到现时举办全国运动会,我相信市民都希望能看到转播。昨日当我们知道李慧诗会在下午大约四时参加决赛争取金牌时,很多人都询问在何处可以收看到李慧诗这一场金牌战,但由于全国运动会还未正式开幕,所以我们已安排的转播权未能发挥它的作用。在此我很高兴对大家说,经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即是CCTV的协助,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免费授权给香港电台转播,另外亦会授权给一些商业电视台转播。香港电台的转播工作将由九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七日进行,稍后亦会转播残疾人运动会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将会在十月二十二日至十月二十九日进行。
 
  早前香港电台在东京残奥(东京2020残疾人奥运会)的直播工作做得非常不错,吸取了转播东京残奥的经验──当时是十分近距离并紧贴着东京残奥的赛事──相信对于港台这次转播全国运动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港台将会直播明日的开幕礼,亦会直播闭幕礼,期间也会每天直播不同的赛事。赛事会在何处能看得到呢?港台电视32台、港台的网页、港台的手机程式(RTHK Screen)将同步播放,而且像残奥一样,会配以即时手语传译。正如我刚才所说,我知悉另一家商业电视台也取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播映权,其播映情况由它向市民交代。
 
  第三,当然是因为在今届的全国运动会后,即四年之后的二○二五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国务院已经同意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所以对我们的意义更加重大。因为这个原因,我将会亲自出席全国运动会的闭幕礼,据说当日亦会有一个授旗仪式,即是将承办全国运动会的旗帜由陕西省交给粤港澳三地。我相信澳门特首和广东领导都会前往出席,我们亦可趁这个机会初步讨论三地政府可以如何协调合作,办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符合中央要求办一个简约、安全和精彩的全运会。
 
记者:林太,你好。第一条想问税局修订税务指南,考虑的原因是什么?资深大律师汤家骅也说过,其实现时也有规管慈善团体不可参加政治活动,这次修订指南的目的或用意是什么?第二,林太你是否有意分拆运房局和重组政策局?若是,是否为连任做准备?第三,澳门立法会选举的投票率偏低,你是否预期我们年底举行的选举都会有同样状况?谢谢。
 
行政长官:三条问题。第一,关于税务局修订其税务指南,清楚说明获《税务条例》第88条注册登记成为可豁免税项的慈善团体,现时是清晰的──若这些团体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当然不会获接纳注册或批准成为第88条下获豁免税项的团体。正如你刚才引述,一向作为慈善团体若要享有税务豁免,肯定不能进行违法行为,亦应按指引,不能进行政治性的行为。在此时再将之清晰化,是因为我们有了国家安全法。大家应记得,国家安全法的要求不单是惩处作出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人士,亦包括防范和制止。如何能够达致防范的目标?第一,让所有人,无论是团体或个人,都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往时若说得不清楚、人们了解得不够透彻,我们现在有责任做这项工作。这亦是国安法第九条对于特区的要求,第九条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该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和防范恐怖活动的工作,对于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涉及国家安全的事宜,特区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宣传、指导、监督和管理。慈善团体肯定属于社会团体,而税局是监管、指导、督导的部门,所以是次工作符合国安法第九条对于特区政府以至每个部门的要求。我相信日后其他部门在其日常工作中,要重新检视而作出这种宣传、指导和监督的工作。

  第二条问题,自从立法会回复至理性的政治体制,亦很愿意配合行政机关、行政主导的工作,给了很多人──包括我本人──很大信心,我们应该争取做一些对香港发展有利的工作,因为往时那种在立法会会被泛政治化、「拉布」、「拖后腿」的担心已大大减退。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重新思考香港特区政府的政策局应该怎样组成才最有利于香港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议题。事实上,历届政府均有做这些工作,但往往在选出行政长官后,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这些工作是非常困难。以往是非常困难,因为还要经过立法会的审批和要经过财务委员会,亦可能涉及一些条例的修订,因此以前几乎是做不到的;现时有了客观利好的条件,是应该想想。现届政府任期只余下九个月,我相信实际上亦很难做到,因为即使做到──「做到」的意思是立法会会通过特区政府提出的改组建议──但只余下数个月,是否要局长们调位,而若增设新政策局,又要物色新局长,却只负责数个月的工作呢?因此现实来说,现届政府的任务是广泛听取意见,然后提交予第七届立法会时可以有一些讨论,之后我们准备一套方案,若真的改组,涉及多少政策局和部门、需要修订多少条例、要如何分配首长级的职位,我们全部可以准备好,交予下一届政府。若下一届政府不喜欢这样做又如何?那就交予下一届政府再考虑。事实上,至明年三月底行政长官选举后,候任行政长官往往要考虑这些议题。我们只是把前期工作,基于我们听到的意见和「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先做客观、基础的工作,这与我本人是否有意愿参选特首完全没有关系。
 
  第三条问题,澳门在两日前进行立法会选举,我们都看到一些情况。本星期日我们有一场选举,这是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相信不会明显看到你刚才提及的现象;但十二月十九日的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有20个席位是由地区直选、一人一票选出,届时大家便会关心投票率,以及会否出现白票、废票等,但现时言之尚早,因为仍未知道谁人参选。一场选举投票率的高低往往与其竞争性、候选人的质素及助选宣传工作有关,因此现时是言之尚早。选举和被选均是受《基本法》保障的香港居民权利,我当然希望每位香港居民,若已登记为选民,会在每场选举行使其作为已登记选民的投票权利。多谢。
  
记者:林太,早晨。上星期你曾说会有专家对接,讨论通关的计划,请问详情为何、开始了没有、香港会由哪些专家参与讨论?「健康码」方面,中央有没有提出要求需要筹备?最后想问有关区议员宣誓的问题,知道有些可能资格存疑的人递交了信件,政府会按什么准则考虑他们的回覆是否符合「拥护」、「效忠」的要求,接下来的三场宣誓会于何时举行?谢谢。

行政长官:两条问题。第一,我们非常积极地跟进关于与内地有关当局讨论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可以逐步有序地通关,即无须检疫让香港居民进入内地。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接获通知,中央十分支持这种专家对接,现正要求我们梳理一些资料。大家知道,我们抗疫接近两年,事实上有很多资料、做法和改善之处可向中央汇报,现正处于这个阶段。我们会争取尽快有对接的会面。

  至今日为止,中央并没有为通关定下客观、具体的条件,我相信也要先对接,然后才能谈具体、客观的条件,包括你提及的「健康码」事宜。事实上,特区政府近数个月的抗疫工作是有成效的,我们最后一宗本地个案是在八月中,八月十七日,距离现时整整一个月。尽管有人认为我们的「外防输入」措施很严格,但它亦发挥了作用,虽然每日也有数宗输入个案,无论是在抵港时被验出或在检疫期间发现确诊,但最少在目前为止也没有迹象显示病毒进入了社区。这是一个好的基础,让我们可以与中央讨论,因为事实摆在眼前,我们做得不错,加上市民的强烈诉求,我们希望可尽快进行专家对接。正式开会时,专家当然主要来自食物及卫生局、卫生防护中心或负责内地事务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等,亦要视乎大家想讨论什么问题,若包括关口的安排,当然入境处、海关、警务处等亦会参加。

  上星期我与民政事务局局长在此一同宣布,我们会安排仍在任的区议员分批进行宣誓。宣誓活动已于上星期进行,宣誓有效的区议员,我们已发出通知;有几位存疑的,我们亦要求他们在昨晚,即三日内,提交其抗辩或申述。现在的情况是,由民政事务局局长作为这次宣誓获我授权的监誓人,基于他已掌握的资料和这些人士提交的申述,作出裁决。至于他是基于什么准则,那些准则我们已多次说明,是有一条法律,该法律清楚说明哪些行为不符合「拥护」、「效忠」,有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最终都是依法例条文作出决定。至于另外三批──合共有四批──区议员的宣誓,我相信民政事务局局长是希望先处理第一批,让大家看清楚有关工作如何进行和相关法律基础,我们便可以尽快邀请第二批现任区议员进行宣誓;相信不会拖太久,我们希望能尽快进行这项工作。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4时52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