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题:应对天灾
**********
  以下是今日(八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谢伟铨议员的提问和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的答覆:
 
问题:
 
  上月二十至二十一日,河南省遭遇破纪录的特大暴雨,引发严重水灾。省会郑州市更有地下铁路管道及行车隧道被淹浸,导致多人死伤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有市民担心,极端天气引致的类似规模天灾或会在香港发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本港有何预警、应变及救援的措施,应对各种天灾(例如特大暴雨所引致的水灾);
 
(二)就地下设施(包括铁路、行车及行人隧道、地库商场及停车场等)的防洪措施、排洪能力,以及水浸时暂停运作的准则和疏散安排,政府制订了什么规定和指引;及
 
(三)政府会否联同相关机构,检视及改善第(一)、(二)项提及的措施、规定和指引,以期减低天灾造成的人命伤亡及经济损失?
 
答覆:
 
主席:
 
  河南省上月发生罕见特大暴雨而导致严重水灾,再一次显示了有关预防天灾的重要性。
 
  香港发生的天灾,通常由暴雨、风暴潮和热带气旋等恶劣天气引致。这些事件除了对市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外,亦会对交通和其他必需服务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全球暖化,海平面升高及预计恶劣天气情况有增无减,政府于「山竹」袭港后进行了跨部门检讨,以改善相关机制及应变能力,应对极端天气所带来的挑战,保障香港市民的生命和财产。
 
  综合相关政策局及部门意见,现就问题的各部分回覆如下:
 
(一)香港天文台负责监测天气,并在恶劣天气时发出预警。例如,当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雨量超过70毫米的豪雨,而且雨势可能持续时,天文台会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提醒市民大雨可能引致道路严重水浸并造成交通挤塞,以及提醒政府部门、主要公共交通机构和公用事业公司等采取应变措施。
 
  在应变方面,根据《天灾应变计划》,政府会在准备、应变及善后各阶段提早进行及加强形势评估、制定应变策略及计划及适时调配资源和人手以应付天灾。一旦发生严重天灾,保安局会立即启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作全方位应变。
 
  就救援行动方面,主要由紧急服务队伍,即消防处、警务处及政府飞行服务队负责,其他部门及机构(例如民安队)则提供支援。
 
  而负责救援的部门透过善用科技提升救援效率,例如消防处及警务处近年购入无人机协助人员锁定搜救范围。救援工具上,消防处已为前线人员配备相关的设备,例如多功能工作服、个人浮力装置、延长拯救杆及充气式救援艇等。飞行服务队七架新H175型直升机已于二○一九年第三季全面投入服务,新直升机配备更佳搜救及医疗设备,除了提升飞行安全,亦增强机队的搜救能力、续航力和装载量。
 
(二)运输署已制定一套全面的紧急应变方案,以处理铁路和行车隧道等大型运输基础设施的各类紧急情况。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运输署辖下的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会启动相关的紧急应变方案,以暂时封闭有关设施及实施临时交通及公共运输服务安排。
 
  铁路基建方面,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会根据渠务署及该公司的规定,进行铁路设施的防洪及排水系统设计、建造及维修保养。同时,机电工程署亦规定港铁公司须就不同紧急事故制定应对措施,并定期进行实地巡查。港铁公司亦设有一套紧急机制,应对恶劣天气对车务运作的影响。
 
  就政府行车隧道以及青马和青沙管制区而言,运输署聘请的营办商负责管理、营运和维修政府行车隧道及管制区,包括相关的排水设施和设备。营办商必须按照合约的条款,定期清理、检查和维修保养排水设施或设备,以确保它们运作正常。
 
  道路设施方面,路政署辖下的行车隧道及行人隧道等公共道路设施的排水系统是根据相关设计手册及指引所载的排水标准去设计、建造及维修。上述的设计手册及指引要求这些公共道路设施需要设置适当的排水系统,以排走由不同源头进入设施的水流。
 
  另外,根据香港法例第123I章《建筑物(卫生设备标准、水管装置、排水工程及厕所)规例》(简称《规例》),私人发展项目须设置所需的排水渠管及渠道,以排放其范围内的地面水。负责私人发展项目的认可人士会按照《规例》的要求,设计有关项目的排水系统,并拟备及提交有关排水系统图则予屋宇署根据《建筑物条例》审批。在审批时,屋宇署会征询渠务署,就该等排水渠接驳至公共排水系统的安排给予意見,渠务署会根据《雨水排放系统手册》所订定的给予技术意見。
 
(三)政府于二○一八年九月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后进行了跨部门检讨,其中一项新措施,是在遇上超强台风(或其他大规模天灾)而情况特殊和有需要时,政府会成立一个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跨部门应对超强台风(或其他大规模天灾)的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成员包括相关的主要官员,负责监督各阶段的工作,并由相关决策局及部门提供协助,确保在各阶段均由单一高层次组织统筹、监督及制定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让可运用的资源使用得宜,务求令市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若超强台风(或其他大规模天灾)造成城市瘫痪,严重影响在职市民有效复工,政务司司长经考虑督导委员会的意见后,会视乎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作出适用于全港的「极端情况」公布以延迟复工时间,以减少市民受伤机会。
 
  在督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亦致力改善应对天灾的能力。例如:
 
  天文台透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利用更高性能的电脑系统,以期提供更仔细的本地天气预测及进一步提升预报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
 
  港铁公司定期检视及制定各项预防措施,按需要加装防护设备及更新其紧急应变方案,以加强港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抗逆能力。
 
  路政署定期检视及更新相关设计手册、指引及紧急应变方案。同时,路政署计划在今年底展开顾问研究,探讨辖下现有的重要道路基础设施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应对水浸及海浪冲击的能力。
 
  渠务署参考了世界各地和本地有关气候变化的文献及相关研究,于二○一八年初更新了《雨水排放系统手册》,加入了因气候变化而增加的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对排水系统设计的影响。渠务署亦致力推广在工务工程引入「蓝绿建设」概念,当中包括采用蓄洪湖泊、具透水性的多孔路面、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回用和其他可持续排水系统等,冀能提高城市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耐洪能力,以保障市民安全。
 
  最后,政府各相关部门会继续未雨绸缪,以应对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而导致可能更频密出现的天灾。多谢主席。
 
2021年8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2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