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在香港工业总会《香港制造:香港工业启新章》研究报告发布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叶主席(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叶中贤博士)、王教授(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王于渐教授)、各位嘉宾: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参与香港工业总会(工总)举办的《香港制造:香港工业启新章》研究报告发布会。
过去40多年,香港的工业发展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以及内地的持续改革开放,驱动香港由生产成衣、玩具、钟表等轻工业,迈向更多元化及高端的发展,同时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地和其他地方,为香港产品开创更广阔的天空,由「Made in Hong Kong」转型为「Made by Hong Kong」。
今次的研究报告是由工业贸易署辖下的「工商机构支援基金」拨款资助工业总会进行。根据研究报告的分析,在内地约有40 000多家港资制造企业,它们二○一九年在内地的利润总额约为6,800亿港元。这些企业同时在香港设有总部,从事贸易、设计研发、物流以至网络营销等生产性服务,继续为香港的经济作出贡献。这份研究报告令我们更清楚掌握香港工业以及港资制造业在内地营运的最新状况,对于政府考量香港工业的未来发展和定位,以至再工业化的方向,具重要参考价值。我在此多谢工总及香港大学研究团队的努力。
过去几年,受到中美摩擦持续升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表现疲弱。为了帮助港商应付这个很可能会持续下去的新局面,特区政府不断加强协助港企升级转型,开拓更多元化的市场。
现届政府任内为「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及「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市场推广基金」)先后注资了70亿元,大幅提高对企业的资助额及扩大资助范围,支援企业发展更多样化的市场。每家企业在「BUD专项基金」下的累计资助上限已增至600万元,而「市场推广基金」的资助亦已增至80万元,相比该两项计划初推出时,分别增加了十二倍及八倍之多。
我亦留意到研究报告指出,不少港资制造企业采取「中国+1」的策略,一方面维持在内地的生产线,另一方面在其他地方例如东盟设立新的生产线,以应对全球政治格局引致的产业链布局变化。这个结果,既反映港商视野广阔和灵活应变,亦印证了政府的支援切合市场的实际需要。
除了政府的支援外,香港工业若要继续发展,亦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政府近年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发展以新技术及智能生产为基础,但不需要太多用地或劳动力的先进制造业。我们期望透过再工业化为香港的经济增添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
特区政府一直从基建、人才、资金、技术及科研等五大方面推动再工业化。基建方面,香港科技园公司于过去数年在工业邨提供了不少特别设计的空间和设施配套,以推动高科技智能生产。当中包括:
- 于二○一七年在大埔工业邨设立精密制造中心;
- 位于大埔工业邨的医疗用品制造中心,预期今年内落成;
- 至于位于元朗工业邨的微电子中心,预期于二○二三年落成;及
- 我们亦会继续全速兴建位于将军澳工业邨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人才方面,政府于二○一八年推出「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以2(政府):1(企业)的配对形式资助本地企业人员接受科技培训,尤其是与「工业4.0」有关的培训。截至今年五月底,已批出的资助总额超过3,900万元。
资金方面,政府于去年推出「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1(政府):2(企业)的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智能生产线,每个项目的资助上限为1,500万元。
技术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正全力协助企业转向高增值生产,逐步升级至「工业4.0」。生产力局与国际「工业4.0」的先锋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共同在港设立了科创中心,协助业界加快采用与「工业4.0」相关的技术。同时,生产力局正推行「工业4.0」升级与认可计划,协助企业建立智能生产线。
科研方面,由政府成立的五所研发中心亦会继续进行与再工业化相关的应用研发工作,并与业界紧密合作,促进研发成果商品化。
展望将来,中美之间的矛盾料将持续,国际政治格局亦已发生深刻变化,加上欧美国家的疫情一直反覆,环球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反观内地,去年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市场估计今年增长将远高于6%。香港工业未来的增长动力自然是内地市场。国家今年三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预期国家将大幅拓展内地的消费和投资。在这个大趋势下,近年已有部分港商由侧重传统海外出口市场,开始转为拓展内销,致力把握内地市场的庞大商机。
我亦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向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提供额外拨款,以推出一系列支援港商拓展内销的措施。其中,贸发局已于上月推出一站式「GoGBA」数码平台,以及在深圳设立「香港贸发局大湾区服务中心」,为港商提供支援。贸发局亦会在今年年底举办「粤港合作周」等旗舰活动,向大湾区消费者展示香港优秀品牌、特色的产品、设计及科技,协助港商以大湾区为切入点,拓展内地市场。我们会继续加强对港商的支援,协助他们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的建设。
与此同时,研究报告亦提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境外合作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可以为香港工业带来的机遇。在境外合作区发展方面,政府已循多方向协助港商开拓业务,包括与国家商务部合作,协助港商进驻。至于RCEP方面,特区政府会继续争取尽早成为RCEP的成员,我们会利用不同平台,适时向业界介绍RCEP的机遇,并适时提供支援措施,助力港商开拓新商机。
工总今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汇集了商会、学者和企业的见解,内容丰富实用,为政府日后制订工业政策,提供有用的参考。我期待与社会各界继续集思广益,将更多「Made by Hong Kong」的产品,向全世界推广。谢谢各位!
完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08分
香港时间11时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