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三题:进出口贸易面对不明朗前景
******************
问题:
有不少港商反映,中国与西方国家近年在意识形态、贸易等方面磨擦不断的背景下,美国作出香港进口货品不得再使用「香港制造」作为产地来源标记的新规定,以及西方企业发起抵制新疆棉花的运动,以致香港的进出口贸易面对不明朗前景。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政府于去年十月就美国实施上述产地来源标记的新规定,启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有关的进展为何;有否制订应对方案,以协助港商应付争端审裁结果不利香港的情况;
(二)鉴于国际贸易关系复杂多变令港商感到无所适从,政府有何新措施帮助港商适应新形势;及
(三)会否向中央反映港商的关注,并寻求设立常设机制,协助港商应对国际贸易的争端和不明朗情况;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多谢吴永嘉议员的问题,就其问题的三个部分,我综合回答如下:
在「一国两制」下,《基本法》赋予香港特别行政区独特的地位。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单独的关税地区,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世贸)和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作为单独成员。香港的独特地位一直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重。作为世贸的创始成员,香港所享有的经贸地位跟其他世贸成员一样,这身份和地位并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行为而受影响,或被视为其他国家的施予或可以单方面撤销。
美国自去年十一月起向所有由香港出口往美国的产品实施新的来源地标记规定,此举对香港原产货品带有歧视,并试图削弱香港的单独关税区地位,亦明显违反多项世贸协定。特区政府一直按照世贸的规则和精神,据理提出反对,全力维护香港的权益。
我们亦把与美方的争议提到世贸日程。今年二月,应香港的要求,世贸争端解决委员会成立了专家组,审议香港对美方规定有违世贸规则而提出的争端。香港已按程序于上星期五(五月二十八日)提交了首份书面陈述,向专家组详述香港的立场和理据,阐明美国的规定除了不合理地歧视香港原产货品外,亦违反多项世贸协定,包括《原产地规则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我们了解,世贸专家组一般需时六至九个月就争端进行审议及作出裁决,我们会继续参与并期待一个公平和合理的结果。
就美方的来源地标记规定及中美贸易纠纷,特区政府一直与我们的商界,尤其是透过与包括吴议员代表的本地商会代表与及工业贸易谘询委员会成员保持紧密沟通,了解及分析美方规定对香港经贸带来的影响,并审视情况和作出应对。
为协助港商开拓市场及减低外贸上的种种不明朗因素,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与世界各地贸易伙伴建立和维持紧密和稳固的经贸关系。过去四年,香港与十三个经济体签订四份自由贸易协定,令香港已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数目倍增至八份,涵盖的经济体大幅增加至二十个。过去四年,香港亦与十三个海外经济体签订四份投资协定,香港至今合共与三十一个海外经济体签订二十二份投资协定。有关协定为香港企业及投资者提供法律保障和更优厚的市场准入条件。事实证明,这些协议为香港整体经贸环境创造更多商机,进一步加强贸易和投资往来,即使在近期疫情打击中,本港对外贸易,尤其与签订协议伙伴的贸易,不跌反升,录得较大幅增长。
有鉴于近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更重视区域贸易协议可带来的稳定性及自由贸易保障。当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去年十一月签订,可说是国际经贸间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特区政府一直争取早日加入,以强化香港与区内成员经济体的投资与贸易往来,为我们的业界提供更稳定和更大的市场。
除了拓展海外市场,香港亦十分重视利用内地庞大市场的机遇。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香港除了可进一步强化作为国际循环中国家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连接平台,也会聚焦拓展内地内销市场,让港商把握内地国内大循环带来的机遇,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庞大的商机。就此,政府已经向香港贸易发展局提供额外拨款,开展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出「GoGBA」(「湾区经贸通」)一站式数码平台,以及在深圳设立「香港贸发局大湾区服务中心」。
建基于多年来对中小型企业对外市场拓展的支持,政府亦将于今年七月起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优化「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增加每家企业的累计资助上限,以及扩大资助地域范围,支援企业发展更多样化市场。我们在「防疫抗疫基金」中拨出十亿元资助会展业,让疫情好转后,会展业得以恢复时,能帮助业界继续开拓业务,增强营销。
特区政府于今后的日子仍然会跟商界保持密切联络和沟通,应对包括贸易纠纷的所有挑战。
完
2021年6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30分
香港时间16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