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三题:德育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叶刘淑仪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近日有中学生涉嫌共同抢劫金铺及潜入校舍爆窃的事件,引起社会人士关注现今学生的道德水平及学校德育的成效。有社会人士认为,教师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德才兼备下一代的职责。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自香港回归以来,学校德育课程的详情,包括政策目标、课程内容及活动、人手编制及开支;
 
(二)有否就第(一)项所述的德育课程制订关键绩效指标;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有意见指出,近年网上充斥煽动仇恨的言论和误导的信息,对学生构成负面影响,政府有否加强有关德育的师资培训,包括处理该等言论及信息的技巧,以便教师可有效地向学生灌输正面的价值观及协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品行;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培育青少年人拥有端正的品格,持守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成为守法、负责任和对社会有贡献的良好公民,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任,这也是社会的期望。学生因为违法行为而负上刑责,实在令人痛心。导致学生作出违法行为的原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而学校、家庭、同侪、社会气氛、媒体/网上资讯等,都会对他们的行为有一定影响。学校作为育才成德之所,当面对行为偏差甚或做出违法、违规行为的学生,无论背后的原因为何,须尽力帮助学生改过迁善,并透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积极调动学校社工及校外机构给予辅导和支援,共同帮助他们重新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
 
  就问题的各部分,本局现回覆如下:
 
(一)教育局十分重视德育及公民教育,积极培育学生正面的价值观。本局透过编订课程指引、提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制作学与教资源,以及组织学生活动等,支援学校在课堂内外,通过各学习领域/学科课程的学与教及其他学习经历,全方位推展价值观教育,全校参与共同营造正面的学校氛围。
 
  各学习阶段的课程指引清晰列出有关德育的建议,让学校有所依循。《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2017)将培育幼儿的品德发展和是非观念作为目标之一,建议学校配合日常学习活动和家长参与,让幼儿从生活中实践出来。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14)将培育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作为小学课程的学习宗旨之一,并提供推行策略建议和教学例子予教师参考,以规划具校本特色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中学的《中学教育课程指引》(2017)进一步将「加强价值观教育」定为中学课程的主要更新重点之一,并为学校如何透过整体学校课程规划推展价值观教育提供建议。《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2008)列出不同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期望建议」,就学生应展现的态度和行为提供建议。
 
  教育局并提出一系列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诚信」、「关爱」、「守法」和「同理心」,让学校作为各学习阶段推动价值观教育的方向,以配合社会转变和学生的成长需要。
 
  德育及公民教育并非一个独立科目,学校可以透过不同模式推行,例如设置校本的生命教育课、成长课、班主任课,亦有宗教背景的学校在宗教科、早会或宗教活动,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学校应参照各课程指引,因应其办学宗旨、学校特色、配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等,适切地规划和持续优化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并透过全方位学习活动,如讲座、服务学习等,培养年轻人成为有质素,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
 
  教育局亦持续制作学与教资源,如涉及不同主题的「生活事件」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与学生互动学习,当中包括「(小学)爱心处处,校园零欺凌!」、「(小学)我向不良朋辈说『不』」、「(中学)大义灭友(揭发好友不当行为)」、「(中学)我学会了抗拒社会歪风」。学校应以培育学生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为方向,运用生活化的题材,整合各学科教学和跨学科学习活动,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经历,并加强彼此之间的连系,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教育局亦重视家长参与,藉举办家长讲座,制作动画、海报和家长小册子,支援学校推展家长教育,协同家长帮助子女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我们也藉每年举办的「我的行动承诺」活动,鼓励学校营造有利推动价值观教育氛围。「感恩珍惜‧积极乐观」是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学年推展的主题。于二○一九/二○学年及二○二○/二一学年,分别有610及521间学校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学校亦可灵活运用教育局每年提供的「全方位学习津贴」,或透过申请优质教育基金「我的行动承诺──感恩珍惜.积极乐观」拨款计划,获取额外资源,推动与价值观教育相关的学习活动。相关资料已上载教育局有关德育与公民教育网页: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civic/index.html
 
  同时,我们亦持续举办奖励计划和多元化的学生成长计划/活动(如小学「成长的天空计划」、中学「多元智能跃进计划」等),透过历奇、团队协作、解难等训练及亲子活动,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并推动关爱、尊重及自律的精神。
 
  为优化课程,教育局于二○一七年十一月成立的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专责小组)在二○二○年九月向教育局提交检讨报告,建议政府更新《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2008);于课程提供多类型与价值观教育相关的学习经历,以拓宽学生视野;提供不同模式的专业发展活动,以加强教师了解价值观教育不同范畴的目标和宗旨,并加深他们对其专业教师角色的认识;以及编制更多教材,以支援教师培育学生与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文化有关的普世核心价值。相关建议与教育局正持续推行的德育支援措施一致。教育局于二○二○年十二月接纳报告载列的方向性建议。课程发展议会已于同月成立「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督导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发展。我们会继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发展教学资源的工作,亦已开始更新《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2008)及当中不同学习阶段应展现的「主要学习期望建议」,旨在让学校有所依循。
 
  上述各项持续培育学生品德的工作,已纳入教育局的恒常工作,有关的人手编制开支已计入本局的整体开支内,并没有分项统计。
 
(二)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应同时涵盖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层面的发展。认知的提升,能帮助学生辨识生活事件及议题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态度,作出理性分析和判断;情感的培育,能发展学生的同理心,提升他们择善固执的决心和勇气;行为的实践,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透过实践巩固和深化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因此,学生的反思,态度及行为的改善,实因人而异,难言订立何谓关键的绩效指标。
 
  为协助学校了解学生在情意及社交的表现,从而检视学生在全人发展方面的需要,以作适当规划及跟进,教育局提供评估工具及数据,例如「情意及社交表现评估套件」。学校亦可通过日常观察、校本问卷等工具,持续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回馈价值观教育的策划工作,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我们一直通过视学、课程探访等途径,了解学校学与教的质素,包括推行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效能,并会因应学校的学与教表现提供具体和专业的意见。
 
(三)德育是五育之首,培育学生良好品德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全体教职员的共同责任。全校参与模式可于校内营造有利氛围,推动价值观教育。教育局非常重视有关德育的师资培训,为教师举办多元化的专业发展活动,让教师参与有系统的培训,例如短期课程、研讨会、会议及工作坊;并持续为不同岗位和职级的教师(包括新入职教师、专责德育及公民教育教师、晋升教师,以及校长和学校课程领导)提供相关的专业发展课程,配合工作和需要,提升推行价值观教育的知识和技巧。课程的内容除着重加深教师对价值观教育的认识和技巧,也带出教师言行对学生品德影响的重要信息,强调言教和身教于价值观教育是同样重要。
 
  现今社会资讯科技发达,互联网对学生的思想言行有深远影响。教育局举办的价值观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也涵盖提高对学生于网络世界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正确价值观和态度的内容,并邀请相关的专家和团体,就认识网络危机、保护个人私隐、处理网络欺凌、辨识资讯真伪等议题,举办讲座及工作坊,装备教师设计能配合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的价值观教育课程和学习活动。此外,教育局于本学年与新闻教育基金合作,举办一系列传媒及资讯素养研讨会和工作坊,提高教师对传媒运作、慎思明辨地处理资讯,以及引导学生合乎道德地善用资讯和社交媒体(例如不随意转发未经核实的资讯、拒绝网络欺凌),相关内容亦会用作发展相关学与教材料,以进一步支援学校推展资讯/媒体素养教育。我们亦组织学校网络以分享良好实践经验,又到校探访和提供建议,就价值观教育的课程规划、教学等方面与教师进行讨论,内容涵盖于资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如何有效培育学生品德和正面的价值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青少年人明辨是非对错、知礼守规和远离罪行,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而教师更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甚为重要。我们希望社会上不同持份者共同协力,为学生建立良好品德和实践正确的行为缔造正向学习氛围和环境,以助学生培养正面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5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