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府就建议引入非本地培训港人医生回应传媒查询
  就传媒查询有关引入非本地培训港人医生来港在公营医疗机构工作的建议,食物及卫生局今日(二月五日)回应如下:

  就建议引入更多合资格非本地培训港人医生来港在公营医疗机构工作,政府强调现时香港缺乏医生人手是不争的事实。以人均医生比例而言,香港目前每1 000名人口有2.0名医生,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经济体,包括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国(2.6名)、英国(3.0名)和澳洲(3.8名)。此外,公营医疗系统欠缺足够医生人手更是无庸置疑。现时医管局专科服务轮候时间相当长,部分专科(包括内科、眼科和矫形及创伤外科)的例行类别个案的轮候时间更超过100个星期,情况不可接受。

  为此,政府认为有需要修订《医生注册条例》(第161章),在现有的条例下加入一条新的路径让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可以来港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以扩大我们的医生库。就建议内容,我们希望强调以下数点:

(1) 执业试并非确保医生水平的唯一途径

现时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如新加坡、英国及澳洲)均设有不同机制去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便可在当地取得正式注册。考试并非唯一取得正式注册的条件。我们希望重申,政府并不是要取缔现时执业资格试的制度,而是在确保医生质素的前提下,新增一条路径让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

(2) 建议并无绕过香港医务委员会

政府尊重香港医务委员会(医委会)规管医生的法定权力。医委会为医疗业界的重要持份者,故我们建议在负责制定认可医学院名单的委员会内邀请医委会主席加入。必须强调的是,日后循新途径来港执业的非本地培训医生仍须向医委会注册,并如其他本地医生一样受医委会的纪律监管。

(3) 非本地培训医生仍须接受评核

在新途径下,非本地培训医生须接受其雇主(即相关公营医疗机构)的在职评核,以确保他们的水平。若有关医生未能通过在职评核,则有机会不获续约,从而不能在相关公营医疗机构连续工作满五年,而未能在港取得正式注册。至于如何优化在职评核,我们持开放态度,并会与相关公营医疗机构再作商讨。

(4) 对非本地培训医生要求更高

循新途径来港工作的非本地培训医生须于认可的医学院毕业,在当地完成实习并取得注册后,再于香港的公营医疗机构工作五至十二年不等,才可在港取得正式注册。相比之下,本地培训的医生在完成实习后便取得正式注册,可成为执业私家医生,我们对这些非本地培训医生的要求其实更为严格。

  政府在下星期起将分批约见医疗业界的代表,亦会举办公众谘询会,听取市民的意见。在谘询过后,我们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向立法会提交《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
 
2021年2月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5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