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就《行政长官2020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一节)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今日(一月二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2020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一节:中央全力支持、坚持「一国两制」、走出疫境、注入经济新动力)的致辞全文:
 
主席:

  我非常感谢多位议员在第一个辩论环节的发言,就香港的创新及科技(创科)发展,以及今年《施政报告》中有关创科范畴的措施提出非常多很宝贵的意见。
 
  本届政府上任三年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政府高层督导及跨部门的协作,我们按照行政长官提出的八大方向积极推动本港的创科发展,各项创科政策及措施得以顺利开展并逐步落实,香港整体的创科生态环境亦已显著提升。例如,公营机构研发开支由二○一四年的92.9亿元大幅增至二○一九年的147亿元;风险投资基金在本港的投资额由二○一四年的12.4亿元,增至二○一九年的99亿元,上升达七倍;初创企业的数目亦由二○一四年的约1 100间,增至二○二○年的超过3 300间,所聘用的人数亦由2 400人增至10 700人。
 
  香港在推动创科发展方面也获得国际认可。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早前公布的《2020年世界数码竞争力年报》中,香港的全球排名从二○一八年的第11位,跃升至全球的第五位;而香港在与科技基础建设有关的全球排名,则由第18位上升到第七位,成绩令人鼓舞。此外,由万事达卡与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在二○二○年共同发布「数码智能指数」报告中,确认香港为全球最先进数码经济体之一,分别于亚太区及全球排名第二及第三。当然,创科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明白仍然需要再接再厉,积极把握机遇。故此,刚才财政司司长在发言中亦表示,创科继续是今年《施政报告》的其中一项重点范畴。今年的《施政报告》进一步提出多项创科相关的措施,充分显示特区政府对推动香港创科发展的高度重视及坚定决心。以下,我会就议员在第一个辩论环节发言时提出有关创科方面的意见作扼要回应。

加强港深合作

  有不少议员关注到香港有否配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建设。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在其刚才的发言中亦作了回应。让我在创科方面再作补充。香港与深圳不单是近邻,更是紧密的合作伙伴,两地在创科方面的合作空间广阔。我们正全力发展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港深创科园除了将成为香港最大的创科平台外,亦会与深圳河对岸的深圳科创园区共同组成为具有协同效应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合作区),令港深两地在创科方面可以优势互补、达致双赢。

  我十分感谢议员对项目的支持,并于早前批出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的第一期主体工程及消防救护设施的拨款。我亦感谢各位议员在发言中就港深创科园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我们稍后会向财务委员会(财委会)申请另一笔拨款,以落实港深创科园第一批次发展及支援创科园公司的早期营运开支,期望继续得到各位议员支持。我们预期港深创科园第一批次的八座楼宇和河套地区发展相关工程可在二○二四至二○二七年分阶段完成;而根据顾问的初步估算,港深创科园第一批次发展落成后将可为香港经济带来每年约51亿元的GDP贡献,并创造约4 500个职位。

  为让本地科技企业可尽早把握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我们正与深圳市政府共同推动在港深创科园首批楼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园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科创园区的部分地方,让有意开展大湾区业务的科企可以尽快落户。我们亦正联同深圳共同制定适用于合作区的联合政策,为落户的科企提供支援措施。

加速再工业化

  吴永嘉议员昨天在发言中关注到香港在再工业化方面的进程。再工业化在香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更可以为香港的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创造优质的就业机会,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本届政府相当重视及积极推动本港再工业化,并一直在基建、人才、技术及资金四方面为再工业化制造有利条件。

  在基建方面,科技园公司正在元朗工业邨发展微电子中心,以吸纳生产微电子产品及相关产业(例如先进物料)的企业,预期在二○二三年落成;而位于将军澳工业邨的数据技术中心已经竣工,先进制造业中心则预期于二○二二年落成,科技园公司已分别就这些项目展开招租工作。在人才方面,我们于二○一八年八月推出了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本地企业人员接受科技培训。截至二○二○年年底,计划已批准超过1 760宗培训资助申请,合共资助约 3 440名本地企业人员接受培训,总资助额约2,560万元。而在昨天的辩论时,陆颂雄议员点出了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作好准备的课题。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正正可以资助更多本地企业人员接受相关科技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及知识,协助他们更好地抓紧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庞大机遇。

  至于技术方面,生产力局一直有协助企业转向高增值生产及逐步升级至工业4.0,亦协助传统工业提升技术,并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介绍新科技和最新科研成果。例如,生产力局推行工业4.0升级与认可计划,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机械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帮助企业建立智能生产线。在生产力局积极推动和努力下,已有20多个行业及50多家企业应用智能制造的技术进行生产。而资金方面,我们在去年七月推出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智能生产线。截至二○二○年年底,共收到约170个查询及10宗申请。计划的评审委员会已处理七宗申请,并建议资助当中五宗涉及生物科技、食品加工和建造行业的申请。

支持研发

  我们明白研发是创科之源。政府一直致力透过不同资助计划支持本地研发活动,促进研发成果落地。香港不少大学及机构均有优秀和出色的科研人才。我们正全力推动在香港科学园建设两个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分别是专注于医疗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AIR@InnoHK。预计首批研发中心可于今年首季陆续启动。另外,为了充分释放香港的科研力量,并促进技术转移及研发成果实践,我们在二○一九至二○年度起增加对16所香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六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七所指定大学的技术转移处的资助,并将这些资助恒常化。

支援科技初创企业

  在支援科技初创企业方面,科技园公司透过其培育计划,协助科技初创企业渡过创业初期最关键的时刻。科技园公司的培育计划向其培育公司提供有系统的支援,包括提供租金优惠的工作空间及共用设施、津贴资助及技术及管理支援等。此外,科技园公司更透过科技企业投资基金,以配对方式与天使投资者或创业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初创公司。

  至于本港另一科技旗舰──数码港亦透过其培育计划支援初创企业、提供种子基金协助参与者将创新意念开发成原型产品,并资助其培育企业参与加速器计划,以及为数码港园区内的初创企业提供早期融资。另外,数码港推出的易着陆」计划和海外及内地市场推广计划,为数码港租户和初创企业提供不同阶段的支援。

  除了刚才谈及的本港两大科技旗舰以外,大学亦是培育创新及发明的主要基地。我们自二○一四年起推行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鼓励大学团队成立初创企业,以释放香港的科研力量及促进研发成果实践。截至二○二○年年底,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合共已向293间初创企业发放约2亿元的资助。此外,我们亦透过创科创投基金与共同投资伙伴合作,以配对形式共同投资于本地创科初创企业,以鼓励私营投资者投资香港的创科初创企业。过去两年,基金已投资于19间本地初创公司,投资额约1亿元,并吸引超过5亿元私人投资。

提供科研基建

  为加强支援创科发展及回应业界对创科设施持续上升的需求,除了全速发展港深创科园外,科技园公司正启动第二阶段扩建计划,建议在科学园内加建两座附属大楼,以及在部分平台加建实验室及相关设施,以提供约28 000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我们计划下月就有关的扩建计划谘询立法会工商事务委员会,聆听议员的意见,稍后会按既定程序向财委会申请拨款,希望各位议员支持。

  另外,我们计划扩建数码港第五期以兴建一幢新办公大楼,提供设施包括办公室、共用工作间、会议场地及数据服务平台等。预计扩建大楼可容纳多100间科技公司和750间初创企业。我们亦会争取在今个立法会期内寻求财委会拨款支持。

疫情突显机遇

  有不少议员都提到科技在这场抗疫战中所扮演的角色。过去一年,2019冠状病毒病突显了发展和应用科技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协助各行各业转危为机的潜力。事实上,创科在不少防疫抗疫措施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援角色。一些本地研发的科技产品和应用方案,亦加入这场防疫抗疫战,例如「居安抗疫」系统及电子手环、「本地感染情况互动地图」等。我们充分听到大家对「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的意见,我们积极并努力探索怎样可以更善用此科技,协助香港早日离开疫境。

  当全球不少大城市都陷入封锁时,善用电子商务变得更为重要,同时亦为创科业界创造很多新的发展机遇,并加速城市数码化。早于二○一六年十一月,我们推出科技券计划,支援本地机构使用科技服务和方案,以提高生产力或将业务流程升级转型。而为应对今次疫情,我们在第二轮「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遥距营商计划,支援企业采用资讯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间继续营运和提供服务。企业对计划的反应十分热烈,申请总数更是超乎预期,在申请期内共收到超过38 000多宗申请,当中约九成半是来自中小企。我们亦进一步增加拨款至19亿元,为收到的合资格申请提供资助。我希望在未来一、两个星期左右,全部企业都可以收到其申请结果。我亦期望企业能够把握好机会,加快数码转型以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及新常态,长远而言可协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及开拓更多的新商机。

结语

  主席,今年《施政报告》为推进创科发展提出多方面的措施。就培育和吸引科技人才,以及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等方面,有多位议员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细心聆听议员在下一个辩论环节的发言后,再一并作回应及补充。

  主席,我谨此陈辞,恳请议员支持《行政长官2020年施政报告》。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3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