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就「制订输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新机制」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医生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就张宇人议员动议「制订输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新机制」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多谢各位议员刚才就议案发表意见。二○一七年,政府发表了《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报告,当中指出医生人手不足。政府非常重视医生人手不足的问题,亦认同有需要利用不同的措施增加医生供应,以纾缓有关问题。
 
  我希望进一步向议员讲解政府吸引非本地培训医生的工作。食物及卫生局已于去年三月设立了一个多方平台,与香港医务委员会(医委会)、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医专)、香港医学会、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本地两间医学院和卫生署的代表共同商讨增加医生人手的可行方案。过去一年多,有多项吸引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执业的措施已经落实。其中,医委会在去年八月起将已通过执业资格试,并于公营医疗机构担任全职工作达三年的非本地培训专科医生的评核期由六个月缩短为两日,有助吸引更多具经验的专科医生来香港工作。
 
  此外,在不影响本地医生接受专科培训机会的前提下,有四个医学专科学院(包括急症科、家庭医学、内科及儿科)同意接纳已取得认可初期试专科资历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在香港继续其专科培训。医管局已于今年四月更新这些专科的有限度注册医生招聘条件。我们预期措施可以吸引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尤其是港人子女)以有限度注册形式来港于公营医疗机构服务,从而纾缓人手短缺的问题。
 
  藉着《2018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实施的契机,医管局循多方面检视及优化有限度执业注册计划,以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有关措施包括自二○一九年四月开始,将招聘非本地培训医生为驻院医生的范围扩展至所有专科,以及在八个专科医生流失情况较为严峻的专科(包括麻醉科、解剖病理学、心胸肺外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眼科、放射科及核子医学科)招聘已获取专科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为副顾问医生。所有有限度注册计划下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均是以恒常编制以外空缺及政府额外资源聘请。
 
  此外,为改善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晋升机会,非本地培训的驻院医生取得专科专业资格后,在公立医院临床工作五年或以上,便有机会晋升为副顾问医生。随着一系列优化措施的推出,医管局招聘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数量有所上升。截至今年九月底,医管局共有27名非本地培训医生以有限度注册形式受聘于公立医院服务。
 
  有限度执业注册计划现时仍不断收到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求职申请。医管局将会继续按机制审视申请者的资格和资历,安排合适的申请者进行面试。符合资格和适合聘用的申请者,医管局将向医委会提交有限度注册申请。其中,三名早前已获得医委会批出有限度注册申请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将于本年年底至明年履新,届时将会有30名非本地培训医生以有限度注册形式受聘于公立医院服务。
 
  另外,刚才议员也提出一些意见和问题,我想在此提供一些补充资料。有关轮候时间,现时医管局不同的联网和不同的专科,其轮候时间分为几个类别,其中有紧急新症、半紧急新症和稳定的新症,约三至四成的轮候病人属于紧急新症和半紧急新症的类别。有关紧急新症的轮候时间的中位数,大部分均少于一星期;有关半紧急新症的轮候时间,大部分均为五个星期或以内。
 
  此外,医管局其实已有一些措施纾缓医生的工作量,例如透过专科门诊护士于不同专科如风湿科、泌尿外科、呼吸科、儿科、青少年精神科等(加强服务),这有助纾缓医生工作量。
 
  关于刚才有议员提到公私营医疗系统互通或协调的问题,其实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措施增加公营系统的病人流向私家医生接受服务,包括公私营协作计划、长者医疗券的使用、地区康健中心的医生网络和自愿医保计划。
 
  主席,刚才各位议员的发言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但大家的目的都是希望找出一些方案增加公营医疗系统的医生人手。我们会继续与各持份者及相关团体保持紧密沟通,亦欢迎议员提出增加本港医生人手的方案。政府会仔细研究各个不同方案,最终目标是希望可以有效增加公营医疗系统的医生人手。
 
  主席,我谨此陈辞。多谢。
 
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5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