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于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十月二十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上星期三在深圳举行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的庆祝大会,我留意到社会上在过去一星期都有很多关于香港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发展的讨论;有多些这些讨论是好的,因为毕竟香港和深圳是毗邻城市,亦是两个可以说是在国家里非常重要的城市。讨论围绕着究竟在进一步的港深合作里,香港的地位是怎样。我大致可以说,分为三种不同的态度和立场:有一种说法是香港已落后,甚至极端地说香港已没有机会,因为其竞争力大不如前,被深圳超前;第二种说法是另一个极端,说香港仍然有优势,香港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第三种说法是两地各自有优势,是可以互补不足,达致互惠共赢。
 
  我倾向同意第三种看法。不错,香港有很多传统的优势,特别是在「一国两制」之下,我们保留了香港固有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与国际接轨、连系的经验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亦可以在《基本法》之下,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很多国际组织、签订一些双边贸易协议等;但竞争力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香港亦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可继续保留我们的优势。
 
  在深圳方面,深圳在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制造了一个世界经济奇迹,到今日为止,亦有很多地方可以让香港学习。香港可以与深圳共同打造「双城经济」,或者发挥「双引擎」的功能,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我时常说香港的经济应该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聚焦的是粤港澳大湾区,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香港和深圳这两个城市是最紧密的。我们估计在今年五月底,大概有十六万多的香港居民已经取得在广东的港澳居民居住证,其中有三分之一,即五万多都是在深圳居住和工作。截至今日,累计在深圳的港资企业有约八万家,占总体深圳市外商投资的比例高达85%,如果以外资总额来计算是接近八成。如此大份额的香港企业和市民在深圳营商、工作及生活,其实就是等于两地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所以我已经在内部要求相关的政策局就着早前、即上星期公布关于深圳改革试点27条的实施方案和刚刚在这两天公布的首批授权深圳市的事项进行研究分析,看看有甚么地方可以让港深的合作更加深化。
   
  现时看来,港深的合作范畴很广泛,除了以前的投资、商贸、制造、出口外,创新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以至高等教育和医疗都是我们两地可以合作的空间。我希望我们能够发挥两个城市强强联手,打造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
  ​
  接着很简单地讲讲新冠病毒的疫情。在过去一星期,我们看到疫情又渐趋平稳,整体确诊个案也是下降中,尤其是本地确诊个案。过去一星期只有12宗本地确诊个案,未出现一些新的群组爆发,而且连续三天没有一些源头不明的本地确诊个案,所以每天四时半卫生防护中心和医院管理局的记者招待会也应该没有召开三天。因为我们还要配合下一阶段令人员往来可以较开放,所以为了审慎起见,暂时没有条件进入下一阶段的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今天是星期二,行政会议稍后会有一些讨论,希望在今天下午,相关局长会向大家公布下一阶段的社交距离措施──大致上在不会有大幅放宽的前提下,是否有一些聚会或社交、经济活动可以放宽进行,例如社会上所讨论的出席婚宴的仪式──不是饮宴部分,是结婚仪式;或如有些人说本地旅行团可否在某一种情况下──可以控制疫情、防止感染──可以举办一些本地旅行团,这些我希望争取,下午有关局长会向大家交代。
   
  至于在边境方面,我们已经于上星期公布,原则上与新加坡政府达成协议建立「航空旅游气泡」,正争取尽快可以落实;但大家放心,在这个协议上双方都十分谨慎,有很多预防措施结合在这个协议中。至于与内地方面,我们仍然在做工夫,希望无论是两地可以稍为放宽、有限度豁免十四天检疫安排,或是先让香港居民从内地返回香港可以免受十四天强制检疫,所有工作也在进行中,大家可以放心。
 
记者:你好。想请问之前看到你在接受专访时都有提及很难觅地,是否意味将来会多些引用增加收回土地的条例去觅地?以及如何应对有可能的司法挑战?至于《施政报告》会押后推出,你何时会上京向部委争取惠港措施?还是他们未回覆?《施政报告》会否再押后公布?初步来看,其实中央及部委他们的取态是怎样?另外,想问强制检疫现在进行到甚么阶段?会首先针对甚么人去做?以及最快会何时推出?会否有一些相应措施,例如「禁足令」去增加防疫成效?多谢。
 
行政长官:多谢,三个题目都是不同性质的。第一,关于土地供应,我最近接受专访是想再次强调,本届政府对于增加土地供应的决心不减,并不会因为经济逆转或甚至不会因为稍后可能地产市道会有一些下降而有所调整,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这样做,将来会有很大的后遗症。开拓土地有一个过程,在香港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正如你所说,除了我们在技术上、工程上要做,亦可能会引起司法挑战;而一旦停顿下来,要重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第一是展示决心,我们会继续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在多管齐下中,你刚才特别提到用《收回土地条例》,我们一定会用。如果我没记错,我在访问中给了一个数字,就是二十倍──我们在力度上,在未来一段时间相对于过去一段同样的时间,将会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的私人土地接近四百公顷,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但运用《收回土地条例》要很小心,须要防止司法挑战,怎样能够证明用这条条例──一般叫「尚方宝剑」──去满足一个公共用途(public interest)是有一些门槛的。政府往往都要完成一些规划工作,知道收回的私人土地是作一个公共用途,例如用来发展基建、兴建公共房屋,而一般以前的案例,如果是收回别人的私人土地,然后立即转售──以一块土地来转售──这便很容易受到挑战,亦解释了为何要有一个过程去做,但我们的决心不减。
 
  第二,上星期公布今年度的《施政报告》要稍为押后,方便我能够更具体地向中央有关部委解释为何香港在这时候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多些中央支持,或者是你形容的惠港政策。过去二十多年,无论香港面对任何风险和挑战,都有这些措施。不过,我可以形容今次要求中央支持的措施,范畴是比较广泛的,涵盖了商贸、创科、航空业以至在大湾区各个专业的发展等方面。中央的取态是积极和正面,否则就不用安排我上北京,我大可以宣布自己的《施政报告》。正正是中央亦看到香港经历了这一年多以来的多重打击,现在是需要有更大力度以展示我们的经济复苏能力,所以是很愿意深入研究我提出要求支持的措施,然后给我们一个回应,这项工作是需要时间的。现在中央有关部委正进行这些协调工作,到适当时候便会通知我亲自和一些同事一起上北京再进一步磋商;但到今日为止,日子未定下来,不过我都希望会快。
   
  第三方面,在进一步严控疫情下,有专家和一些社会上的意见指必须采取更严厉的手段,认为如果我们发觉疫情在某一个群组或者某一个社区爆发,为了要控制它进一步出现社区感染,是须要用强制检验。这要有法律依据才能做,这些工作正进行中。我明白这个工作要做得很小心,因为毕竟可能会涉及人权问题,有人会说:「我没有病征,为何一定要强制我接受病毒检测?」所以大家留意到应该是昨天晚上,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都与一些医学界人士讨论,他们都在会上表达了一些关注,事后亦公开表达了一些关注。所有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会认真研究。
 
记者:你好,想问上星期你和习主席交流的内容,到底他是关心香港哪一个部分?因为特首办回覆时也说那段期间你有和他寒暄,有少许交流,想了解一下内容。另外,有关于你接受访问时提到的「港车北上」政策,想知多一点,就是内地的车辆又可否南下?另外,有关于一手楼空置税,其实现在这个时候宣布撤回,会否是给地产商「开绿灯」,即他们可以囤货?有分析说这是一个「托市」行为,政府这样做会否是向地产商「跪低」?谢谢。
 
行政长官:多谢,三个问题。第一,正如我们回应传媒查询时说,上星期三我到深圳只是出席一个活动,就是参加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大家都看到我坐在台上,并没有其他活动。所谓寒暄就是寒暄,即见到面、打招呼、说两句话而已,不值得在此向大家交代内容。
 
  第二方面,「港车北上」这个概念不是始于今日,在我们筹建开通港珠澳大桥时,粤港两地政府有一定的沟通,就是说有了这条桥非常好,是否可放宽给更多私家车使用这条桥。由一开始的说法也不是对等的,即不是说我们的车可以上、内地车可以下来,因为现实──我是说现实──是我们的地方很小,我们的道路也不太阔,如果很多「北车」南下,就会对香港造成很大问题。这点大家是谅解的,粤港双方也知道有这个大前提,所以一直我们也是在说「港车北上」──如何可以让香港的私家车不须要申请「两地牌」,自由地经过港珠澳大桥到达粤西部分,无论是旅游、探亲或从事一些商业活动。这个概念为甚么一直也未成事呢?问题主要是在香港这边,因为我们未开通屯门赤鱲角隧道前,只有一条大路通往大屿山,而大屿山是我们香港国际机场的所在地,如果放更多车辆经过这条唯一的大道进入大屿山再上港珠澳大桥,万一出现意外或挤塞,就会令机场也受到影响,这点是我们不放心的;所以一直的说法也是要等到有第二条通道进入大屿山──即是即将启用的屯门赤鱲角隧道──便可以考虑。我估计屯门赤鱲角隧道应该可以在今年年底开通,到时还会免收隧道费──早前我们在《施政报告》已公布免收这隧道的费用──所以这个时候再具体地商讨究竟如何「港车北上」是适合的时候。到今日为止,我未能够很具体地向大家交代,譬如是否需要司机持有三地的驾驶执照、车辆保险是否要三地通用,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处理,但原则性的方面大家已经同意,亦包含在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其中一次会议的一项便利措施──即是如何便利通关、便利往来的措施里面。我们会争取尽快把它具体化,但我在这里再重申,是「港车北上」,并不存在对等的安排。
   
  有关于「空置税」,即《2019年差饷(修订)条例草案》,我留意到运房局昨日已经发出声明,就着两条都是属于运房局的政策,一项是「空置税」条例草案,另一项是有关于专营的士的条例草案,暂时我们要在这一届立法会撤回。考虑的原因包括了经济情况,因为我们今日面对的是前所未见地令人担心的经济情况,每一件事特区政府都要评估,在两年前认为是应该做的事情,在今日如此经济低迷时是否应该把它放一放、放缓一下?这个是经济情况;第二,是社会上的反应;第三,在立法会已经提出了条例草案,亦成立了法案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委员的意见令我们可以评估究竟在立法会的支持度是否令这些法案可以顺利通过。考虑了一篮子的因素后,运房局局长同意我们暂时在这一届立法会不处理这两条条例草案。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英文部分。)
 
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3时31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