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七题:学生体能活动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马逢国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香港精英运动员协会于去年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童在学校平均每日只进行约30分钟的体能活动,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建议每日60分钟的运动量。此外,不足一半受访学童对相连堂体育课感兴趣。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检讨及改善中小学体育课的内容(包括在活动种类或形式方面),以提升其趣味性,令学童增加对体能活动的兴趣;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会否考虑增加中小学体育课的时数,以增加学童每天参与体能活动的时间;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政府本年就鼓励及支援学校和体育团体举办课余体育活动而推行的措施的详情及成效;会否考虑在明年推出更多该等措施,鼓励学校和体育团体举办更多课余体育活动;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开放学校设施推动体育发展计划自二○一七/二○一八学年推行至今,体育团体利用参与学校开放的设施举办了多少项体育活动,以及参与该等活动的学童数目为何;政府明年有何措施鼓励更多学校及体育团体参加该计划,举办更多课余体育活动;及
 
(五)长远而言,政府会否就增加学童每日体能活动时间至世卫所建议的60分钟,订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及分阶段目标;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有关儿童及青少年每天应进行约60分钟体能活动的建议,源自世界卫生组织(世卫)。据了解,世卫将体能活动定义为任何由骨骼肌肉所产生,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当中包括游戏活动、休闲娱乐活动、体能训练,以及交通往来(如步行或踏单车)和家务劳动等。因此,儿童及青少年可透过多元化的活动,进行体能活动,培养恒常运动的习惯,建立健康的体魄。
 
  就马逢国议员的提问,现覆如下:
 
(一)及(二)要提升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进一步鼓励他们多参与体能活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除体育课外,校内其他学习经历和课外的活动,以及不同持份者的支持和参与亦十分重要。体育是学校课程八个学习领域之一,中小学必须为学生安排体育课,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加深对体育活动和安全的认知,并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为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学校现时一般在早会前后、小息或午息,及课后时间,为学生安排参与体能活动的机会。学校亦会与不同机构合作,善用现有资源,聘请不同体育项目的专业教练/导师,在校内为学生举办兴趣班,其中包括不少特色运动项目,如花式跳绳、地壶球和武术等。此外,学校亦会举办陆运会、水运会和校队训练等,提升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教育局亦一直支持不同机构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多参与促进健康的体育活动,如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家校童喜动」计划和「动感校园」计划,藉着主办机构与不同团体协作,举办一系列富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参与,提升他们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学校体育课程方面,课程发展议会于二○一七年修订《体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已把世卫的相关建议(即每天应累积最少60分钟中等强度至剧烈强度的体能活动)纳入为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教育局每年均就不同主题为教师举办培训课程/分享会,提升教师对更新课程和相关教学策略的认识,以及让他们掌握不同体育活动的最新发展及新兴体育活动(如巧固球及花式足球等),从而于体育课引入不同类型的活动,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过去两学年,每年参与的教师均超过500人次。我们亦组织不同课题的学习社群,建立专业交流平台,让教师共同探讨有效和富趣味的学与教策略,如多在体育课采用游戏形式,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他们参与体能活动的动机及时间。
 
  发展学生对运动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后多参与体能活动,家长的支持及参与十分重要。教育局会加强家长教育,如透过「家长智Net」网页,推出鼓励家长陪伴子女做运动的短片,提升家长的运动意识,期望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协助孩子建立活跃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校除了透过体育课为学生提供运动时间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以及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运动和如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学生参与运动的机会不应限于体育课堂。现行的学校课程是采用灵活开放的架构,在不违背各科课程指引的要求下,学校可因应学生需要作适当的调节,例如增加体育课的节数,惟学校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及为学生提供运动的机会,不应限于通过体育课达到这些目的。
 
(三)相关政策局,包括教育局和民政事务局(民政局),一直与不同的非政府机构,如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香港学界体育联会及香港学界舞蹈协会等,合作举办了不少活动/计划,包括学校体适能奖励计划、学界运动比赛、学校舞蹈节及跳绳强心奖励计划等,让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和机会参与体能活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自二○○一年开始,为中小学生推行「学校体育推广计划」(推广计划)。推广计划由康文署统筹和资助,并由各体育总会负责安排不同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鼓励他们恒常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及发掘有运动潜质的学生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推广计划有七个附属活动计划:运动教育计划、简易运动计划、外展教练计划、联校专项训练计划、运动章别奖励计划、运动奖励计划、运动领袖计划。在二○一八/一九学年,推广计划共提供8 500多项活动,全港约九成学校参与,参加学生约635 000人次。由二○一六年起,民政局推出「退役运动员转型计划」,资助合资格的学校和体育机构聘用退役运动员,协助他们于学校推广体育,同时让运动员于退出训练和赛事的生涯后可开展更长远的事业,并发掘和培育具潜质的体育人才。现时有55名退役运动员参与此计划,获39所学校和16所体育机构聘用。同时,教育局一直与香港学界体育联会及香港学界舞蹈协会等不同的体育机构合作,并提供资助,让机构为学生举办大型体育及舞蹈比赛和活动,以提升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潜能。在过去三年,香港学界体育联会每年所举办的校际比赛超过20 000场,每年约有126 000位学生参与;香港学界舞蹈协会所举办的校际舞蹈比赛,每年亦约有22 000位学生参与。此外,教育局由二○一九/二○学年起,每年拨款约九亿元,向公营学校及直资学校发放恒常的「全方位学习津贴」,让学生参与更多走出课室的多元化体验学习活动,其中包括举办各种体育相关的联课活动,以提升学生接触不同体育项目的机会。
 
(四)教育局与民政局在二○一七/一八学年开始推行「开放学校设施推动体育发展计划」(计划),鼓励学校开放设施,并藉以提升学校体育风气。计划鼓励体育团体在学校举办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计划自二○一七/一八学年推行以来,参与的学校和体育团体、所举办的体育活动及参加这些活动的人数均逐步上升,详情表列如下:
 
  二○一七/一八学年 二○一八/一九学年 二○一九/二○学年
开放设施予体育团体举办活动的学校数目 12所 27所 60所
租借学校设施的体育团体数目 15个 20个 37个
举办的体育活动数目 38项 162项 276项
活动受惠人次 1 300人次 3 400人次 10 300人次
(预计)
 
  为协助学校建立体育文化和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使用学校设施的体育团体须为每项体育活动预留四分之一的名额,供该校符合活动资格(如有)的学生、教师及/或家长优先报名。自计划推出以来,各持份者反应良好,教育局与民政局收集了参与计划的学校和体育团体的意见后,就计划作出检讨,并推出优化措施,包括在二○一八/一九学年把计划由公营学校扩展至直接资助计划学校;增加开放设施学校可获的津贴上限,由每学年八万元增至13万元;以及扩大合资格的体育团体名单。在二○一九/二○学年,我们以试验形式容许具有在学校及社区举办体育活动的能力、经验和往绩的非牟利机构参与;同时,参与计划的学校可向戴麟趾爵士康乐基金,申请70万至400万元的资助以改善或提升该校的体育设施。教育局与民政局会继续向参与计划的学校和体育团体收集意见,持续优化计划,希望有更多体育活动可以利用学校设施进行。
 
(五)为加强应对非传染病造成的威胁,并配合世卫的建议,政府在二○一八年公布了《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当中订立了在二○二五年或之前须实现的九项本地目标,其中一个目标是降低青少年体能活动不足的普遍率10%。推动学生参与体能活动,教师是重要持份者之一。教育局自二○一七/一八学年起建立体育教师专业网络,截至本学年,共有超过120所学校参与。我们会继续积极鼓励学校参加,并透过专业网络提供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定期为参与学校的教师举办工作坊及分享会,加强他们对设计具趣味性课堂的认知和能力;支援学校订定「校本活跃及健康的校园政策」;透过分享良好示例,大力鼓励加入课间操及小息活动;鼓励学生善用教育局及其他机构提供的网上学与教资源,延伸他们参与体能活动的时间,及多与家人在家中进行简易的体适能活动。此外,民政局和康文署将于二○二○年进行全港社区体质调查,透过体适能检测及问卷调查,建立市民体质数据资料库,掌握市民体质变化及运动模式,以便制订体育普及的长远目标和政策,让政府推行更适切的措施,以鼓励市民(包括学生)恒常参与运动。我们会持续与不同机构合作,共同朝着增加学生每日体能活动时间的目标,举办更多与体育相关的活动/计划,让学生每天多参与体能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2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