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谈《施政报告》及美国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只有中文)
**************************************
  以下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今日(十月十六日)出席「灼见名家周年论坛暨五周年庆典」后,就《施政报告》及美国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与传媒谈话的内容: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今日《施政报告》公布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大家知道我们每年都会统计有多少间海外公司于香港设点,作为它们的区域总部或区域办事处,刚刚公布二○一九年最新的数字显示,共有九千零四十家国际公司以香港作为区域总部、区域办事处(及当地办事处)。这个总数比去年(应为二○一七年)增加百分之九点九,与以往相比是一个较大幅的增加,接近一成。以国家排序来说,首五位分别是中国,有一千七百九十九家,接着是日本,大概有一千四百家,之后是美国,大概有一千三百多家,最后是英国及新加坡。
 
  以就业人数来说,这九千多家国际企业的受雇人数达到四十九万(多),比去年(应为二○一七年)增加约百分之十一,我们看到海外公司仍会以香港作为区域(总部)的选址。同样地,初创企业数字的增幅比国际企业数字的增幅更大。上次的统计数字显示,初创企业大概有二千多家,最新二○一九年的数字有三千一百八十四家,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二点八,这是非常强劲的增幅。这些初创企业雇用的人数亦比上次统计时增加了接近一倍。这两个数字均反映香港是国际机构选址的地方,包括初创企业,而百分之三十四的初创企业是来自香港以外的地方。
 
  当然,这些数字暂时未能反映香港最近发生的情况,我相信有关数字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整体而言,我们看到过往几年这(国际机构选址香港的)趋势逐渐增加,因此《施政报告》继续着重(推动)香港作为区域总部,同时让香港企业更国际化和向外走。无论是应对目前困难,或是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负面因素,《施政报告》已提及会协助企业多元化地发展、升级转型,以及寻找海外市场;亦会协助已在内地投资但受中美贸易矛盾影响的企业,向中央争取一些政策,让它们可以由出口转型内销,因为内地的市场非常蓬勃,中产的消费力亦相当高。这些都是《施政报告》提出的部分工作。
 
  除《施政报告》外,我们亦一直协助业界应对目前的经济困难,尤其是几个首当其冲的行业,包括旅游业及酒店业。我们会继续与业界商量,研究有没有新政策可以「出台」,以减低他们于这段期间的负担和风险。
 
记者:众议院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后,会否担心特区的班子日后会成为被制裁的对象?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我们要先看看法案的具体内容,美国这新法案刚获得(国会)两院的其中之一通过,将来政策上的任何改变都会取决于美国政府,即是它如何应对国会提出的要求。特区政府的立场就如早前发出的声明所言,我们认为香港所享有在经贸政策上的独特地位不是源于任何国家单方面的施予,而是香港本身透过《基本法》所赋予的权利(而来)。我们重视每个与我们有交往的国家及经济体系的双边关系,但这双边关系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非一面倒。从自身利益(出发),香港一定会恪守《基本法》所赋予的权利,在各方面,尤其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各种优势条件,我们一定会做好自己,这是我们对整个法案的回应。
 
记者:你曾与外国商会沟通,法案会否对他们将来的投资带来疑虑?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我与很多商会讨论时,他们(表示)目前面对最大的困难有两个。第一个是香港现时内部的情况,有那么多冲突事件,甚至是暴力事件,确实会影响投资意欲,甚至影响他们在香港从事正常的经贸活动;第二个是全球经济阴霾,这是始源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有关这两方面,大家都会讨论有何方法可以尽量降低不稳定因素。
 
  我们对外国商会采取很开放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会及时向他们阐述香港的情况,亦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会继续做好香港本身要做的工夫,如在社会服务、政策推出方面,或是一些短期经济措施,在时间许可下作重新部署等。有关这些方面,我们除了与本地商会商讨,亦有与外国商会商讨。香港从来都不是依赖单一市场,而是要在全球经贸环境中,利用香港的优势保持竞争力。多谢。
 
2019年10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3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