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就关爱基金与传媒谈话内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兼扶贫委员会辖下关爱基金专责小组(专责小组)主席罗致光博士今日(九月二十七日)下午主持专责小组会议后,就关爱基金与传媒的谈话内容: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各位,刚才我们召开了三小时关爱基金专责小组的会议,处理了数个项目。有两个项目与社会房屋有关。
 
  第一个是由乐善堂在宋皇台道及土瓜湾道中间的闲置地方,以组合屋的形式的社会房屋项目。当中涉及大约110个单位,支出预算大约是6,056万元。这个由乐善堂负责去推行,由运房局(运输及房屋局)负责跟进项目的。
 
  第二个社会房屋的项目,亦是以组合屋的形式去进行。不过这个是由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即是简称SoCO (Society for Community Organization)──去推行这个项目。位置在长沙湾的英华街,涉及约140个单位,支出预算是7,706万元。通过这两个项目后,我们就会向扶贫委员会作出有关的建议,以资助兴建这两个项目。
 
  第三个大家广泛都知道的,因为财政司司长在八月十五日宣布了191亿元的一些纾困措施,当中有譬如公屋居民的免租,以及现正领取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的朋友的「双粮」。所以我们便委托关爱基金去考虑给予非公屋、非综援的低收入家庭一次过的生活津贴,即我们过往俗称「N无」的项目,这项目是会推出的。在会上的讨论,我们就着金额作出一些调整,将原来文件所建议的金额round up(调整为整数),改为(尾数是)500元或1,000元去处理,所以一人的金额为4,500元;二人住户的金额为9,000元;三人住户的金额为12,500元;四人住户的金额为14,500元;五人或以上的住户的金额为15,500元。会议上我们亦很关心何时可以推出这个项目,因为虽然这是一次过的项目,但因为我们需要聘用人手、寻找地方办公、找非政府机构的服务单位去协助推行有关的项目,亦需要简单的资讯系统去协助项目的推行,所以将计划尽量浓缩,最快也要去到二○二○年七月二日才可推出这个项目。计划会分阶段进行,七月份会让一人住户申请,八月份会让二人住户申请,九月会让三人住户申请,接着我们就开始全面推行这个项目。
 
  今日在关爱基金的会议,亦有提到一些有关关爱基金的医疗药物项目。当中涉及一种新的癌症药物,另外有三个我们称为不同适应症──英文是clinical condition──适应症使用在一些于现时关爱基金药物名册里,可以同时适用的。今日通过关爱基金专责小组,然后向扶贫委员会作出有关的建议。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亦建议简化审批这些药物纳入在关爱基金的程序,包括药物本身或者药物的使用适应症方面,令病人及早可以获益。简单来说,因为很多时候迁就会期,审批会延迟两个月,甚至更长更多的时间,才通过所有的审批程序。结果病人未能及早获益,获得这些药物。所以现在希望简化程序,将工作授权给关爱基金专责小组的主席作最后审批。当然审批之后要向关爱基金专责小组及扶贫委员会作出备悉,因为大部分的工作及判断都是一些临床经验,靠医生专家判断适应症及处理临床病案的安排,而最后有关工作要由关爱基金去提供有关的资源,问责的角度则交回关爱基金专责小组的主席作审批,令时间可以最少缩短两个月。以过往经验,甚至有些情况用了半年时间,才完成所有程序。我们希望今次的安排可以令病人最少缩短两至六个月的时间,从这个项目获益。大致上我们刚才开会经过三个小时的讨论,会将有关建议交给扶贫委员会。
 
记者:除了round up,过去数年都增加一成或以上,除了考虑通胀之外,会否考虑近期社会气氛而再加码?之前财政司司长提出的纾困措施是因为修例风波,现时经济大环境比较差,如果明年才发放会否做不到解决燃眉之急的效果?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两部分,先回答后半部分。的而且确,我们真是很希望很快能够推出这个项目,但始终这些一次过的项目是临时项目,中间需要很多程序,因为我们没有人手处理申请。既然要聘请人手,便需要找地方装修,员工才可以工作;透过一些基本训练,才可以进行有关的审批工作。由现在九月底差不多十月,能够在九个月之内完成有关所有程序已经是将大部分程序浓缩。这不是我们所想,但是我们所需要遵守的规矩、程序等等,已经是一个最短时间。
 
  至于金额为何仍有轻微调升,第一,是令整笔金额简单一点,因为100元、几百元计算会比较复杂,所以便以500元或1,000元的水平去计算。第二,之前可能有朋友在不同途径看过相关文件,因为那份文件处理关于通账大约为百分之八,不过我们计算是以二○一六年相对现时二○一九年,但实际上我们的项目是直至二○二○年七月才开始发放,中间还有一年的时间。在二○一六年推行该项目的时候,设计是在二○一五年大约三、四月的时候,不过需要大半年时间才可以推行,所以到二○一六年才推行。因此较为精准去看通胀,可能是由二○一五年相对今天二○一九年,比二○一六年相对今天较适合。大致上通胀是由二○一五年到二○一九年大约是轻微高于百分之十。将本来建议的项目稍为round up至500元或1,000元,便会更接近二○一五年至二○一九年今天的通胀水平,所以与刚才问题所问的因素并不相关。
 
记者:其实估计total(总共)会有多少人受惠?总发放额是多少?第二,其实今次是继二○一六年后再发放「N无津贴」,政府会否考虑将这个津贴恒常化?如果不会,主要的考虑因素是甚么?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这个项目我们初步估计受惠住户大约是100 000个,当然有些零头数字我不提了,始终都是一个估计数字。初期的预算是大约十亿元,不过经过刚才说的调整,我们要再计算一下总承担额是多少,我相信将会接近11亿元,不过差别不是真的太大。
 
  至于这个项目会否恒常化,其实过往我都不断回答这个问题和社会上的诉求,这个非综缓、非公屋的低收入住户一次过生活津贴,本身的设计是回应财政司司长在一些纾困措施中,出现非公屋、非综援的人士不获益,所以我们今次因为在八月十五日宣布一系列的纾困措施中,作一个补充做法。当然我们不排除将来都有相类似的做法,但这个并不是恒常的纾困措施。我们看时势、看经济和市民的生活情况作出考虑,所以我们没有任何打算将它恒常化。
 
记者:你刚才说其他因素未必是考虑之内,但考虑到现时社会环境,见到财政司司长都推出这些措施,其实是否有希望能够透过今次加码为社会气氛降温?现时比一成多一点,你认为现在跟随通胀是否已经足够?将来会否考虑再加码?你认为现时一成是否足够,除了因为通胀这个考虑之外,其他因素譬如物价上升,你觉得是否满足到市民需求?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财政司司长的纾困措施都是就着经济环境作出考虑。大家都知道,现时面对内外的经济挑战,再看看我们这数个月的经济指标,明显地我们进入一个技术上衰退的机会是相当高。当然要看看最新的数字我们才知道,不过明显内外因素对经济产生的压力是相当之大,所以我们希望尽早──不会等到事情完全浮现──我们已经进行工作。所以本身背后没有特别政治考虑,主要是从经济、民生角度去看。
 
  刚才我提到的调整本身是考虑通胀而已,除非我们将来忽然发现通胀增加得很快,当然大家可能会觉得基层市民的生活压力相当大,特别譬如是购买猪肉的情况,但我们看看二○一五年到现在二○一九年的通胀数字,这些都是客观数字。
 
2019年9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2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