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就「推动医疗改革」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六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陈恒镔议员动议「推动医疗改革」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首先,我感谢各位议员在刚才的讨论中对于陈恒镔议员动议的「推动医疗改革」议案提供的宝贵意见,也很感谢几位议员包括姚思荣议员、梁志祥议员和莫乃光议员都对现时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的工作予以肯定,又以目前正在医疗体系进行的工作与其他国家相比,亦对部分工作予以肯定。当然,除了香港的医疗体系,有很多地方例如人均寿命很长,亦有一些指标能够达到,国际上对于香港市民的健康予以肯定,对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也予以肯定。除了这方面外,我们有一些地方都做得好,但我们亦面对很多挑战,无论是大围的挑战,包括人口老化、慢性病带来的压力,以至在系统上或整个医疗体系也有不同挑战,我们对于这些挑战希望能够作出针对性的处理。

  陈凯欣议员提及医疗改革是长远的工作。事实上是非常长远,我想由八零年代开始,政府有不同的谘询、不同的顾问报告,检视医疗融资以至如何改革医疗体系,使其能够达至有效、持续和长远地发展,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张超雄议员亦问及医疗体系的定位,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重要的。香港现在拥有的医疗体系其实是一个公私并行的双轨医疗制度。当然在公营医疗界别,有很多市民使用,也是本港医疗体系中全民的安全网,确保市民不会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所需的医疗服务,而私营医疗界别愿意为一些希望使用医疗服务和有能力负担相关费用的市民提供较个人化的选择。

  因此,我们整体检视目前的发展,我在开场发言亦说过,我相信刚才有发言的议员,除了陈恒镔议员所提的议案,以及七位议员所提的修正案,以至有二十多位议员刚才都给予我们意见,我相信没有一位不曾提过我们要发展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并改变注重治疗的方针,应该大力加强于注重预防,所以现届政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我们会在每一区兴建地区康健中心网络。

  有议员亦提到不同部门和食物及卫生局对于发展基层医疗的不同角色。在过去几十年,大家逐步做了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但长远而言,除了我们要在每一区兴建地区康健中心,该中心亦不仅是一个中心,也不仅是一个计划,而是我们医疗体系重要的一部分。这些中心整个网络,长远来说我们需要去协调和发展,并对现有的服务作出整合。一个全面和协调的基层医疗健康系统,能便捷在社区内照顾个人健康需要,有助提升整体人口健康情况,以及减少不必要的入院及再入院。多位议员如杨岳桥议员亦提到,这是一项投资,希望我们能够未雨筹谋,我们的方向绝对在这方面。

  有多位议员如李国麟议员也提到,我们如何能强化除了医生以外其他医护人员在基层医疗健康的角色,包括护士、专职医疗人员、中医等。地区康健中心正正是其中一个平台,可以令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参与基层医疗,当病人未入医院而在社区时让他们发挥其专业角色。

  参考葵青康健中心试行的经验后,刚才提过第一个地区康健中心将于今年九月开始使用,参考经验后我们会根据数据实证及服务标准逐步把康健中心推展至全港十八区。我们目前已经敲定其中六个地区的康健中心选址,并正积极寻找合适地点设立其他地区康健中心。财政司司长已表示会在资源上配合日后扩展地区康健中心网络。

  如果我们设立这些地区康健中心,加强基层医疗的服务,在疾病防控、非传染病的预防、癌症预防、接种疫苗等这些服务亦会随之加强。此外,本届政府亦会检讨发展方向,不是说兴建了地区康健中心便算了,而是会检视在基层医疗范畴上各主要服务提供者的定位,加强不同界别及团体之间的合作,并监督基层医疗健康的发展和推广策略,正如陈恒镔议员所说,加强第一层医疗防线。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重要。

  除了加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强化现有医疗体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现有公营医疗体系,现时大部分市民都正在使用。谈到加强公营医疗体系,离不开硬件、软件和我们的服务。在硬件方面,就医疗设施而言,我们十分积极推动公营医院的规划,加强配套。大家记得,自二○一六年起医管局已开始推行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并预留2,000亿元拨款,用以进行合共16个项目,以额外提供逾5 000张病床和超过90个手术室。

  由于多项医院重建工程必须在原址进行,我们需要安排非常复杂的分阶段施工,而且筹划时间亦会较长。为确保能尽快推行将来的医院发展,政府于二○一八年《施政报告》宣布,已邀请医管局筹备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无需等待二○二一年就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进行的中期检讨后才开始,所以即将开始筹划。

  就议员对于医院规划目标的关注,医管局在规划公立医院的发展计划时,会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各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各专科服务的增长率和预计的服务需求、医管局整体服务发展的长远目标及策略等,从而制定未来整体医院发展的蓝图,规划发展的方向和优先次序,以应付未来的医疗需求。医管局也有一组同事监督这方面的规划。

  医管局在二○一八年进行新一轮服务需求预测,在考虑到二○二六年预计的病床数目后,推算出预计到二○三六年病床的需要,以此作为蓝本规划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并配合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以应付长远的服务需求。

  与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相似,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可使资源规划工作更加明确,亦有助医管局规划和推展下个十年周期(二○二六至二○三五年)的主要医院基本工程项目。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涵盖共19个项目,预算费用为2,700亿元。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完成后,可额外提供逾9 000张病床及其他新增医疗设施,大致上足以应付直至二○三六年的预计服务需求。

  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内的各个项目均属大型工程,涉及众多程序,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工地测量勘探、拆卸、地基工程、兴建工程等等,而由于地方比较拥挤,现有医院的工程往往需原址重建及更新设施,因此在推行计划的同时亦必须确保工程计划不会对医院的日常运作造成影响。医管局会因应各工程项目的客观因素和工程复杂性,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包括分阶段的方式),推展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内的各个项目。

  刚才有议员包括陈沛然议员提过,有些医院的病床数目在过去为何会减少。为了回应使用量、服务模式的转变或感染控制的要求,医管局亦要检讨病床数目。举例来说,以精神科服务而言,因应国际间把治疗精神科的重点由住院护理转为日间社区护理,所以精神科病床的数目于二○○三至二○一九年间减少了约1,200张。但是,整体而言医管局的病床数目由二○一○/二○一一年起按年递增,二○一九/二○二○年度医管局亦计划加开506张普通科(即急症或康复等)病床,以应付这方面的需求。

  谈到医院,多谢柯创盛议员就联网和医院的服务给予意见。我想讲一讲,为了理顺医院联网提供的服务,医管局会考虑医疗服务供求的配合和在各个联网重建计划后的服务提供,于二○一六年十二月一日起把原属九龙西联网的黄大仙区和旺角区纳入九龙中联网。这做法可以加强服务整合,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更能配合该区居民所需,有利病人于原区接受持续的医护服务。正筹划中的启德全科医院也属于九龙中联网。

  谈过硬件,我亦想提一提软件,软件就是医疗人手。刚才有很多议员就医疗人手和现有问题提出很多不同意见,尤其是蒋丽芸议员和黄碧云议员也有提出一些方法,更积极地令海外医生可以回流香港的公营系统工作。政府在二○一七年中发表《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报告中,对医疗人手的推算,已计及人口结构的转变及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已知及已规划的服务和发展。策略检讨提出十项建议,其中五项关于医疗人力规划,另外五项关于专业发展及规管。政府正积极落实跟进策略检讨的建议,为长远的医疗人力需求作前瞻性规划,并促进专业发展。

  在医疗人力规划方面,为了应对医疗专业人手紧绌的问题,政府已循多方面推出措施以增加医疗人手,当中包括增加资助医疗学额、拨款提升和增加培训容量,以及全力支援医院管理局的运作等。刚才多位议员期望政府增加医学生、护理学生和其他医疗职系人员的数目,我们正正循着这方向。

  在吸引非本地培训医疗专业人员来港执业方面,政府会继续积极联同驻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在海外推广和宣传注册安排,鼓励更多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疗专业人员来港执业。

  为持续监察医疗专业人员的人手情况,政府会配合教资会的三年规划期,每三年进行一次医疗专业人员人力规划和推算工作。刚才亦有议员希望我们不断更新这方面的资料,我们正在做。新一轮人力推算工作已经展开,预期于二○二○年公布结果。在进行医疗人力规划时,食物及卫生局会与其他相关政策局及部门评估各医疗专业的人力状况,尽量涵盖所有已知和已规划服务/发展,如公私营医院的最新发展等。

  食物及卫生局已于今年三月份设立一个平台,邀请医生业界的主要持份者,包括医委会、医专、医学会、两间大学的医学院、卫生署和医管局的代表集思广益,一同商讨可行的增加医疗人手的方法。当然,我们会继续聆听大家对于如何可以增加医疗人手的意见。我们已于五月底召开第三次会议,继续跟进其他增加医疗人手的方法。不论是如何强化本地的医疗人才,挽留他们,以至如何吸引海外医生回港。

  对医管局的人手,大家都非常关注。针对医管局人手短缺的情况,在财政预算中为医管局额外提供七亿二千一百万元经常资助,用作推出改善措施,提升士气及挽留人才,当中包括继续推行特别退休后重聘计划;调高医生候召补偿定额酬金;提升护士和专职医疗人员的晋升前景;以及吸引和挽留支援职系人员的措施等等。医管局已通过由今年四月一日起增加医生候召补偿定额酬金和将新入职与现职病人服务助理、运作助理及行政助理的薪酬增加8%。至于其他吸引和挽留人才措施,医管局亦致力尽快推行。

  政府会继续和医管局紧密商讨制订各项短中长期的人手措施,包括招聘全职和兼职医护人手以及护士、重新聘用退休而合适的医护人员、增加驻院医生培训名额、增加晋升机会及加强培训等,以纾缓前线人手的工作压力和改善工作环境。政府会继续提供充足及适切的资源予医管局以吸引及挽留人手。

  较早前,我们知道有一项调查提到很多公营医疗体系的医生希望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工作量也是一个很大问题。如果要改善工作量,必须增加人手才能做到。

  医管局的行政管理也有多位议员提及,邝俊宇议员提到希望大力提升士气。陈恒镔议员、麦美娟议员也有提过,希望改善医管局的行政管理。大家对于医生参与医管局的行政工作也有关注。医疗服务是非常专门的产业,当中除了涉及大量医学专门知识外,亦涉及不少医院运作概念。在遇上重大医疗事故及大型传染病时,紥实的医学知识更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现时,医管局6 000多名医生中,大部分都是担任临床工作,负责管理的行政人员只占少数。以医管局总办事处为例,只有大约40名有医生专业背景的同事,其中30多名担任全职的行政工作。

  在会议安排方面,鉴于前线临床人员所面对的压力,医管局总办事处以及各联网和医院的管理层已作出安排,在可行情况下重新安排在服务高峰期内的会议的举行日期,让前线人员专注处理临床工作。

  医管局作为公营机构,必须确保机构管治有效和善用公帑,一些决策商议、政策讨论和跨部门统筹是必须的。然而,医管局继续致力在可行的范畴内进一步精简工作,以期提升管治效率。医管局大会已于今年三月通过成立专责小组,检视和理顺行政效率。专责小组将会集中检视数个范畴,包括简化资源申请程序、理顺专科统筹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及其他联网和医院层面的行政会议安排,以及理顺医管局大会及辖下委员会的决策程序或授权安排。小组将会检视医管局大会的决策过程,以及临床医生在医管局总办事处和联网层面管理程序的参与。小组预计在六至九个月内完成检视工作及提交建议。

  就医管局服务的轮候时间,刚才亦有多位议员关注。首先,有关急症服务轮候时间,为确保有紧急需要的市民能获得适时的急症服务,医管局辖下的急症室均实行病人分流制度,按照求诊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决定治理的先后次序。医管局已订立服务目标,以确保有急切医疗需要的病人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诊治。

  医管局自二○一三年开始推行「急症室支援时段计划」,招募额外医护人员,向他们发放特别酬金,让他们以自愿形式于额外服务时段工作。这些额外人手专门处理次紧急和非紧急个案,让急症室人员能专注处理较紧急的个案。此计划现已推展至全港18间公立急症医院。

  至于专科门诊轮候时间,医管局亦就专科门诊的新转介个案实施分流制度,确保病情紧急而且有需要及早介入的病人会优先获得治疗。医管局的目标是把第一优先类别(紧急)和第二优先类别(半紧急)个案的轮候时间中位数,分别维持在两个星期和八个星期内。医管局一直能够维持这两个类别个案轮候时间中位数的承诺。

  为处理专科门诊的轮候时间,医管局近年已推行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公营基层医疗服务和公私营协作,以及加强人手等。我们一直密切留意市民对专科门诊的服务需求和轮候时间,并与医管局商讨推出可行的措施。

  李国麟议员提及一些转介制度,医管局一直透过由医生、护士和专职医療人员组成的跨专业团队,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需要提供适切的住院、门诊、日间康復训練及社区支援服务。在现行的转介机制下,为保障公营医疗服务的质素,医管局的专科服务只考虑由注册医生作出的转介,专职医療人员会根据医生的转介,提供所需的评估及复康服务,以配合跨专业团队所制订的治疗计划。早前的医疗人手报告亦有提及不同专业的意见和国际发展趋势,我们会随着这方面看看每个专科的管治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和现行法例而作出检视。

  张宇人议员亦有提及医管局药物名册入药的时间需要改善,亦有议员提及要求取消药物名册,就此我须指出世界卫生组织一直以来积极提倡「基要药物」的概念,并建议世界各地的医疗卫生当局建立机制,有系统地挑选药物,促进广泛、公平和合理地使用优质和市民可以负担的药物。因应国际间的发展趋势,医管局自二○○五年开始制订药物名册,目的是透过统一所有公立医院及诊所的用药及药物政策,确保病人可公平地获处方具成本效益,并经验证安全及有效的药物。

  多年来医管局透过其专家委员会以实证为本的原则定期评估新药物和检讨药物名册的范围。在过去五个年度,医管局的用药开支由二○一四至一五年度的43亿元上升至二○一八至一九年度的约57亿元,升幅达三成。早前政府亦于二○一九至二○年度的预算案中增拨4亿元经常资助,供医管局扩阔药物名册,以纳入更多合适药物帮助更多病人。预计医管局二○一九至二○年度的用药开支将增加至约61亿元。

  有议员提及精神健康服务,正如其他已发展地方一样,香港视精神健康为重要议题。在过去几年,政府不断增加在精神健康方面投放的资源,为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在医疗方面,医管局在精神健康服务的开支由二○一三/一四年度的38亿多元增加至二○一八/一九年度修订预算的接近51亿元,增幅超过32%,当中包括加强人手和服务,以及在九龙精神科观察治疗中心增加40张病床。在二○一九/二○年度,政府会继续增拨人手和资源,当中包括增加五名医生以加强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务。

  牙科的需求是很大,亦有多位议员提及,政府明白议员及公众对公营牙科服务十分关注,但全面为公众提供所有牙科服务涉及巨大的财政资源,因此,政府须集中资源为公众提供紧急牙科服务,并特别照顾一些有特别需要的人士。过去多年,卫生署辖下的口腔健康教育组针对不同年龄组别的市民推行多项推广口腔健康的计划,通过不同途径传递口腔健康资讯,促进市民的口腔健康。政府也为市民提供紧急牙科服务,以及为住院病人和有特殊口腔护理需要的患者提供特别口腔护理服务。所以整体政策在现时牙医不足的情况下,集中在最有需要的人,亦有关爱基金帮助特别有需要的长者,亦有些为智障人士提供的牙科服务计划正在推行。

  中医中药服务的发展亦受到议员们关注,李慧琼议员提到希望政府投放多些资源和吸引人才,我们是十分支持中医药的工作,医管局亦支持中西医协作的政策,医管局自二○○三年第一间中医教研中心设立起,透过招标形式遴选合适的非政府机构营运以三方伙伴协作模式运作18区的中医教研中心,去年约为120万人次提供中医门诊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医管局合作,让市民能继续享用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此外,我们亦会继续检视中医教研中心中医师和其他雇员的薪酬待遇、培训和晋升机会,进一步改善他们的事业发展前景。

  推动中医药发展方面,我们目标在二○二四年落成首间中医医院并分阶段启用。正在筹备中的香港首间中医医院将成为香港的中医药旗舰,扮演「转化者」的角色,促进香港的中医服务、教育培训、创新和科研的发展。中医医院将由政府兴建并由非政府机构负责营运,并会有400张病牀分阶段投入服务,提供住院及门诊服务。中医医院将为市民提供纯中医及中西医协作的住院服务,政府亦会经中医医院向市民提供特定的资助医疗服务。我们预计于二○一九年下半年就营运机构展开招标程序。

  就中西医协作服务发展方面,政府会因应及配合中医医院的规划及运作模式,继续支持医管局探讨延续或扩展先导计划至二○二一年五月,并在期间适时与医管局研究加入更多病种。政府及医管局亦会继续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实证为本的中西医协作服务。

  另外,政府亦会透过五亿元中医药发展基金,提供财政资助予中医界和中药界一同参与发展中医药,促进与中医药有关的科研(包括中医药服务及临床研究),并提升业界整体水平。我们将尽快开始基金运作,期望于未来一两个月推出部分资助计划。在刚才提到的基层医疗健康发展,中医亦有一定的重要角色。

  最后,回应几位议员的意见,包括如何让医院或医疗服务能够更加「智慧型」。容海恩议员和葛珮帆议员都提及这方面的建议,事实上医管局在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推展,包括大数据分析平台及智慧医院的建立,尤其是在新的儿童医院和兴建中的新医院,以及现有的医疗健康系统、公私营合作系统,第二期一直进展。有几位议员包括陈健波议员和何俊贤议员都提及自愿医保和保险收费问题,在现有自愿医保内,我们对于收费特别关注,所以大力提高收费透明度。多位议员提及推行自愿医保,私家医院服务或私家病床是否足够。据我们了解有数间私家机构表示有意发展新私家医院或有意将现在的私家医院进行重建和扩建,政府会按既定程序处理相关的发展、重建或扩建计划,去看看私营医疗市场的发展,长远我们会因应日后的发展和香港医疗服务需求,包括自愿医保推出后的私营医疗服务的需求去评估这方面的需要。亦有多位议员希望政府善用公私营合作,我在这里必须重申,要用私营服务作为第一道防线,在基层医疗做多些服务。

  我再次多谢各位议员就这议案发表的意见。我们会继续推动各项加强香港医疗服务,和减轻公营医疗系统压力的措施,并适当地在资源上配合。多谢主席。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0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