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财政司司长出席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讨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四月十五日)出席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讨会致辞全文:
 
尊敬的行政长官(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尊敬的陈冬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谢锋特派员(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田永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副司令员)、尊敬的邓中华副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卫部长(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叶国华先生(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曾钰成先生(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兼香港愿景计划召集人)、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引言

  早上好。我今日的讲题是「国际政经形势复杂多变下香港的金融安全」。二○一八年初至今,国际政经形势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美国财税与利率政策引致国际资金流向变化、英国脱欧、多处的地缘政治风险,都令环球及香港的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展望二○一九年,美国、内地和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料都会放缓。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环球经济的增长预测进一步下调至3.3%,并指出下行风险仍然显著。四月初世界贸易组织(WTO)亦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的增长,将由去年的3%减慢至2.6%。因此,即使今年首季金融市场的表现不错,但复杂多变的大格局与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能忽视。因此,保持警惕、确保即使外围环境出现突变,金融市场仍可有序运作,不致对实体经济造成不成比例的冲击与伤害,显得非常重要。今天在这里,我会从香港金融监管的角度,和大家报告香港在强化金融安全上的一些工作与经验。
 
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

  首先,在考虑香港的金融市场时,我们须留意以下四点。 

  第一,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亚洲最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在二○一九年二月底,我们股票市场的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GDP)的11.6倍。银行资产总量为23万8千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GDP)的8.9倍。香港金融市场的体量超出经济规模的倍数,全球少有。全球首100家银行,有70多家在香港经营,全球20大保险公司,有12家在香港有业务。我们资产管理业管理的资产规模有24万亿港元,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资金是来自境外。由此可见,国际资金在香港市场的参与程度。由于香港是全方位开放、效率极高的自由经济体,资金自由进出,因此香港的经济与金融市场极受外围因素影响。 

  第二,国际金融市场瞬间万变,相互牵连,我们不能独善其身。因此,风险不能消除,只能尽量管控。说实在的就是「风险长存」,我们必须时刻监察外围情况,前瞻未来。 

  第三,本地不同资产市场的产品、性质各有不同,但一个市场的大幅波动,可以影响另外一个市场,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例如房地产市场波动会影响银行业,国际资金流向会牵连股票市场、楼市以至银行体系。 

  第四,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是「信心」。这包括香港市民、本地投资者,也包括境外投资者、国际社会对我们金融体系的信心。刚才提出的四个因素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也可以同时出现。如果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这些因素几个加起来的话,形势会变得更复杂困难。 

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

  那么,我们应如何确保香港金融体系的安全呢?
 
  要管控好风险,关键是建立一套稳健有效的监管制度,和不断强化自身金融体系的抗震力,并且以「全天候、联动式」的机制进行监察和应对。我们必须密切留意和分析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情况,以及香港各个经济环节的情况,以前瞻性的视角,及早辨识潜在问题在那里、以制订管控和应对措施以及预案,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避免出现骨牌效应。 

  这方面的挑战是,管得太严,市场便没有活力;管得太松,发展便没有持续力。因此,在让市场有积极发展的空间的同时,须设置与市场变化相应的监管框架,避免市场参与者过度承受风险,造成系统性风险,同时亦要适当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资金。 

  形象化一点来说,金融安全的监管不能「铁板一块」,须松紧有度、审时度势地持续进行恰当的监管,以求与时并进,并且通过透明和稳定的执行机制来建立市场和各持份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并加上充足的实力作为后盾,来为这「信心」护航。 

联系汇率机制

  让我以联系汇率机制的运作来说明这一点。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自一九八三年开始实施,港元从此与美元根据固定的汇率挂鈎,从而保持港元汇价稳定,这一直是维持香港货币及金融稳定的基石。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简单来说,当香港出现资金流出,港汇偏弱,直至触及弱方兑换保证,即1美元兑7.85港元这水平时,负责维持货币稳定的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便会向市场购入港元、沽出美元,保证港汇不低于7.85。

  金管局于去年和今年近月正是按照这个机制和制度,买入港元、卖出美元。这是联系汇率制度设计下的正常运作。值得留意的是,在此之前,自二○○八年以来流入香港的境外资金达到约10,000亿港元;而从去年四月至今,流出的资金只占当中不足15%。香港整体货币基础其实十分庞大,高达16,000亿港元,为资金流动提供极大的缓冲。 

  香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非常充足。至二○一八年年底,香港银行的平均流动性覆盖率约为168%,银行业的平均资本充足率超过20%,而国际监管标准的要求分别只是100%和8%。香港银行资产质素优良,银行需要为呆坏账拨备的比率,少于0.6%,这在香港过往的历史,以至在国际间都是一个极低水平。事实上,金管局亦定期就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水平进行压力测试,确保银行体系有充足的资本和流动性。再加上外汇基金持有40,000亿元的资产,其中差不多一半是持有美国国库债券以支持港元,香港有足够能力与实力应付万一出现的极端情况。
 
  各位朋友,接下来我会从监管者的角度向大家介绍香港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工作,这包括三个方面:由金融管理局监管的银行体系、由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的结算公司监管的证券和期货市场,以及由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监管的保险业。
 
银行体系的监管

  多年来香港金管局推出了多项保障措施,确保银行体系能够在压力情况下继续畅顺运作。
 
  这些防御措施包括:
 
(1)缓冲资本要求。银行须持有最低限度的资本,以能在资产价格下跌、银行资产质素恶化或其他负面冲击而引致亏损时,偿债能力不致受影响。
(2)流动性缓冲要求。银行须持有最低限度的高流动性证券,例如可随时在市场出售的政府或优质债券,以换取资金偿付到期债务。
(3)针对银行的物业贷款业务推出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减低按揭贷款万一出现拖欠的机会,以及提升银行体系抵御房地产价格大幅、急速下调时候的压力。
(4)由金管局提供「最后贷款人」支持,帮助银行应对万一出现的流动性压力,从而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
(5)制定有效的处置机制,确保能有序处理银行倒闭的情况,而不致对金融体系以至整体经济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同时尽量避免以公帑承担有关损失。
(6)因应市场情况,要求银行进行不同主题的检查;金管局也对银行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管审查,并在有需要时,采取监管行动。
 
  此外,金管局亦不时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以确保银行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符合资本和流动性相关的要求。
 
证券及期货市场的监管

  证券市场有现金交易、期货合约、衍生工具等,是一个多向联动的市场。而且,证券市场的特征是不论升市、跌市,还是投资气氛,都很容易出现「太超过」的情况。因此,我们的监管目的是希望维护本地证券和期货市场的透明度和秩序,减低系统性风险,从而维系香港的金融稳定。
 
  在这方面,结算所的财政稳健和正常运作是一个公平有序的证券和期货市场的基石,也是金融稳定的核心元素之一。
 
  为确保其抗逆力,每个结算所都设有一个全面并符合国际监管标准和最佳做法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
(1)对结算所有严谨的要求,包括财务方面的要求;
(2)押金比例会按市场情况随时调整;
(3)有效的处置机制,以确保即使出现流动性困难,结算所仍可继续运作;
(4)金融管理局与香港交易所之间设有类似银行体系的「最后贷款人」的紧急安排,提供流动性给结算所,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和
(5)证监会有一系列广泛的法定权力,以减慢市场泡沫的形成、保障客户的资产、对券商进行风险管理,和在极端情况下维持市场的秩序。
 
  通过落实以上措施,香港结算所在近年几次股市的调整中,例如二○一五年内地股市调整、二○一一年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机,都充分展示了我们系统性的抗逆能力。
 
  证监会也会恒常地监督其认可的基金的资金流动性,包括透过基金经理汇报不寻常或意外的事件,例如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基金、暂停交易及流动性问题。证监会因应本地和国际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情况,已加强市场监察,并确定其认可的基金按公平有序、以投资者的最佳利益为依归的方式进行管理。
 
  规管制度也须因应市场的发展和经验,不断优化。举例说,二○○八年的环球金融危机突显了场外衍生工具市场的结构性问题。金融危机过后,我们便跟国际社会同步处理该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减低其对整体市场及经济可能构成的风险。根据二十国集团的承诺,特区政府、证监会与金管局已经分阶段实施场外衍生工具监管制度,包括汇报及结算等责任。二十国集团辖下的金融稳定理事会在去年十一月发表的报告,表示满意香港在实施场外衍生工具监管制度方面的进展。特区政府和监管机构会继续逐步推行监管制度的余下部分。
 
保险业的监管
  
  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保险公司很大机会要面对流动性风险和承担巨额索偿的问题。就此,保监局有一系列预防和干预措施,以确保保险市场稳定。
 
  在预防方面,保险公司须依据法例规定,维持在香港的资产数额不少于其负债数额的特定水平,并需定期向保监局汇报其偿付能力和资本水平。
 
  保监局对所有保险公司都会进行定期或特设的压力测试,以评估它们在金融市场冲击下的稳定性。经营长期业务的保险公司也需要每年进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以检测各种不利情况的影响。
 
  为加强监管,保监局正在推动两方面的工作。第一,研究以风险为本的资本制度的具体细则,使香港保险业界的规管架构与国际要求看齐,并确保香港保险公司的资本要求与其所承担的风险更为相称。保监局将于明年就此制度谘询业界。
 
  第二,建议设立保单持有人保障计划,在保险公司无力偿债时,向保单索偿人提供上限为100万港元的补偿,此计划覆盖寿险与非寿险保单持有人,以维持保险业的整体稳定。我们将于下个立法年度向立法会提交有关条例草案。
 
科技应用的挑战

  各位朋友,不管银行业、证券业,还是保险业,都同样面对着创新科技带来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安全在香港以及全球的金融业越趋重要。银行业方面,金融管理局在二○一六年推出了「网络防卫计划」以提高银行业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银行业正分阶段执行有关措施,主要银行的整体防卫能力令人满意。
 
  证券业方面,证监会不时检视持牌法团在网络保安方面的合规情况和抵御能力,并提醒业界注意当中的漏洞,并改善其监控措施以抵御网络攻击。保险业方面,为了加强保险业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抵御能力,保监局正草拟业界指引,会在今年年底推出。
                    
监管联动、堵塞漏洞

  市场分割和交易特质的不同,加上创新科技令交易模式转变,跨界别运作与日俱增,这些都比较容易导致「资讯不齐全」或新增了「监管真空地带」。要避免被钻空子,出现监管套戥,除了要求金融管理局、证监会和保监局,做好各自范畴的监管工作外,特区政府还通过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和我本人分别主持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和金融监管机构委员会,对金融安全工作做好全面的,紧密的督导。作为特区政府的财政司司长,我一直肩负起其中的协调、督促和统筹的角色,积极推动几个监管机构恒常而紧密地一起商讨市场最新的发展,互通信息,齐心合力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效能,做好跨市场监管,并提早识别问题所在,管控好风险。
 
结语

  回望历史,不同时期的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内容与模式未必一样,但背后却存在某程度的共通性。经济过热、过度杠杆形成泡沫,又或种种内外原因导致实体经济转弱、投资者信心受挫,甚至出现流言动摇市场信心等等。
 
  香港现时的机制,是汲取了过去很多本地以至国际的经验与智慧,凝炼而成,应该可以说是「今天的良方」。不过要继续成为「明天的良方」,便得准确辨识过去问题的成因,修订风险辨识机制,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我们不能控制未来,却可以做最好的准备,以应付未来的各种可能。因此,我们须不断因应未来市场的转变,持续优化监督系统,让我们有能力及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近年来,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日趋紧密,为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和整体经济带来庞大的机遇。这也是国家持续改革开放、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需要,香港是这过程中的「防火墙」和「试验田」,担当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我们清楚知道,确保香港金融安全不单对香港的经济和社会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守住国家金融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我们会继续尽责地做好我们的监管工作,竭尽所能,为香港、为国家的金融安全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5时26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四月十五日)在香港政策研究所举办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讨会致辞。

网上广播

财政司司长出席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