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教育局局长谈中学学位分配办法、教学语言及向有需要的学生发放津贴(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三月一日)在出席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会议后与传媒谈话的内容:

记者:局长,有消息指中学自行分配学位现正进行谘询,希望学校提前在三月通知正取学生自行分配学位的申请结果,与现时在七月公布有分别,为何局方有此决定?派位制度运作已久,为何现在决定有此改变?

教育局局长:过去多年,我们一直听到有家长说希望可以早点知道中一派位自行分配学位申请结果,让他们在选择不同类别学校时,有足够的资讯去做决定,亦有部分家长认为如果早点知道结果,亦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我们亦已考虑很久,最近我们想到用行政方法,没有改变现行中一派位制度,只是考虑可否早点,例如在三月底时,中学早点把结果通知正取学生的家长知道,让他们早些得到相关资讯。我们最近正就方案与界别朋友讨论,包括小学、中学、直资及家长界别,我们都有初步讨论,大家听到社会上,例如直资界别有不同的声音,在未来日子我们会继续与不同界别的持份者,多听他们的意见来作出决定。因为二○一九年的派位程序已展开,所以大家会留意到我们说,建议最快都要在二○二○年才可实施,但我们仍在与不同界别讨论,希望能早日有决定,令家长可以安心。

记者:局长,想问财政司司长提到(向全部学生发放津贴)有行政困难,这是否教育局跟司长反映?不能向全部学生发放二千五百元津贴,当中有什么行政困难或考虑?

教育局局长:我想你指的是《财政预算案》中利民纾困的措施——向有需要的学生一次过发放二千五百元津贴。从教育政策的角度来看,当中有很多措施是针对全港学生,包括推出「全方位学习津贴」或增加「班师比」,这些措施都令全港学生得到益处。我们亦有措施是针对个别群组,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或非华语学生等。针对有经济需要的家庭,我们亦有学生资助处(学资处)提供不同的资助,例如车船津贴和书簿津贴等。去年政府亦有向有需要的学生一次过发放二千元津贴,这是针对领取学资处资助或综援资助的学生。今年在《财政预算案》谘询期间,的确有建议表示能否向所有学生发放二千元,建议可能来自政党。我们经过考虑,从教育角度出发,正如我刚才所说,那笔钱是否适宜如此发放?在教育政策上当然有我们的意见,但由于有关建议提到能否透过学校派发,我们亦从学校的运作和行政角度考虑。学校是一个教学的地方,不是「派钱」的地方,以前未试过透过学校「派钱」,所以我们考虑时,把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交给财政司司长考虑。我们是否唯一的部门提出这样的意见,我不敢说,但的确我们就学校的运作、可能造成的影响向财政司司长提供意见。由于《财政预算案》要保密,我们亦没有机会直接跟学校讨论究竟他们在实际执行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当中存在不稳定性,我们也把这些意见提交财政司司长。

记者:有关教学语言微调方面,第三周期会在二○二二年开始,局方现时研究的范围如何?会否调整「英文班」的门槛,让较少学校需要「落车」?

教育局局长:大家也知道,语言政策是以六年作为一个周期。正如你刚才所言,下一个周期会在二○二二年开始。以往的做法是,会根据二○二二年前两年学校收生的情况,决定二○二二年学校的教学语言该如何去做,所以我们认为是适当时候与学界讨论,究竟语言政策是否需要作出调整。暂时而言,我们没有既定方向,过往考虑是学生的能力、老师的能力和学校配套,一定以教学效果作为主要考虑点,但也要考虑整所学校的配套等其他因素,或学校希望高中的用什么教学语言,或将来报考中学文凭试时选择的试卷用什么语言,这些也可能对初中用什么教学语言有所影响,所以我们愿意扩阔一些以不同条件作考虑。直至目前为止,局方并没有向业界提出确实方案,而是希望比较开放地与业界就这个问题讨论。

记者:想跟进中一派位方面,会否担心这项措施实施后会影响直资学校的收生?而且小朋友之间可能会互相比较,造成压力?例如有学生已有学校录取,但其他同学还没有?

教育局局长:如果你指学生会有压力和比较,其实现时直资和资助学校之间可能也存在比较。我们和小学业界讨论时,他们初步反映可以处理得到。至于对直资界别会否有影响,我们认为最好是让家长有足够的资讯以作选择。我们不希望有家长因为没有足够资讯而选择某一类学校,所以我们希望在行政措施方面尽量做得更多。

记者:会否担心有些直资学校校长反对?以往公布自行分配学位结果的做法就是担心小六学生如在三月已知道结果,之后会无心上课,新安排会如何处理?

教育局局长:这正反映我们需要和业界讨论。小学界别表示他们现时没有这个担心。至于会否担心直资学校反对,我相信直资学校有自己本身的优势,课程有其特色。我亦不期望直资学校利用制度上的方便吸引学生,反而是利用其课程优势和办学质素吸引学生。
 
2019年3月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0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