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务司司长出席「贸易战、大湾区建设与香港」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今日(一月二十六日)出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和《信报财经月刊》主办的「贸易战、大湾区建设与香港」论坛致辞全文:

卢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卢永文)、何校长(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教授)、吴先生(基汇资本创办人兼董事长吴继炜)、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早晨!我很高兴出席由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及信报财经月刊合办的周年研讨会。应大会的邀请,我今天的演辞主要围绕大家关心的中美贸易摩擦及粤港澳大湾区议题。

  首先,我很高兴与大家分享,美国传统基金会昨天宣布香港再次蝉联世界最自由经济体。至今,香港已连续25年获得这项殊荣,可见香港赖以成功的法治精神、政府有效运作,完善制度和开放的市场,备受世界公认。

中美贸易摩擦

  美国贸易代表于去年三月公布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进行「301调查」的结果,其后美国政府在过去十个月内采取一系列行动,包括先后对总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内地进口商品加征10%或25%关税。内地亦随之实施反制关税措施,向总值1,1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5%、10%或25%关税。

  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贸易中心,中美货品贸易有不少是经香港转运的。虽然有关的关税措施并不针对香港出口产品,但随着中美摩擦升温,所涉及的征收关税项目涵盖面扩大,对香港的转口贸易已造成直接和负面影响。由于厂商希望赶及在关税措施实施前出口,去年中香港的货物出口货值强劲增长。然而,根据最新数字,货物出口货值继在去年十月录得双位数字的按年升幅(上升14.6%)后,于十一月份大幅放缓至录得轻微按年跌幅(下降0.8%)。除转口贸易外,有关关税措施亦影响由香港企业安排由内地直接出口货物往美国的离岸贸易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支援中美贸易的经济活动。

  不仅香港的贸易及经济活动受到直接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已波及其他经济体系以及国际社会的不同层面,中美贸易摩擦的间接影响亦会更加严重。现时,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已显著增加,环球经济及贸易和投资气氛亦已经转差。虽然现时的经济数据仍然不错,但前景并不乐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世贸)已将二○一八年世界贸易全年预测下调0.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将二○一八至一九年全球增长预测下调至3.7%,比二○一八年四月时的预测低0.2%,其官员早前也表示全球增长预测有可能进一步下调。

  上月初,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进行会谈后,同意美国暂缓原定于二○一九年一月一日实施,即把对总值2,000亿美元的内地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税率由10%调高至25%的措施,期间双方并继续进行磋商。

  这是一个正面的发展,短期内可以暂时缓和市场较为紧张的情绪。我们乐见中美两国能就贸易问题重回谈判桌继续进行磋商,并期望双方能够在三月一日前达成协议。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密切观察事态发展、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以及在充分考虑业界的处境及需要的大前提下适时推出多项支援措施。

  支援本地企业方面,政府理解业界特别关注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尤其是中小企较容易受到外围因素影响。因此,政府迅速回应业界诉求,推出多项短期措施,针对性协助业界,包括加强香港按证保险有限公司就中小企融资担保的特别优惠措施、加强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的服务,以及香港贸易发展局继续透过组织商贸考察团、商贸配对服务等协助业界开拓市场及生产基地。

  此外,为鼓励和协助香港企业拓展市场及提升竞争力,我们提前在去年八月推行「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下的东盟计划,资助个别香港非上市企业提升其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在东盟市场的业务发展。

  中、长期措施方面,我们会继续透过洽商和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与理念相近的贸易伙伴建立更稳固的双边关系,并深化香港与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融合。自本届政府上任以来,香港已与12个经济体(东盟十国、格鲁吉亚及澳门)签订三份自贸协定。我们亦完成了与马尔代夫和澳洲的自贸协定谈判。我们正寻求分别与英国及太平洋联盟(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缔结自贸协定。我们亦计划在东盟与相关经济体,即澳洲、印度、日本、韩国、中国内地和新西兰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的谈判后,根据当中有关新成员加入的条款,寻求加入该协定。

  我们亦会扩展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地域覆盖范围至一些与香港有密切经贸连系和具市场拓展潜力的新伙伴和市场,以发掘商机和促进香港的外來直接投资。两星期后(二月八日),我们会正式设立驻曼谷经贸办。我们期望尽快设立驻杜拜经贸办,并会继续与相关政府商讨在莫斯科、孟买和首尔设立经贸办。

  特区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中美贸易摩擦的事态发展,及其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并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资讯互通,共商对策,并检视支援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措施,确保为业界提供适切的支援。在推出各项措施时,我们会充分考虑业界的处境及需要。

  此外,我们会继续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继续尊重经济规律、奉行市场运作和推动自由贸易,并锐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十三五」规划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发展创科事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去年六月,「一带一路」联席会议首次在北京举行,为香港与内地相关部委就「一带一路」倡议建立独有和直接的沟通机制。此外,政府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自二○一六年起连续合办了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短短三年间,论坛已成为内地、海外与香港企业对接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带一路」商务投资平台。特区政府亦已确立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首选平台和重要节点。秉承香港的独特优势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制订了五个「一带一路」的策略重点,包括(一)加强政策联通、(二)充分利用香港优势、(三)用好香港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四)促进项目参与,以及(五)建立伙伴合作,以推动与内地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伙伴的协作。我们会继续透过「专业服务协进支援计划」提供资助,加强对外宣传本港专业服务,以及协助专业服务界别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及应对挑战。

大湾区与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目标是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整个湾区的全球竞争力。

  就香港而言,我们的优势是有友善的营商环境、广泛的国际联系和优质的专业服务。我们可以把这些优势与大湾区九市的广阔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科技实力较强等优势结合起来。事实上,透过推动大湾区协同发展,有助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同时香港也可更充分发挥国家双向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角色,将国际联系和国际经验延伸至内地,协助引进外资,也可以与内地的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和机遇。

  具体而言,特区政府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三方面的主要工作。第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创科领域上,大湾区的资源和优势非常突出。香港拥有多间世界级的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健全的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深圳则是聚集内地创科资源和人才的枢纽。未来坐落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正是港深双方优势互补、凝聚科技协作的示例。我们更可利用香港高度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汇聚本港、内地以至全球的创新资源,一方面将国际创科企业「引进来」大湾区,另一方面帮助内地创科企业「走出去」。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中央在创科方面已给予我们很大支持,包括习主席的亲自批示,实现科研资金「过河」,使香港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使用内地的资金进行研究工作。我们亦与国家科学技术部及中科院签署合作安排和备忘录,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科研合作,并设立「大湾区院士联盟」等。这些政策有助缔造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发展创新科技。特区政府会继续投放资源和推出措施,在吸引、培训和挽留科研人才方面努力。

  特区政府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为香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产业多元发展。而我们第二项的工作重点便是要致力利便本港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医疗和教育方面落户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人口约7 000万的区域,其中产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湾区能提供一个空间,供应土地、人才,让我们的优势产业能有进一步开拓的空间。

  现时,广东省已推出「先行先试」措施,允许香港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广东省设立门诊部。又例如在金融方面,香港银行已可在广东利用试点措施设立异地支行,扩展网点,以及根据相关持股规定在内地设立控股基金管理公司。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区内市场对世界级水平的专业服务需求预期会与日俱增。若我们能把握这个机遇,让香港的优势产业更好地落户到大湾区,一方面广东省的居民能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香港的优势产业也可以拓阔发展空间。

  我们在大湾区建设方面的第三项工作重点就是要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促进生产要素便捷流通,使香港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的流动更为畅通。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国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而大湾区建设正好为政策创新和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更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这样的一个顶层设计。更重要的是,这是首次有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以成员身分,参与这个中央领导层次、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会议。这能更有效推动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以及政策的创新突破。

  我们见到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央政府已陆续出台新的便利措施,当中包括去年九月开始申请的居住证,让在内地居住满六个月的香港人依法享有三项权利、六项基本公共服务及九项便利。至于港商十分关心的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央亦不但将原有的对境外人士的境外所得税的豁免保留,更将五年期限延长至六年,希望能回应业界的关注与需要。

  此外,内地与香港在去年十二月在CEPA的框架下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协议》),全面落实内地对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协议》更设有「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措施」专章,订明珠三角九市要与香港探索快速跨境通关便利方法、定期公布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并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等贸易便利化措施。这些措施有助减低贸易成本,让更多香港产品更容易进入大湾区以及内地其他市场。

  特区政府会继续做好「推广者」、「促成者」的角色,继续向各界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并就如何有效推进大湾区建设听取意见,使相关措施能更切合社会各界的需要。我们亦会与中央有关部委和广东省政府沟通,寻求政策的创新和突破,并争取相关措施的落实。我希望藉着今日的机会,鼓励大家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最后祝愿大家在新一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生意兴隆、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1时01分
即日新闻  

图片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今日(一月二十六日)上午在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和《信报财经月刊》主办的「贸易战、大湾区建设与香港」论坛致辞。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右)今日(一月二十六日)上午在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和《信报财经月刊》主办的「贸易战、大湾区建设与香港」论坛答问环节发言。论坛主持人是工商管理研究社前主席钟志平博士。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今日(一月二十六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恒生大学(恒大)商学院和《信报财经月刊》主办的「贸易战、大湾区建设与香港」论坛。图示张建宗(右五)、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卢永文(左五)、论坛主持人兼工商管理研究社前主席钟志平博士(左二)、恒大校长何顺文教授(左四)、《信报财经月刊》总编辑邓传锵(左三)、基汇资本创办人兼董事长吴继炜(右四)及其他嘉宾合照。

网上广播

政务司司长出席「贸易战、大湾区建设与香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