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就有关立法会跨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职务考察报告的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今日(十二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林健锋议员动议的「经济发展事务委员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工商事务委员会及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职务访问团前往粤港澳大湾区职务考察的报告」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首先多谢20多位议员就此议案发言,就今年四月的粤港澳大湾区职务访问团作出观察,并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表达很多不同的意见。我尝试作一个整体的回应。我的回应基本上有三部分:第一,在概念方面作一些澄清或解释;第二,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给香港的发展机遇,以及特区政府的工作重点;第三,希望可在一些特定范畴重点回应。

  在概念方面,刚才有议员提出几方面的意见。第一,有议员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省九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过去回归21年,在很多方面一直有合作,那么今日我们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到底有何新元素?有何分别?有议员表示担心融合,融合在概念上有很多不同说法和理解,我认为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是,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是广东省九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一个区域发展的概念去推行。区域发展的概念,就是每个城市着力继续发展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民生、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其中一个最开放、发展较快的区域,能够以区域发展的概念发展,不单对香港有益,亦对整个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有益处。所以,要做到区域发展,香港不但要和广东省城市或广东省合作,亦要与相关的中央部委在不同范畴推进政策的突破。因此有一个顶层设计,一个由副总理领导的小组推动发展至为重要,而行政长官作为该领导小组的其中一员,不但只是一员,而是可直接在整个大湾区的发展上提出我们的意见。整体上,大家是按区域发展的概念去推动。

  第二,有议员担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否影响「一国两制」和香港的角色?香港会否消失?香港会否与其他内地城市没分别?我明白这方面的忧虑和担心,但我们清楚知道粤港澳大湾区的潜力所在,是由于它有「一国两制」。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三个区域发展中是最开放、最有国际联系的,原因是香港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习主席在上月会见港澳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代表团时,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主席指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关键在于创新,要思考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内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香港和澳门也要注意练好「内功」,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事实上,今年「两会」结束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回应提问时亦明确指出,即使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当然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内地和港澳在「一国两制」下,会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打造新的增长极。因此,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事实上是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

  另外,有议员担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否一个从上而下的规划?是否我们完全被动?我认为,在大湾区内不同城市的角色定位,不是一个由上而下或「政府说了算」便会发生的事情。客观而言,我们看到不同城市事实上有其比较优势,就香港而言,我们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贸易和物流中心,我们的专业服务、法律服务等优势,其实是显而易见,亦是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发展起来的,这不是政府的规划,而是我们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因此,在一个区域发展的概念下,不同城市,包括港澳特区,按照各自的优势,互相补足,促进发展,这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向。

  另外,有议员担心,政府或各方面呼吁年青人北上到大湾区发展。首先,大湾区包括广东省九个城市和港澳特区,所以香港亦是在大湾区内;第二,我相信每个年青人都会循自己的兴趣、学识和训练,找到他们会在那里发展的地方,这可以是香港,可以是内地,可以是海外。最重要是了解机遇何在,以及这机遇如何。因此去探索、了解、认识大湾区的发展是很合逻辑,很正常的做法,这使年青人更能明白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发展其优势。另一方面,留在香港发展亦很重要,我们更要发挥「一国两制」,更要发挥好香港目前的优势所在,因此很需要人才就这方面发展。

  除概念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和重点工作方面,简单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机遇,对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两方面重要机遇,一方面可为香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这可解决刚才有议员所指的「瓶颈」问题,或产业单一化问题。另一方面,除了经济发展,亦可透过建设大湾区成为一个优质生活圈,拓阔香港居民在就学、就业、创业或生活的空间和选择,使大湾区成为香港广阔的腹地。

  特区政府在推动大湾区建设基本上有三方面的工作重点。第一是打造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去一年可看到特首在其两份施政报告内,在创科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措施和投放资源,这正是习主席所言我们要练好自己的内功。

  另一方面,我们亦向中央争取相关的政策,促进在科技方面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实现科研资金「过河」,跨境拨款,使香港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使用内地的资金。另外,我们与国家科学技术部及中科院签署合作安排和备忘录,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科研合作,并设立「大湾区院士联盟」等。这些都是政策的创新和突破,也是缔造良好的环境,让我们可以发展创新科技。

  第二方面的重点工作是便利优势产业落户大湾区。大湾区提供一个空间,供应土地、人才,让我们的优势产业能有进一步发展和开拓的空间,这包括了医疗产业、高等教育等方面。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如要成为优质生活圈,能够发展和培育优质的医疗人才和服务至关重要。也有议员刚才提到退休人士日后在大湾区内生活,其中一个关注点就是医疗服务。所以我们的优势产业如何落户大湾区需要我们的努力。

  第三方面是透过政策的创新与突破,加强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讯息流等。这当然需要有政策突破、创新这方面的工作。

  在一些特定的范畴内,正如我刚才所言的创新科技,有议员提到我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训人才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特区政府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投放资源和推出措施。以创科发展为例,为培育更多本地创科人才,创新及科技局已于本年八月推出「科技专才培育计划」,当中的「博士专才库」计划,资助指定机构聘用博士后专才从事研发工作,而「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则资助本地企业人员接受高端科技培训,尤其是与「工业4.0」有关的培训。在引入人才方面,特区政府于本年6月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来港从事研发工作,实施快速处理,以配合创科业界延揽人才的需要。所以特区政府会继续在吸引人才、培训人才和挽留人才方面努力。

  另外,便利营商也是重要的环节。特区政府寻求持续丰富CEPA的内容,为本港企业争取更多进入内地市场的机会,促进和利便两地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专业服务是香港的强项,因此我们应该更好利用大湾区的发展来促进专业服务进入内地市场。目前而言,合资格的香港居民或相关专业人士可以透过CEPA参加内地40多项专业及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香港专业团体和内地有关规管机构已就多个专业资格达成互认协议或安排。

  旅游方面,当然大湾区建设是促进粤港澳三地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让大湾区可以担任「一程多站」和「国际城市旅游枢纽」的角色。今日在香港也举行了旅游论坛,集合粤港澳三地,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便是其中一个主题。

  在金融方面,香港会发挥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的优势,为大湾区的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包括离岸人民币业务、项目融资,以及风险、资产及资金管理等。

  税务安排上,我们会积极反映香港市民的关注与需要。最近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对港人的影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已作出正面回应。有议员提到一些税务政策如何在大湾区内实施,我们会跟内地商讨,但我们必须顾及国家整体政策,以及如何在大湾区内配合到彼此的情况和需要而作出合适的做法。

  便利措施方面,中央是很清晰的,就是会陆续出台一些便利港人在内地就学、就业和生活的措施。在过去的一年,已陆续出台了这些措施,当中包括今年九月已开始的居住证,让在内地居住满六个月的香港人依法享有三项权利、六项基本公共服务及九项便利。将来我们会争取和商讨更多便利措施,期望可建立大湾区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

  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最重要是相关业界了解大湾区发展的机遇,提出发展建议,而政府则担任一个「促成者」的角色,特别在政府对政府的政策创新和突破工作上,与广东省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沟通,争取措施和政策的落实。局内亦将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稍后亦会寻求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的支持,开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的职位,希望能获得议会的支持,使我们能更有效地推进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工作。

  我们会继续做好推广、宣传方面的工作,目前已推出的一系列推广、宣传活动,包括在年青人较多使用的渠道如网站、社交媒体、网络媒体等,介绍相关资讯、发展方向和每个城市的情况,让无论商会、专业团体、非政府机构或一般市民均可掌握有关资讯,从而思考如何利用大湾区发展的机遇。

  主席,我们会继续与立法会议员、业界、商会、专业团体和相关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就如何有效推进大湾区建设听取意见,使相关措施能更切合社会各界的需要。特区政府会做好「促成者」的角色,与内地政府商讨,协助业界争取在拓展机遇过程所需要的政策创新和突破。

  主席,有议员亦提到,今次的职务考察为议员提供很好的机会,让跨党派的议员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内地的发展,亦有议员提议,希望日后能有相关的职务考察,到内地不同地方了解国家的发展。就此方面,特区政府,包括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一定会做好我们的配合工作,做好「促成者」的角色,只要议会或议员希望到内地进行职务考察,我们一定全面配合。

  我谨此陈辞,多谢主席。
 
2018年12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2时39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