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一题:大屿山的产业发展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吴永嘉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黄伟纶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意见指出,随着港珠澳大桥近日通车,大屿山不应只被视为香港西陲,而是通往世界的门户,而且在粤港澳大湾区可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屿山面积为147.16平方公里,是香港最大的岛屿,但目前的人口只有17万。二○一七年,政府公布《可持续大屿蓝图》,以「北发展、南保育」为大屿山未来定位,并探讨在经济、民生、旅游及保育等方面的发展机会。有评论认为,大屿山的发展必须由产业带动,而其规划不应单纯为解决房屋问题而进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当局在二○一七年五月十七日回覆本人的质询时表示,「我们在下一阶段深化大屿山北岸各经济用地的详细规划时,会进一步探讨香港品牌产业园区的建议,包括考虑与周边土地用途的兼容性、对环境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市场反应、经济效益和财务安排等」,有关工作的进度为何;
 
(二)鉴于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建议于大屿山东面对出填海1 700公顷建造人工岛,以发展「机场城市」及第三个商业核心区,但有评论指出,在欠缺清晰的产业定位下,难以切实推动大屿山的发展,当局有否计划研究大屿山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有创科业人士指出,香港具有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优势与潜力,而大屿山位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当局对吸引国际创新科技新产业落户大屿山及其东面人工岛,有否既定的立场及具体的规划;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经谘询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运输及房屋局、规划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后,就问题的各部分,我现综合回覆如下。
   
  受惠于多项策略性基建设施,包括港珠澳大桥、香港国际机场及兴建中的三跑道系统,大屿山将成为香港通往世界各地和大珠三角地区的「双门户」。政府于二○一七年六月公布的《可持续大屿蓝图》(《蓝图》)提出「北发展、南保育」的总体原则,一方面抓紧大屿山的发展机遇,促进房屋、经济商贸、休闲、康乐及旅游等发展,同时亦加强保育大屿山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蓝图》为大屿山发展制订了涵盖各范畴的策略性定位和规划原则,经济方面建议将大屿山发展成为可支援香港现有四大支柱产业(即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以及专业和工商业支援服务)经济枢纽的发展新平台。
   
  政府已邀请香港机场管理局就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盖发展项目提交发展方案,连同机场三跑系统、位于南货运区的高增值物流中心、航天城发展项目和亚洲国际博览馆未来发展,大屿山将会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全世界的「机场城市」,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商业中心地位。
   
  现正进行填海的东涌新市镇扩展项目将提供超过87万平方米的商业楼面面积,包括不同规模的办公大楼,以至零售、餐饮和娱乐设施,而东涌东的都会核心区将会发展成智慧商业枢纽,当中主要涵盖靠近拟议东涌东铁路站和公共交通交汇处的用地,可用作高密度的综合商业发展。而东涌东北部海滨区除设有海滨长廊外,并配以零售、酒店等商业设施,以期增添海滨长廊的活力,令东涌东海滨地带成为多元化的公共休憩空间及区内消闲枢纽,以配合北大屿山经济发展需要,并创造多元化就业机会。另外,欣澳填海项目拟发展为休闲和娱乐枢纽,使其成为全年皆宜的度假目的地,并举办国际和本地超大型竞赛/体坛盛事,与大屿山现有景点产生协同效应。我们会适时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以开展欣澳填海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就土地用途及各项与发展相关的影响作出详细规划及评估,并适时就具体建议进行谘询。
   
  在《蓝图》基础上,二○一八年《施政报告》公布「明日大屿愿景」,我们首阶段会先聚焦研究发展位于中部水域的交椅洲附近约1 000公顷的人工岛,除提供房屋和配套设施用地外,亦会发展第三个核心商业区,估计提供约400万平方米商业/写字楼的楼面面积,除与中环核心商业区相辅相成,组成一个都会商业核心圈外,为传统和新兴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亦与将来的「机场城市」和北大屿山其他商业发展配合,发挥协同效应,成为一个与机场和邻近区域有紧密联系的金融及工商业支援服务枢纽,并配合香港作为区域内联系人的功能,促进香港通往世界及与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连接。
   
  我们计划明年第一、二季寻求立法会拨款,开展中部水域交椅洲人工岛的前期研究,包括探讨拟议第三个核心商业区的市场定位、发展策略和详细土地规划。在过程中,我们会考虑善用中部水域的策略位置并结合北大屿山已规划的主要商业发展,以推动香港的经济及产业发展,包括创新科技及其他产业。
 
2018年11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