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环境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十一月十五日)下午主持「外卖走塑 餐具先行」启动典礼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环境局局长:大家好。今日是环境运动委员会(环运会)回应走塑风气,与餐饮业界推出先导计划,是香港推动走塑其中一步。在看到运动成效后,我们欢迎未来有更多业界一起参与,形成更减废、走塑的风气,推动香港环保向前行。

记者:局长,想问为何不直接减价?即若我不要外卖即弃餐具可获减价,而一定要储六次印花这么多才可换领餐具?

环境局局长:环运会与相关餐饮业联会及业界曾就细节讨论,不同方法各有好处。今次要求市民集齐六枚印花方获奖励,对养成走塑、减废习惯有帮助,这是他们的想法。

记者:今次不是硬性法例规定,如何进一步推动令更多市民有诱因走塑?

环境局局长:如今年《施政报告》所言,香港整体有需要减废物量,须多管齐下。除推动垃圾收费外,与一次性即弃塑胶产品相关的海洋塑胶也是挑战。因此政府已宣布,一方面参考外地法规和做法,因应本地情况,研究长远如何加强管制或是否有替代品;同时希望短时间内推动风气,例如在政府饭堂及我们管理的场地先行走塑加强风气,并与饮食业界集思广益,看有何方法把这风气广传。我们多管齐下,有短、中、长期做法应对这问题。

记者:今次只涉及三家大型连锁食肆、只推行两个月。第二期时间会否长些或牵涉多些食肆?有否与其他食肆洽谈?

环境局局长:这是个先导计划以积累经验,今次有四百多家店铺参与,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力。其他饮食业界如有兴趣参与这运动,欢迎与环保署或环运会成员联系,共同构思下一步如何加强推广。

记者:局长,节省了塑胶餐具其实企业也节省了金钱,为何环运会还要给钱去制作这套不锈钢餐具呢?是否应该由饮食业界自行承担这些奬赏?

环境局局长:我理解今次其实各方面都有承担,例如如果市民大众选择换领饮品,其实所有都由相关饮食业界承担,所以社会有一定的参与减废走塑,而业界要加强承担。

记者:刚才说到一月起会实施,政府带头在旗下的canteen开始走塑,如果不用发泡胶盒,现时会有什么代替的物料呢?这些代替物料会否导致成本增加呢?

环境局局长:两方面(来看),在政府的饭堂走塑,除了取缔发泡胶饭盒外,亦尽量有其他走塑的做法,例如尽量避免(使用)胶饮管,(实行)走筒或走管的做法。这做法对营运一定有某程度上的影响,但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们会在政府饭堂先行。同时,在政府场地相关餐饮业的合约,我们在重新招标时都会有一套做法,所以大家在投标时都会有公平的考虑,有短期、中期的做法。你提到如何取缔发泡胶方面,我想大家要平衡环保及营商环境,我想这是大势所趋。

记者:局长,就减塑有否立法时间表?

环境局局长:正如刚才所说,我们多管齐下,有一些短、中期的措施。同时,我们的走塑研究在今个财政年度展开,但大家要理解这里也有复杂性,有些要可以源头减废,有些要寻找适合本地运作的替代品,所以这里需要有研究的过程,我们希望约在二○二○年有结果。

记者:有否预计先导计划可以减到多少塑?第二阶段会否仍用公帑资助方式运行呢?

环境局局长:今次为期两个月的运动,环运会会总结经验,所以有关数字可以稍后与大家分享。环运会善用公共资源,推动香港整体环保减废的转型,所以他们有一定的经费去推展各方面的工作,这方面对社会整体有大裨益。

记者:快餐店为何不主动派发任何餐具,而要顾客自己说不要餐具呢?现时诱因是否不足?

环境局局长:我想这里要逐步逐步形成社会风气。例如我自己,如果要出街食饭的话,我尽量会选择堂食,或者要外卖的话,是否可以自备一些盛载的器具呢?这都要逐步形成社会风气。今次的运动正正是其中一步希望推动社会这方面的方向。多谢。
 
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3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