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环境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
*************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十一月一日)上午出席电台节目后,就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环境局局长:大家早晨,减废减碳是大势所趋,政府会将俗称「垃圾收费」(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条例草案在本月十四日(星期三)提交立法会审议,为了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我希望社会各界理解最新的建议,当中有一些加强措施,希望大家尽快支持此条例草案,令香港可以早日落实垃圾按量收费,减废减碳。

记者:有一些物管公司担心如有住户非法弃置,最后要他们购买胶袋或是要缴交罚款,有甚么措施可以杜绝这个问题?

环境局局长:如同我早前所说,不同城市推行垃圾收费也有适应及过渡期,亦应以教育先行,所以我们今次整体的策略是以教育先行,也会加强社区支援,再配以外展协助,能够令相关的群组,例如是屋苑的物管(物业管理),我们会加强和他们沟通、互动。特别是屋苑方面,我们会在法案有清晰的图像后,与相关业界,特别是物管业界建立良好作业守则,令大家在不同的情境下,就如何推动居民源头减废,干净回收,以至遵规方面都会有安排。而外展专队都可以落区及早在法例(生效)前了解不同的情况,帮助前线同事、物管及清洁人员,大家如何能够与居民有沟通,及早安排,令大家理解这个减废、收费的安排细节,从而减少往后一些不合规矩的做法。

记者:会否好像把球抛给物管呢?以及当局的执法人手够不够呢?有些议员说建筑废料征费已经实施很久,但到处也有废料,其实执法成效有多高呢?刚才也提到垃圾桶会转变,何时会有设计?

环境局局长:这个减废或收费的重要举措,是要与大家一起、以伙伴的态度去做,所以我们不是把球交给谁,而是我们会一起做。正如刚才所说,我们会与物管业界、不同相关协会协作,制订一些他们认为适用而符合法规的作业守则。同时,我们会有外展专队落到十八区检视不同情况,在地与他们直接沟通,包括物管、清洁(人员),这是伙伴的做法,是积极的。

  至于你说的其他方面,我们会检视教育为先的成效,这也是外地的做法。我们应把社会的资源集中在前头,在教育、协作方面,看看成效后再检视投放于执法方面的资源。大家也看到政府近年在食环(食物及环境卫生署)方面的人手也有所增加,就算有否落实征费也好,都希望加大资源改善香港的清洁环境。

记者:市民都很关心垃圾桶,刚才你在节目也提到细节会再公布,但有否具体多点,例如减少垃圾桶的数目,如一开始落实后多少年便要减少多少个垃圾桶呢?就设计上可否回答甚么时候可以推出?

环境局局长:我们有个名为「公共空间废屑箱及回收设施改造督导委员会」(「公共空间回收及垃圾收集设施改造督导委员会」)一直都有开会,而相关建议的废屑箱在公共空间的数目转变,以及回收桶的数目增加,其实于早前我们会议或新闻稿亦已公布,可以参考当时的说法。至于你提到的具体设计,我们的顾问因应委员会委员的意见亦正制作初稿,我想在几个月内我们应该会有一个模样,可让市民大众参考及提供意见。

记者:该垃圾桶是否有机会比现时的更小?

环境局局长:我想这里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废屑箱的设计如何能做到平衡,即是它能达到方便大家在公共空间丢弃废屑的诉求,同时减少一些人刻意逃避缴费,(两方面)作出平衡。这个做法在相关城市,即我们提到的台北或南韩,也有类似的经验,所以这也是我们平衡的做法。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8年11月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2时3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