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财政司司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附短片)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十月十四日)下午出席一活动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财政司司长:各位早晨!我昨晚从峇里回来,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会及世界银行年会。我们除了参加年会,亦有很多双边会议,与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或财政部的代表,以及一些国际大银行的代表互相交流。
 
  今次跟上次年会比较,去年整体气氛是非常乐观,认为全球整体是难得地自金融海啸以来,有整体全面的经济增长,所以去年的气氛是非常乐观。那么今年的气氛是怎样呢?经济增长预期仍不错,今年及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估计有百分之三点七,当然这已经是由原本的百分之三点九调低下来。他们对内地经济增长的评估,今年有百分之六点六,明年有百分之六点二,亦是不错。但在增长的同时,看到大家有些忧虑,觉得前景有些阴霾。

  忧虑主要可以说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就是经济增长的情况有一些不平衡。在美国,经济增长非常好,GDP增长百分之三点一,失业率又是半世纪以来最低,通胀率又不高,约百分之二。他们的股市,虽然近日有些调整,但今年仍不断创新高,商业投资亦不断增加,所以美国经济是相当好,一枝独秀。而其他地方则没有那么亮丽,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譬如远些的阿根廷及土耳其,大家看到币值下跌得非常厉害,亦有不少资金流出;近一点的印尼、印度亦受到这些冲击。

  这些不平衡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市场面对的风险是大家忧虑的。大家忧虑新兴市场面对的风险包括──亦是很多人的共识──就是美国会持续加息。因为美国经济基调很好,而联储局由去年十月开始缩表,连续做了差不多一年,市场亦接受。所以他们会加利息,美元会强,国际资金流向是会对一些新兴市场造成压力。

  第二点的忧虑是什么?第二点忧虑就是中美贸易冲突会不断升温,以及看现在的状况,会纠缠很久。大家担心如果持续下去,究竟对环球经济影响是怎样,对贸易冲突的两个国家亦有影响,而这两个大经济体受影响时,其他跟他们做生意、贸易的,亦一定会有影响,所以这两个是大家主要顾虑的地方。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
 
记者:司长,想问「明日大屿」各界预期的成本都比较高,是否代表会把钱用光,影响财政储备水平?你在网志都提到香港要做risk management才可减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那么,影响了财政储备,是否仍有能力应对那些不明朗因素?以及是否符合《基本法》量入为出的原则?
 
财政司司长:多谢你提出这问题。我在峇里看香港的剪报都注意到大家关心这点。我们现在的财政状况非常健康,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财政储备有万多亿元。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如果大家回看大屿山的规划历史,便会发觉即使在上届政府,我们都有提出东大屿都会的规划,目的就是有鉴于过去十多年,我们的土地供应很紧绌,楼价这么贵,除了因为资金太充裕,息口太低外,其实供应出现问题是个主要点,所以希望提出这个方式、方法,大幅度造地来解决我们面对的土地制约。
 
  这是一个比较宏大和长远的规划,要动用的金钱除了填海之外,其实有相当部分是用于交通基建。交通基建除了对东大屿这项目外,大家想像一下,现今香港的发展,从历史而看是在中间开始的,中环、湾仔、铜锣湾、九龙、尖沙咀、旺角,早几年发展九龙东。我们现在一半的人口住在新市镇,每日其实有很多人从新界到中部,或者东面上班,交通比较拥挤。我们做规划工作时亦注意到在元朗、屯门那边,即是新界西那边,亦有很多居民说要改善交通,令香港整体的交通便捷一点。
   
  所以如果你从这布局去看,在西面,在大屿山那边填海,然后透过公路、铁路,由坚尼地城接驳至人工岛,再接驳至屯门和元朗,其实是打通了西面,即是方便元朗和屯门那边居民到来市区。所以交通基建除了配合东大屿都会外,亦有其本身的好处。而整个规划,我注意到发展局局长亦于会见媒体时跟大家说,他们还未作仔细测算。相信需要花很多钱,这是事实。但是花很多钱之中,我们亦要想想如何筹措这笔资金。中间有变数的组成部分有很多,例如岛上所盖住宅有多少公营房屋、有多少私营房屋;我们拿多少地去卖以建私营房屋,收入会有多少;公营房屋中,有多少是出租公屋,有多少是居者有其屋,有多少是其他形式的津助房屋?因为津助房屋售出后其实会收回一部分钱。所以我们计算时,除了看支出,亦要看收入。
   
  而我们建造交通基建时,虽然现阶段未知道,但将来考虑时,会否好像过往般,有一些交通基建,例如铁路,在建造时要花很多钱,但上盖是否可作一些发展,而这些发展是否可以收回一些地价以补贴建筑费、补贴营运费的开支呢?此外,整个发展规模那么大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分期进行。分期进行的时候,我们怎样分期,如何将这分期配合资金各方面的安排?
   
  另外,当我们要进行一个那么大的项目时,政府的资源、财政储备,当然是无可避免地一定要用到一部分。但我们如何、怎样筹措呢?例如一些项目是有回报的,我随便举例,从前我们建造隧道时会进行一些公私营合作。从前在金融风暴时,我们亦尝试借「五隧一桥」举债。我亦注意到行政长官接受媒体访问时,都有市民致电提问,如果政府发债会否有一些债券可供市民认购。如果项目本身是一个好项目,有回报率,如果考虑过后认为合适,发债是其中一个方法,亦令市民大众有一个稳定的投资工具。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大家关注整个「明日大屿」要花多少钱是应该,是重要的,但同时间,我们亦不妨海阔天空一点,要进行这个项目,还有很多组成部分,要社会大家商量,那个组成应是怎样,还有筹措资金也可有不同方式。
   
记者:想问一下,你说中美贸易升温,其实对于本港楼市、息口和股市现在有什么具体影响呢?加息方面,想问本港银行其实未来是否都预计会持续或跟着加息?

财政司司长:美国加了八次息后,其实由今年三月开始,三月、六月两次加息后,我们见到银行同业拆息上升了不少。到九月他们再加息时,我们的最优惠利率都提升了。我们的最优惠利率应该是过去十年来首次调升,虽然幅度只是八分之一厘。

  今次去到国际货币基金会年会,我们跟不同的央行官员都有交流过,有些甚至是大家有一个四十五分钟的会议,都讨论得比较透彻。我们的研判是由于美国自己本身的经济基调比较好,工资开始有点增长,通胀率虽然现在两厘左右,但如果继续改善的话,联储局之前公布过他们会逐步加息,这似乎是无可避免的。如果是这样的话,第一,我们由九月开始,超低息年代我认为已结束,往后因为联系汇率的关系,我们的利息往上走是无可避免的,但我们加息的步伐和速度是否和他们一致,我不敢说。因为这都要视乎譬如未来会否有其他好像资金流入等因素,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大家要注意了。

  股票市场方面,大家见到其实由今年到现在已回落了不少,股票市场相对来说,如市盈率是不算贵的,股票市场中我们见到杠杆率也不高,我们亦一直有监察着券商的财政状况,我们认为股票市场当然大家要注意,但风险是可控的。楼市方面,这几星期市况静了下来,如果你看一些坊间的楼价指数,见到轻微回落了一点,或者在横行,但这些指数只反映二手楼,一手楼的楼价其实在这些指数中是看不到的。据我们掌握的一些信息,一手楼价跟二手楼之间的溢价(premium),其实是大幅收窄了。因此,我们认为大家都要警惕,原因就是经济的变化,对于环球经济以至香港经济的影响是怎样,息口趋升时,对于资产价格包括楼价的压力。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在土地供应的工作不会放慢,会按计划继续去卖地,因为我们执行政策要有定力。之前楼价这样飇升是因为供求失衡,我们不会因为这些短期的波动而动摇我们的信心和执行政策的决心。所以可以跟大家说,未来的土地供应,我们会按计划继续推,而未来一手楼的供应,都会陆陆续续持续。早前提过要引入一手楼空置税,我亦会督促运房局跟着时间表,将相关法例提交立法会。

网上广播

财政司司长会见传媒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7时01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财政司司长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