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发展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全文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十月十四日)出席电台节目后与传媒的谈话全文:

记者∶林太曾说「土地共享先导计划」会「限时限地」,可否详细解释一下如何「限时限地」?具体操作是怎样?

发展局局长∶《施政报告》讲得很清楚,有关「土地共享先导计划」的细节,特首已责成我要待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于十二月,即大概圣诞前后向政府提交最终报告后作出考虑,明年推出计划详情。现时请原谅我未能讲到进一步的细节。但你可以估计到的,时间是不会很长的,约几年时间;但究竟多少才合适,我们需要看看。

记者:所限的土地面积大约多少?

发展局局长∶现时未能讲到。反而希望大家明白,之前提的1 000公顷,是根据不同发展商的年报得出来的。究竟1 000公顷中有多少可以用,我们未知道,我相信能够用得到的未必真的那么多。如果当中部分能够用得到,其牵涉的改划和铺设基建的程序应该相对新发展区简单很多。如果大家看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文件,可以看到未来几年,我们中、短期的土地供应不足是巨大的,希望从那里可以补到一些。

记者∶估计新界农地只有1 000公顷左右,如何分配予发展商,有没有准则?怕不怕为人诟病「官商勾结」?

发展局局长∶这个关注我们理解的。政府在推出计划的时候要顾及这些关注。在这方面,《施政报告》在原则上是有论述的,不会出现政府与个别发展商商讨后突然推出一些东西的情况。计划的详情,我们有公开、公平的准则,明年会推出。之后会经几步曲,首先由公务员同事审批,再交予土地及建设谘询委员会,所谓听取second opinion,最终交由行政会议决定。过程会提供足够的透明度,让大家知道政府考虑了哪些因素,以及申请者获得通过的原因为何。最重要是,大家可以看到当中的公共利益在那里。计划的设计,有一点特首都说过,新增的土地面积,六至七成需要做公营房屋,这是基本的公共利益根基所在。

记者∶但土地及建设谘询委员会都是地产商,会否担心被指「自己人查自己人」?

发展局局长∶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委员会并不是都是地产商。我在星期五的记者会都说过,委员会成员由很多专业界别人士组成,有学者、社工和社企营运人士,亦有熟悉地产的人士。这是有原因的,政府的谘询委员会,不论土地、规划或交通方面,都会有熟悉相关政策的人士在内,这是最正常不过的,重要的是,当考虑不同申请的时候——希望明年可以去到这个阶段——任何人士,例如可能是一位学者,视乎其个人情况,如果有利益冲突的情况,需要作出申报,届时会有适当的处理。如果利益冲突牵涉到金钱考虑,或者直接的利益冲突,他根本不能参与有关申请的讨论。基本上是透过这些方法,做个合理的处理。

记者∶有关东大屿填海,海堤需要填到多高才可以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是否非要在那个地方填海不可呢?可否解释一下?

发展局局长∶先讲位置,在维港以外大规模的填海,之前我们都看过很多位置。昨天在网上,不知道主流传媒有没有,提到为什么不在将军澳。刚才我在电台节目中详细说明了,以交椅洲填海为例,最大的分别是,交椅洲填海给了我们很好的契机,可以扭松新界西北交通挤迫的情况。我们印制的「明日大屿」小册子内,很清楚画了会有公路和铁路由交椅洲上欣澳,再连接屯门南。大家知道屯门南有铁路,在运房局提出的《铁路发展策略2014》亦有讨论,所以可以整体地扭松新界西交通的情况。另外,交椅洲邻近机场,可充分利用「双门户」的优势,如果你将来住在交椅洲,只需20分钟便可以到达机场。将军澳作为一个例子,填海未必不可行,我们未有进一步研究。但明显地,在交通上完全做不到类似效果。观塘目前已经非常挤迫,会否进一步增加观塘挤迫的情况?其实在选址方面,在布局上和生态上,简单再说,中部水域对海洋生态或航道而言,都是比较合适的地方,考虑是一脉相承的。

  刚才你问填海要填多高,最后填海多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让我举一些例子,机场「三跑」填海的高度大概mPD水平上六米几,再加上将来会有物料铺在上面,大概七米。东涌现时已经填到六米多高。「山竹」风暴下,简单地说,是安然无恙。但当然不代表交椅洲都一样,未来我们会做详细规划和工程研究,会仔细看。交椅洲位置南面有坪洲和长洲,「山竹」袭港期间坪洲和长洲有挑战需要克服,但海堤方面,基本上是可以的。未来工程研究上,我们知道这些关注,会仔细研究。现时看到不会因为这些关注而令到填海费用上升到一个不合理的地步。基于刚才提及的种种因素,我们看不到会有这样的情况。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16时1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