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局长在《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有关发展局政策措施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十月十二日)在《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相关措施记者会阐述发展局政策范畴相关措施的开场发言:
   
  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接下来我用约十分钟时间,向大家简介《施政报告》内有关发展局政策范畴的主要措施。
   
  房屋问题是社会的首要关注,政府一直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持续开拓土地。各短中长期土地供应措施可提供超过61万个房屋单位。在短中期方面,有210多幅土地具房屋发展潜力,当中的公私营房屋比例已调到超过百分之七十为公营房屋。在中长期方面,包括各大型新发展区及新市镇扩展项目。若城规会批准增加发展密度,古洞北/粉嶺北发展区的公私营房屋比例亦会增加至约七比三。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上个月提交的初步主要观察,指社会普遍认同土地供应是「刻不容缓」、要「未雨绸缪」和须「多管齐下」。发展局会参考这些观察,推展我们未来的工作。
   
  行政长官提出了「明日大屿愿景」。政府会展开研究在生态敏感度相对较低的中部水域,分阶段建造人工岛。首阶段计划在交椅洲附近建造约1 000公顷的人工岛,第二阶段在喜灵洲附近建造约700公顷的人工岛。我们的研究会涵盖在人工岛建立第三个核心商业区,以及引入簇新科技和环保措施。
   
  配合人工岛首阶段发展,我们会推展一组新的主要运输走廊,以道路和铁路连接港岛北、人工岛、北大屿山和屯门沿海一带。我们亦会计划扩建龙门路和推展一条与北大屿山公路并行的高速公路,当中我们需要在小蚝湾进行小规模近岸填海。新的交通网络会加强新界西北的运输容量,纾缓现时西铁和屯门公路在繁忙时段的挤逼情况。
   
  我们会在「明日大屿愿景」下,尽快展开龙鼓滩约220公顷填海计划的前期研究,以提供土地作工商业和高增值物流中心等用途。同时,我们会把握新增的运输容量,重新规划包括内河码头的屯门西地区。我们亦会邀请香港机场管理局就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盖发展项目提交发展方案,亦会继续推展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以及欣澳填海项目。
   
  「明日大屿愿景」会秉承「北发展、南保育」的规划原则,贯彻「先保育、后发展」的方向,致力保护大屿山珍贵的自然和鄕郊环境。我们会设立10亿元「大屿山保育基金」,用作推动更多保育项目。我们亦会检讨法例及厘订措施,管制如填土和倾倒废料等「先破坏、后建设」的活动。
   
  根据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初步观察,社会对发展新界棕地有期望。我们推展的新发展区项目,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及元朗南等,已涵盖约340公顷棕地。我们会提前进行新界北约200公顷棕地的研究,并展开其余约760公顷棕地发展潜力的研究。但我们必须指出一点,这760公顷棕地散落新界乡郊各处,加上部分位于保育区或缺乏完善配套设施,并非所有均适合或能于短期内用作高密度房屋发展。
   
  要发展棕地,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处理或重置棕地上一些本地必需的工业。我们预计今年内会完成两项有关棕地作业的研究,这些研究会提供宝贵的资料,让我们进一步制订相关政策措施。
   
  若私人土地被纳入政府发展计划,有公共用途,我们会继续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但若要更早释放、更好利用一些不在政府发展规划内私人拥有的土地,我们认为可以透过公平、公开和具高透明度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在短中期满足公私营房屋的需求。
   
  政府会公开邀请「土地共享」申请,申请者必须说明,如何透过提升基建、地积比率等,在其私人土地上于短中期带来相当数量的房屋单位,而新增的楼面面积,将由政府与申请者共享,当中不少于六至七成须用作以资助出售房屋为主的公营房屋。政府会以一套透明的准则和程序处理申请。在参考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最终报告后,我希望在明年内可以推出先导计划。
   
  除开拓土地外,我们亦希望善用现有已发展的土地资源。
   
  现有约六成高楼龄公务员合作社楼宇位于市区高密度发展地段,例如九龙城、旺角、深水埗及港岛东等。当中部分未用尽地积比率,加上个别地段邻近公共屋邨或其他配套设施,若能启动重建,可善用土地资源,增加房屋供应。我们会邀请市区重建局(市建局)研究,物色一至两个适合作高密度发展的公务员合作社地段作试点,并会要求把部分收回的土地预留作公营房屋。市建局预计于二○一九年上半年向政府提交建议,我们希望于下半年可以启动试点项目。
   
  另外,政府决定重启工厦活化计划,以加快传统工业区转型,亦为个别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开拓运作空间,并提升工厦安全。新计划亦加入改装作过渡性房屋用途。计划为期三年,15年或以上工厦申请整幢改装时,将免收地契豁免书费用,但改装后百分之十楼面面积需用于政府指定用途。业主如利用整幢改装工厦(无任何楼龄限制)的部分或全幢作过渡性房屋,政府会弹性处理在规划及楼宇设计等方面的事情,并免收豁免书费用,但在消防安全方面我们不会有任何妥协。在重建方面,我们亦会适度放宽一九八七年前落成工厦重建项目的最高核准非住用地积比率,上限为百分之二十。
   
  为善用现有工厦资源,我们计划让符合要求的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在无须另行申请和缴交豁免费的情况下,于工厦个别单位运作,初步为期五年。我们亦会扩大缓冲楼层的可准许用途,以涵盖电讯机楼中心和数据中心,以及促成改装工厦低层作非工业用途。我们亦会公布地契内注明的「仓库」用途具更广阔定义,例如可涵盖回收中心等。发展局稍后会就这些措施公布具体内容,我们盼望今年年底起可分阶段推行。
   
  在建造业方面,未来十年的整体工程量预计将达2.5万亿至3.5万亿港元。我们会领导业界推行「建造业2.0」,透过「创新」、「专业化」及「年青化」,提升业界承载力和生产力,加强质量保证、改善工地安全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介绍「优化升降机资助计划」。在提升旧式升降机安全方面,我们建议动用25亿元推行「优化升降机资助计划」。计划会以关爱为本,针对平均应课差饷租值较低的私人住宅或综合用途楼宇业主;而已收到机电工程署改善令,以及未达现今安全水平的升降机将获优先资助。我们建议每部升降机的资助额最高为工程费用的百分之六十,上限50万元;年满60岁或以上的长者自住业主可获全数资助,上限五万元。计划将分阶段于六年内优化约5 000部旧式升降机。我们将会与市建局合作推行,希望于明年第一季开始接受申请。
   
  接下来我交给陈帆局长。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7时3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