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教育局局长在《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有关教育范畴措施记者会开场发言(附图/短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十月十一日)在介绍《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有关教育范畴措施记者会上的开场发言:
 
  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让我借今日机会简单介绍一下二○一八年《施政报告》内有关教育的一些新措施。

  特区政府深信,政府在教育的开支是对未来发展最有意义的投资。今年《施政报告》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理念,当中亦吸纳了去年成立的几个专责小组的意见。在此,我向各持份者致谢。
 
  在高教界研究工作方面,政府决定全面接纳检讨研究政策及资助专责小组的建议,推出一系列措施,目标是促进研究文化及造就人才,鼓励高教界与业界合作,协助推动各产业蓬勃发展和科技创新,使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首先,我们会向研究基金注资200亿元,预计每年新增约8亿元投资收入,大幅增加专上院校的研究拨款,支持研究资助局(研资局)推出的「研究影响基金」,以持续资助具社会影响力的研究项目,并为研资局的协作研究计划提供额外拨款,以鼓励跨院校/跨学科协作。现时,研究基金内不同款项所产生的投资收入只可用于一些指定用途,我们建议取消上述的运用限制,让研资局在完全满足不同计划的原来目的后,可弹性调配尚余的可用款额,以应付其他计划的需要。
 
  第二,政府已预留30亿元,为本地学位颁授院校设立为期三年的「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推动私营机构向研究界提供研发开支和捐款。计划既为高教界开拓更多研究经费来源,同时鼓励业界与高教界合作进行研发,加强高教界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力。连同向研究基金注资200亿元,有助实现专责小组提出的建议,倍增政府提供的竞逐研究资金,由现时每年约20亿元大幅增加至40亿元。
 
  第三,政府已预留约每年1亿9千万元的经常开支,以支持研资局增设三项恒常的杰出学者计划,包括「博士后奖学金计划」、「研资局研究员计划」和「研资局高级研究员计划」,促进研究生态的持续发展,令学者可以专注于研究工作。
 
  在基础教育方面,行政长官说过:「我们要对老师好一点。」教育局致力营造一个稳定、关怀的教与学环境,我们将会推出一系列措施让学与教更具启发性和满足感。
 
  今年《施政报告》提出两项直接惠及教师团队的措施。第一,政府会在2019/20学年于公营中小学一次过把超过9 400个教师职位全面学位化,涉及额外拨款约每年15亿元。第二,教育局同时会为公营及直资学校提供额外资源,让学校聘用额外行政职级人手,从而减少教师和校长的行政工作,让他们可以更专注教学。措施涉及的额外支出约每年5亿7千万元。
 
  在学习和照顾学生方面,教育局建议由2019/20学年起,每年拨款约9亿元,向公营学校及直资学校发放全新及恒常的「全方位学习津贴」,以支援学校推展全方位学习,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全人发展。此外,教育局同时会重整各项融合教育资助计划及扩展「学习支援津贴」,包括倍增第三层支援津贴额,以及提供常额教师职位,加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学生。此外,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SENCO)职级将因应校内SEN学生的数目提升至晋升职级,而我们亦会继续扩展「优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和提供更全面的校本言语治疗服务。以上优化融合教育措施的额外开支每年约为8亿元。
 
  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我们会按取录人数,分三个级别提供额外资源予公营普通学校,协助学校加强支援有关学生,帮助他们适应不同学习阶段及融入校园生活。在幼稚园方面,我们更会因应非华语学生的总数,按五个层阶优化资助,帮助非华语学生尽早融入本地教育。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15分
即日新闻  

图片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右三)、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左三)、创新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卓永兴(右二)、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杨何蓓茵(左二)、创新科技署署长蔡淑娴(右一)和教育局副秘书长(延续及高等教育)郑伟源(左一)今日(十月十一日)举行记者会,解释《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中有关创新及科技与教育范畴的措施。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相关措施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