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就「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议案开场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五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议案的开场发言全文:

主席:

  首先,我要感谢胡志伟议员今日提出的议案及其他几位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令到我们有机会讨论基层医疗服务的发展。我以下会简单介绍政府在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方面的工作。

  在基层医疗政策方向,香港拥有一个公私营并行的医疗制度,而公营医疗是本港医疗系统的基石和安全网。香港的医疗系统与不少发达国家都面对人口迅速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所带来的重大挑战。全面和协调的基层医疗服务系统将提高整体公共卫生水平,并且能减少不必要使用医院服务。政府有决心加强推动个人和社区的参与,统筹和协调各医社界别,加强地区基层医疗健康护理服务,以鼓励市民预防疾病,加强自我照顾和家居照顾,减少住院需要。

  自一九九○年起,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改善公营系统的基层医疗服务,透过卫生署,例如学生健康服务、妇女健康服务和长者健康服务等,加强为社区内特定人口组别而设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服务。二○一○年《香港的基层医疗发展策略文件》发表后,卫生署推出了一系列基层医疗措施,包括成立基层医疗统筹处、制定基层医療概念模式和参考概览、制定基层医疗指南、成立社区健康中心,以及推出长者医疗券和疫苗资助计划等等。除统筹处外,卫生署辖下其他组别亦一直推行各项计划及措施,以加强本港的基层医疗服务,当中包括为不同人口组群进行健康推广、健康教育、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以及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长者牙科外展服务计划等等。

  行政长官在二○一七年《施政报告》宣布投放资源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我们已在去年十一月成立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正从人力和设施配套、伙伴模式、社区参与,和规划及评估架构多方面考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策略和制定蓝图。委员会将会检讨提供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软件和硬件的效率及效能、强化医社不同界别之间的联系及公私营合作、鼓励市民采取措施预防疾病、提高他们的自顾和家居照顾能力、加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及推动健康管理。委员会亦会借助大数据以规划最切合社区需要的策略,以加强地区层面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

  此外,为进一步体验医社合作的成效,在地区上有系统地协调不同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单位,我们会于二○一九年第三季在葵青区推行地区康健中心试点计划。针对地区的特点和需要,政府会为中心提供拨款,中心亦会透过地区网络,向区内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医护人员购买服务,例如医疗、护理、专职医疗、使用药物的谘询服务等等,让市民可在区内得到所需的护理。我们现正考虑将由中心,并透过地区网络提供的服务,包括健康推广、为目标组群进行的健康检查、慢性疾病个案管理及护理协调、社区康复等等的服务。

  至于普通科门诊服务,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致力改善普通科门诊服务,透过翻新老化诊所、理顺诊症流程、积极招聘人手等多方面措施,普通科门诊在二○一二/一三至二○一七/一八年度合共增加超过60万服务人次。于二○一八/一九年度,医管局计划增加约55 000个普通科门诊的诊症名额。而在未来数年,若人手和财政允许的话,普通科门诊诊症名额的增幅亦可进一步加强,以应付服务需求。

  鉴于现时人手,尤其是医生人手紧绌,延长普通科门诊服务时间,例如增设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夜间门诊服务,会对现时人手构成进一步压力。我明白刚才麦美娟议员提到预约诊症时间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普通科门诊诊所照顾的主要两类病人,即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以及症状相对较轻的偶发性疾病病人,并无需要24小时服务,而诊所亦非为提供紧急服务而设,基于有效运用普通科门诊资源的考虑,加设深夜或通宵时段门诊服务并非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医管局现阶段并无计划开设深夜或通宵时段的公营普通科门诊服务。

  至于社区健康中心及社康护士的服务方面,为配合加强基层医疗的政策措施,医管局已于天水围北、北大屿山及观塘设立社区健康中心,提供跨专业、综合而全面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我们亦已在不同地区预留用地,作未来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设施之用,当中三个拟兴建的社区健康中心项目,即拟于旺角(前旺角街市用地)、北区(位于上水百和路)及石硖尾(即石硖尾健康院现址)兴建的社区健康中心已纳入《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并进入积极筹划的阶段。

  至于社康护理服务方面,目的是为出院病人提供家居持续护理,令他们可以在家居环境中康复。截至二○一七年底,医管局共有486名社康护士,他们所提供的家访中约八成的服务对象为长者。医管局会继续密切监察社康护理服务的运作和使用量,并灵活调配人手及其他资源,应付服务需求。我们亦明白李国麟议员提出希望有多些护士诊所,这亦是医管局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

  至于长者医疗服务,在长者健康中心方面,现时,卫生署辖下的长者健康中心为年满65岁或以上的长者提供跨专业的综合基层健康服务,包括健康评估、辅导、健康教育和治疗。其中四间长者健康中心开展先导计划与非政府机构合作,通过外展服务发现并转介「难以接触到的」长者,特别是社交网络狭小并缺乏定期医疗护理的长者至长者健康中心,优先为他们提供服务。视乎经验,卫生署会分阶段推展至其他中心,并逐步调整策略方针,以优先服务这些更有需要照顾的长者为目标。

  政府早于二○○九年已经推出长者医疗券计划,协助长者选择切合他们需要的私营医疗服务。历年来,政府就长者医疗券作出优化:将金额由每年250元增加至2,000元;将每张医疗券的面值由50元调低至一元方便使用;以及在去年将长者医疗券计划的合资格年龄由70岁降低至65岁。此外,政府将会在今年六月八日推出《财政预算案》措施,把长者医疗券的累积上限由4,000元调高至5,000元,并向每位合资格长者提供属一次性质的额外1,000元医疗券金额,估计涉及额外拨款约7亿9,600万元,预计超过120万名合资格长者会受惠。在考虑进一步优化长者医疗券计划的建议时,我们须详细评估长远的财政影响。

  政府一向相当重视长者医疗券的监管问题,刚才田北辰议员亦提出一些问题。卫生署会对已登记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作出例行查核,亦会监察使用长者医疗券的异常交易模式情况。此外,卫生署一直为市民设有投诉机制,卫生署会就每宗个案向事主或投诉人作了解,有需要时进行调查。同时,卫生署亦加强宣传教育。

  至于长者听力治疗,医管局现时共有23名听力学家,因应耳鼻喉科医生的诊断和病人的需要,提供适时的听力测试和治疗服务。此外,医管局也增聘支援人员负责听力学服务的日常工作,让听力学家有更多时间进行专业的病人服务。

  对于护老者支援,政府一直以来透过提供资讯、资源及训练等支援护老者,提升他们照顾长者的能力,并纾缓他们面对的压力。劳工及福利局和社会福利署就此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新落成的安老服务设施增设指定暂托服务名额、推行「为低收入家庭护老者提供生活津贴试验计划」,及增拨资源加强津助长者中心及家居照顾服务队的外展服务等。

  多位议员提到公营牙科服务的需求。在牙科护理的范畴,政府投放资源于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上,提高市民对口腔卫生的认识并鼓励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以预防牙患。在有限的公共资源下,政府需要集中为公众提供紧急牙科服务,以及照顾一些有特别需要的人士,包括低收入及有特别需要的长者。这些措施包括长者牙科外展服务计划、关爱基金「长者牙科服务资助」等等的项目。另外,合资格的长者可透过长者医疗券计划,使用私营市场提供的牙科服务。

  至于幼童的牙科保健服务,卫生署专为幼稚园及托儿所的儿童举办「阳光笑容新一代」和「阳光笑容小乐园」计划,协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

  至于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服务,卫生署一直致力增聘医生和重新调配署内人手,以加强儿童体能智力测验服务这方面的人手。此外,为了加强服务,卫生署已在牛头角设立一所临时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中心已于二○一八年一月投入服务。卫生署亦正展开筹备增设一所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以期增加服务名额应付日益增加的转介个案数目。

  为确保情况紧急和较严重的儿童会优先获得评估,测验服务现已实行分流安排,并在儿童轮候康复服务期间为家长提供暂时支援,从而协助家长进行家居训练,帮助其子女康复和发展。

  陈恒镔议员刚才提出要政府加强孕妇产前检查的服务。卫生署辖下的母婴健康院与医管局辖下的产科部门合作提供一套完善的产前护理计划,照顾孕妇整个怀孕及生产过程。就个别遗传疾病的检测,公立医院自二○一一年开始为所有本地预约住院的孕妇提供一系列免费产前服务,包括怀孕20周前进行的唐氏综合症筛检。

  多位议员有提到疫苗接种,亦希望政府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是其中一种预防季节性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也可减低因流感而入院留医的机会和死亡的风险。因此,政府一直鼓励市民尽早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为有较大机会因感染流感而引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或有较大机会把流感传播给高危人士的合资格群组,透过「政府防疫注射计划」与「疫苗资助计划」提供免费或资助的季节性流感疫苗。

  为进一步加强学童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率,卫生署正积极筹备二○一八/一九学年「学校外展疫苗接种先导计划」。在先导计划下,小学可透过政府或公私营合作外展队,为学校提供免费的外展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为确保不会有市民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医管局设有医疗费用减免机制。现时,领取综援的病人只需出示有效的医疗费用减免证明书,便可获豁免公营医疗服务的收费。自二○一七年七月十五日起,医疗费用减免亦已扩展至75岁或以上及较有经济需要的长者生活津贴受惠人士。至于其他人士,如因经济困难而未能负担医疗服务收费,他们亦可向医务社工申请医疗费用减免。卫生署的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与医管局的相同,涵盖卫生署辖下诊所的服务。

  现时,医管局透过撒玛利亚基金安全网资助有需要的病人购买经证实有显著疗效,但超出医管局一般资助服务范围所能提供的非常昂贵自费药物。截至二○一八年一月,撒玛利亚基金涵盖29种自费药物,以治疗不同类别的疾病。撒玛利亚基金于二○一七/一八年度的药物资助总额约为2.53亿元,平均每宗获批个案的资助额约为14万元。

  在公私营协作计划方面,为数100亿元的「医管局公私营协作基金」让医管局利用基金每年的投资回报,常规化及优化现时以试验性质推行的公私营协作计划,并研究发展新的临床公私营协作措施。按初步估计,医管局在二○一八/一九年度起,未来五年每年会用约三至四亿元推动公私营协作计划,当中包括继续推行已有服务癌症病人,包括乳癌、子宫颈癌等的「公私营协作放射诊断造影计划」、「耀眼行动」白内障手术计划、为末期肾病病人提供血液透析服务的「共析计划」、协助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病人自强计划」,以及已经推展至全港18区的「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

  基金设立后,医管局已在二○一六年推行「疗养服务协作计划」及「肠道检查公私营协作计划」。在考虑拓展更多公私营协作机会时,医管局会继续与公众及病人组织沟通,并与持份者紧密合作,探讨推行其他公私营协作计划的可行性。

  中医药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刚才叶刘淑仪议员亦敦促政府要更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为促进中医药以「循证医学」为本的发展,以及为本地中医药学士学位课程毕业生提供实习培训的机会,全港18区每区均开设了一间中医教研中心。这些中医教研中心由医管局、非政府机构和本地设有中医药学士学位课程的大学,即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以三方伙伴协作的模式由非政府机构负责中心的日常运作及营运。

  政府正积极发展香港首间中医医院。在规划中医医院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时,政府会一并考虑中医医院与中医教研中心的互动及协作,让中医教研中心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其支援中医医院的发展。另外,为汲取在中西医协作和中医住院服务营运的经验,医管局已经在二○一四年推出「中西医协作先导计划」,为医管局病人提供中西医协作治疗的住院服务,以及中医门诊跟进服务作出应有的准备工作。在临床服务范畴方面,拟议的中医医院除了为市民提供中医和中西医协作方面的住院服务外,亦会发展各种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的临床服务。

  至于医护人手规划,多位议员都非常关心。鉴于市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过去十年,政府已大幅增加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的医疗培训学额,由约1 150个增至约1 800个,增幅约六成。在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下,政府在二○一八/一九学年资助逾800名学生修读合资格的自资医疗培训课程。政府现正与教资会商讨于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学年的三年期,进一步增加医生、牙医、护士和相关专职医疗人员的公帑资助培训学额。过去增加的学额和下一个三年期拟增的学额将有助纾缓各医疗专业的人手短缺情况,以改善医疗服务。

  另外,政府已开展新一轮的人力推算工作,以更新医疗人力供求的推算。当然,我们对医疗人手的规划工作,除了增加学生名额外,亦要求医管局要积极面对和处理医疗人手,尤其是医生和护士的长期规划。

  主席,我就议案中提及的主要议题作出扼要的回应,谨此陈辞。我希望聆听各位议员的发言,稍后会作适当的补充或回应。多谢主席。
 
2018年5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2时32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