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地与海外暑期实习先导计划记者会答问全文
**********************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及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冯程淑仪今日(三月十六日)举行记者会,宣布推出企业内地与海外暑期实习先导计划,邀请大型企业为香港青年提供在内地及海外的实习机会。以下是答问全文:
 
政务司司长:欢迎大家提问,我想补充一句,今天只是一个起点而已,不是终点,说明白就会是先导计划,提供二百五十个实习职位是第一步。我希望透过今日的起动礼、起动仪式,能够更加会推动到业界,有多些企业支持我们这计划,所以我们的计划是开放,多多企业参与我们都欢迎。第二,刚才几位讲者都说得很好,几位企业领袖说要带给我们青年人希望,带给他们一些曙光,以及最重要是促进青年人向上流动,这是为香港长远人力资源的投资一个重要一步,多谢。
 
记者:想问司长其实同样的字,关于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在特首的Policy Address都用过,其实你们会比较着重国家情怀的年轻人,还是有国际视野的年青人?因为比例上都有一个分别。另外想问既然最近政府大力地推一些IT或者R&D的industry,为何在这十六个corporations性质上与现在的发展大方向有些不同?谢谢你。
 
政务司司长:第一,我们的构思的出发点就是香港的企业,或者英文说是Hong Kong Incorporated。这个计划是团结香港的合作,英文可叫作solidarity。这些企业扎根香港,立足香港很多年,全都很有心为我们下一代的培育工作出力,它们在海外、在内地都有分公司或者业务,而这个计划可以提供很好机会让它们回馈社会,为我们养才,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希望青年具备的质素是对香港有承担、负责任,有香港情怀、国家观念和世界视野。这些就是我们希望我们的青人能够具备的软实力及质素。我们目的得一个,就是希望培训香港将来的人才,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大家不要太过过分演绎当中我们究竟哪个行先、哪个行后、究竟比重究竟是多少。无须将我们刚才所说的质素作一个特别的比较,反而应视此计划是一个宏观的计划,是培育我们香港下一代、我们的接班人,为我们香港养才,建立一个人才库,以及让企业在参与过程中亦发挥它们的社会责任,所以这计划的意义很深远。
 
记者:司长,想问数点,第一点就是你即expect譬如五至八个星期里,即如果你说国家的情怀会培养到多少或是怎样?第二点就是其实看到很少实习岗位都是可能在大湾区方面,你觉得对于大湾区融合或跟内地在这方面合作会有多大帮助?以及还有一点想问,即譬如学员去完后届时他们毕业,如果他们有意投身政府,会否take into account有多少?会否说是有优先或对考虑聘用他们有多大帮助?谢谢。
 
政务司司长:首先,五至八星期的实习,目的是让他们跑出香港,不论在内地也好、在其他境外地方也好,过程中他们都会有得着。这个实习计划提供不同地方实习机会,刚才参与的企业高层领导都很清楚说,他们有些资深的同事会跟进培训他们,不是一般暑期实习这么简单,不是只看看公司的运作,是有很认真的跟进。回来香港之后,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同学会也好,一个平台都好,继续保持沟通。而政府有特殊角色,我们会有一个跟进服务,例如将来我们有些什么会议,国际性会议也好、地区性会议也好,例如「一带一路」研讨会,我们可能会请他们出席或做义工或参与我们的筹划工作都可以。这些是我们为香港培育人才。至于你说究竟刚才指,数个星期实习能否培育到国家所谓的观念出来,其实过程中他有多元吸收,我们这个计划是一个培育青年计划,并不是一个政治主导计划,大家不要有错觉。
 
记者:其实看到计划的部分企业放在英国、澳洲的位都是占少数,大部分都是回内地,其实可否再谈多少许,详细点如何培养到参加者的世界视野,其实是否都是会侧重在国家情怀方面?谢谢。
 
政务司司长: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第三次,我再重申一次计划是让我们的青年跑出香港,是一个真真正正培育我们下一代的计划。他们透过这些实习,在外地又好,在内地又好,过程中是不断增值,一定是增值的。在国内他们亦可了解国家的发展,所谓国情,但这个不是主要出发点,主要出发点便是让他有机会跑出香港。如果去澳洲或英国,鉴于实际的名额、操作都由这些企业自行因应经营实质情况而斟酌,而非由政府定多少名额,多少个在外国,多少个在本地,多少个在香港,不是这样。假以时日,我们会一直发展这项计划,希望能有多些企业参与,使计划更多元化。我相信不同的培训地方会更多,海外地方都会相应增加,因为刚刚都说现在只是起动,先提供二百五十个实习职位,将来肯定不只是二百五十个名额,所以大家给予少许时间和空间,让这个计划成长及发展。
 
记者:司长,你好。想问问题,就是第一有点facts,其实这个计划政府投资了多少钱进去?以及这个先导计划有没有限期?有否说到那一时段会作一个检讨?另外,就是会否有些监察工作会做?即是譬如早前不少传媒也报道过,很多同学去到企业实习的时候,发现货不对办,政府有没有什么工作可以监察着他们,可能工作的类型是否真的有成效、有得益?另外,就是在外国的名额,现在计算起来也只有一成多,其实在未来会否想增加多些这些国际名额,抑或其实仍然都是focus在内地?但刚刚也说过,这样未必可以培养到他们的国际视野?
 
政务司司长:大家又围绕着「国际视野」纠缠。我先回应另外几个问题。这个计划是政府与我们的企业携手协作,企业交出一个心给我们,对这计划的热诚,我是绝对不单不怀疑,我是衷心感激。今日出席的全都是企业里最高层领导,不是普通的。第二,就是他们的参与程度,我觉得他们不但认真,还是真的很关心我们的青年朋友。他们刚才说,每一个去实习的青年并不是随便做几个星期以打发他们,并不是应酬,是有一个资深同事去跟他们,这点在很多计划不一定有。第二,有关人数上不太多的问题,我们并不是旨在增大数字,这个是在乎计划要优质。你想想有些地区有几个名额,有些只有一个,例如澳洲一个、英国一个、新加坡有数个。这些公司一定会给予时间、资源,而这些都香港的品牌企业,并不是普通的中小企,所以他们有一定规模,有人事部、有人力资源部、培训等,他们全都有经验。加上海外有我们的同事,操作方面一定对我们的青年来说,我相信是绝对是一个难得机会,我并不担心青年们去到会虚度时间。反之,青年如果能够成功加入,对他终身受用。
 
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或者我补充一下司长回答记者的提问,关于政府在这个计划的角色。正如刚才司长介绍,整个实习计划由企业承担一切费用,包括实习生的机票、住宿、保险,以至申请visa(签证)等,如有需要均由企业承担,所以政府并不会有任何实际支出。但我们仍然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这个计划,今天这个记者会是其中一个宣传启动,往后当计划开始招聘实习生后,我们亦会向传媒、向公众介绍进展。当整个计划在八月完成所有实习后,民政事务局会做检讨,因为这始终是一个先导计划,我们想看看成效及有什么地方可以再作改善,以及加大参加企业的范围等等。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亦有一个负责监察的角色,例如当实习生有任何意见,他们可以直接向民政事务局反映,如果企业和实习生需要协助,例如申请visa(签证)时需要我们与有关领事馆联络,我们亦会提供协助。所以实质并没有太大开支,纯粹运用我们现有人手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亦希望特区政府高层同事,包括司长自己,都会在出访时可以探访这些实习生,了解他们在当地的生活,这亦是我们会安排的。
  
政务司司长:容许我补充多一句,就是我们三大板块的发展,都反映在这个实习计划中。第一个板块就是大湾区,大部分参与企业在大湾区有提供一定的名额,所以当提到内地的话,就不能够忽视,大湾区是一个重点。此外,北京、上海等是国内重要城市,吸收经验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是国际化,不单只有国内企业,亦有很多外国企业。第二,就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东南亚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亦是我们将来的发展重点。第三,就是东盟,东盟亦是我们一个重要板块。将来我们的发展就是「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这些都是带动香港的经济向前走,为未来香港青年提供向上流动机会的三个重要引擎。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设计这个计划是有战略、策略性的理念在背后。
 
记者:想请教刚才行家都有问过,这计划会否有截止日期?亦想问多一点,对学生的要求,除了可能要学士二年级或以上之外,其实刚刚听到企业提供了很多培训,对学生会否有要求要做,例如会否要求交报告?第三个问题是刚刚司长都有提到三个区域,想问未来刚刚行家都已经有问过,创科方面今次应该暂时未见到有公司加入,政府会否再做多点,邀请多点创科企业加入?谢谢。
 
政务司司长:多谢你。第一个问题,这个计划是一个试点,刚刚开始,我看到计划只会茁壮成长,我看不到计划开始就会止步,肯定这个计划将来会有很好的前景发展,只要多点企业加入以及我们全力推动,我相信这个计划会造福很多青年朋友。第二,五月开始,企业便要开始遴选,因为暑假正来临。所以我们争取时间要今日推出这计划,在今日开始正式接受申请。你提到刚才有传媒朋友问为什么没有资讯科技、创意、创新的公司?为什么不多这类公司?因为我们初步参与机构主要是香港传统企业,但这不等于我们将来不会向这方面走。将来在大湾区的发展重点就是创新及科技,我们与深圳市亦会在河套区有一个科技创新中心,让内地和香港公司在科技方面合作。因此,我们亦会于第二波、第三波推出这类型公司的计划,一步步做。
 
记者:想问两个out of这个计划的问题。首先想问其实立法会即将会讨论将《国歌法》强制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界人士觉得很多学校本身都有教,无需要立法,政府其实是否仍然觉得有需要将强制教学生国歌的指引强制立法?另外一个问题,刚刚有市民入禀覆核当选港岛区立法会议员区诺轩的参选资格,法官亦宣布押后至本月底才聆讯,其实会否影响到议员的宣誓程序?谢谢司长。
 
政务司司长:我今日希望集中谈实习计划。那份关于《国歌法》的文件会在今天稍后提交给立法会的有关委员会,内容稍后大家在网上会看到,希望大家今日集中谈企业实习计划,好吗?
 
记者:你好司长,想问一问因为其实现在香港不少大学本身都会可能有一些到内地实习的programme,另外看见这16间企业其实本身自己都有不同的实习计划,可不可以讲多些政府今次牵头的这计划其实有什么特色?或者有什么不同,可以吸引本地大学生参与?另外,都想follow-up刚才行家问的问题。政府预期八月完成检讨之后,其实你们会否有一个target,希望可以加多多少个国家的数目?当中国际城市占多少?
 
政务司司长:我们没有一个硬指标要加多少,因为视乎于企业本身的支持。因为这个计划讲是自愿性的,是一个为社会的计划、大家一起努力去做的。我们不能够定一个硬指标说我们有多少名额,这样亦没意思。大家示不要有一个错觉,以为着重内地,误会令计划意义不大,绝对不是的。计划目的其实是要让青年跑出去。现在个别大专院校都有计划,很多都是与内地有关,大家都知道。但是今日计划不同的地方就是:第一,政府串连了我们的大企业,是一个携手协作的计划,是「商、官」一起合作,推动青年发展,这是第一。第二,企业承担所有飞机票和住宿等费用,很多计划没有同类型安排。很多参与其他计划的同学还要赚少许钱或者那些计划是要收钱的。这个计划可以让家境有困难的同学不会因为费用而止步,这点很重要。Betty你讲讲。
 
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或者我补充一下,正如刚才司长所说,民政事务局现时已安排三千五百位本地青年到内地进行实习,但与这个计划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透过资助非政府机构安排实习岗位,大部分实习岗位均是内地企业或机构,所以我们没有将这十六间香港企业纳入我们恒常资助青年到内地实习的计划内。
 
  今次这十六间企业是本地企业,提供他们于内地的岗位,这是政府从来没有做过的。据我们了解,他们自己亦有实习计划,不过是在香港进行,而在内地和海外(进行实习计划)是他们首次帮助我们、与我们携手推行,所以对他们来说,筹备的时间是需要的。今次我们的筹备时间相对短,只有一个多月,所以我们很感激他们可以提供二百五十个岗位。将来如果时间比较充裕,我们相信,这十六间企业在海外的其他办事处或附属公司可以提供更多海外岗位。如刚才司长所说,今日是一个启动,我们相信今日启动后,十六间公司以外,会有更多公司接触我们,希望可以参加这个计划,我们相信遍布地点的范围会更加广泛。
 
政务司司长:希望你们能够广泛报道我们这个计划,能够鼓动更加多企业为我们的青年提供多一些实习机会,让他们增值、扩阔他们的视野,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英文部分。)
 



2018年3月16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