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财政司司长《财政预算案》记者会答问全文(三)
**********************
记者:我想问一下,政府已连续十四年录得盈余,社会上很多声音要求还富于民,但与其派出一些不是人人可享受的福利,为甚么不派钱惠及全民?你是否认同政府在理财上过于保守?还有,社会上这么大呼声,为甚么政府还拒绝「派钱」?是否未能配合市民意愿?
 
财政司司长:很多谢你的问题。我们事实上思之再三,很慎重地考虑,并不是听不到大家的声音。正如我刚才解释,我们觉得在怎样用盈余时需要有个平衡。重申一点,今次我们大概拿四成出来与社会分享,其余的我们会用在改善服务及投资未来。在将这四成左右的钱与社会分享,我们觉得一个针对性的分享比较合适。事实上今次预算案中提出的数样,覆盖范围亦相当阔。对很多市民来说,直接、间接其实都可以说受惠到。因此我们觉得,目前这个做法是一个平衡和合适做法。多谢你。
 
记者:你好。其实想问司长,希望不要介意,但在二○一一年的时候,司长都有跟一群建制派议员要求曾俊华派六千元,那时你都支持这个建议,那时候的盈余也没这届政府那么多,为何那时候会这样想,但现在又另外一套?另外就是计错数方面,其实以往你都严厉批评曾俊经常「估错数」,但有些统计就是发现你「估错数」的数字是创下新高,你怎样看?你做了这个职位,你自己的体会是怎样?最后,其实今次的预算案,即是很多人要求你派钱,其实最后你都没派,其实跟林郑特首的取态有否一个很大关系?制订过程中有否跟她出现任何争拗?谢谢。
 
财政司司长:多谢你。当年二○一一年你提到这个预算案我投票赞成的,但同时间你都知道在去年公布《财政预算案》后,当大家问我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都有说过,全民一刀切派钱不是我所信的。我仍然是觉得我们目前的做法是比较针对性地把这些盈余分配给我们认为需要帮助支持的人,我们觉得比较合适。至于盈余的估算,我接受大家批评,我跟我的团队已经很努力。我们在编制二○一七/一八年的预算案的时候,就着土地收入我们很小心地向发展局了解了卖地计划,然后估计一条数出来,地政总署的专业同事帮我们估了条数出来。但过去一年,地价升幅比我们预期中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私人土地供应比原本发展局订下来一万八千个单位这供应目标高出了六千五百个单位,高出了超过百分之三十五。这个原因是去年发展商补地价发展的项目,总共可以提供的单位竟然达到一万五千五百个,这个是绝少见到的。在过往来说,每年都是大概二千个或二千多个,所以在这方面的个案多了,收入亦多了。在我们当时考虑的时候就是如果土地供应目标是一万八千个单位,而补地价发展项目提供一万五千五百个单位,换句话,要达标就是铁路项目加政府卖地加市区重建局提供二千五个单位就够,我们觉得这样不好的。我们觉得政府继续去卖地,让更多土地,我们用招标形式出去,在市场分散到多些不同人的手上,这些供应来到市场时间各方面的把握都会比较好点,所以我们就请发展局继续推地,结果全年土地供应是二万四千多,亦某程度解释了那个地价收入比原本高的原因,但希望大家体谅这里中间,我们是有一个衡量,我宁愿给大家骂估出来的数跟真正的数有个颇大差距,我都不想土地供应在那方面有任何松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至于印花税,正如大家所知,其实除了地产市场,其实地产市场与之前一年比较大概成交多了三、四千个单位;与股票市场比较,股票市场升得更厉害,虽然去年我们的评估仍然认为股票市场是乐观的,所以我们估计印花收入都是高,但没有人估到它这样破顶和这样的成交量。在这方面亦可以让大家明白资产市场的波动,一上一落很快,就好像数星期前突然之间很短时间下跌三千点,这个亦令这方面的税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至于我跟林太的理财新哲学,你看到在预算案里,我已经提出林太所提出我们在目前盈余这么丰厚、在财政稳健前提下,我们要善用这些盈余为民纾困、投资未来、早占先机,这都是我完全认同。
   
记者:其实大家都问了很多次你关于派钱的问题,其实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刚才说不是你所信的一个方法,其实可否这样说呢?其实你在未来政府这个任期你都不打算派钱的了。你的考虑除了所谓要平衡、要针对性去协助到受惠群组之外,其实是否你担心可能派了第一次之后,以后就会有第二次,阻止不了?会否有一个机制,可能盈余触及某一个水平可能可以考虑?因为其实根据你现在的估算,盈余水平有机会再继续增加的。另外一个问题,钱币的另一面就是其实经常性开支增加了,即是比上一个年度增加了11.8%,其实都是政府少有地有一个双位数增长,其实你是否预期未来几年的经常性开支都会可能维持一个双位数增长?其实在一个相对盈余丰厚的时期,譬如说新加坡forecast会加GST,其实是否应该是一个时间检讨是否应该减少「派糖」的规模?谢谢。
 
财政司司长:谢谢你。一届政府五年,往后这四年在这一方面会怎样做,我觉得到时都是按着每年的情况去考虑。但是由今次里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届特区政府在这方面的思路和取态是怎样。至于经常性开支方面,未来几年事实上是增加得比较多,我们的考虑是这样的──一方面,目前来说,社会仍然有很多范畴需要我们加大投入,我们加大的投入譬如医疗系统、造地建屋,所以只要是用得其所,其实增加这个开支而又是我们所能够承担的,我觉得没有甚么问题。至于你刚才提到是否税务问题?
 
记者:我的意思是对比新加坡,譬如说他们开始会说在好境的时候增加GST。你会否可能减少「派糖」,甚至可能在这个时间开始探讨处理税基问题?
 
财政司司长:税基的探讨我有注意到的,但正如我之前所说,目前来说,这不是一个合适时候在这方面进行任何大的改动,但是我们有留意到我们的收入来源、税基是怎样,以及我们未来应该会如何处理。至于刚才你提到我们所谓「派糖」措施的规模,我相信社会有一定期望,就着我们在不同的盈余水平,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目前经过综合考虑后,目前这个规模是合适的。谢谢你。
 
记者:司长你好,想问今年是第一次深圳的GDP超越香港,未来会否预测香港一直都会落后及会否让更多城市超前?香港可以如何保持竞争优势?随着周边的经济都发展得蓬勃,会否加快香港与周边中国城市的经济融合?第二条问题,另外想问问今年看到《财政预算案》有五十亿投放在创科方面,是否为大湾区铺路,未来会否一直增加创科方面的预算?谢谢。
 
财政司司长:多谢你。我们的GDP增长今年来说不错,因为我们实质增长都去到3.8%。香港人口大概七百四十万,与其他城市比较,有些城市它的人口较我们多很多,所以如果你说GDP的总量,它比我们大或追得我们近,这个不出奇,因为它人多。最重要我们自己本身要有持续稳定高质素的增长。至于经济方面会否与周边城市会有一个融合,我在《财政预算案》中有点出,这个经济数个大趋势、大格局,其中一个大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在方面可以说举世触目。它发展到这阶段,超过十二万亿美元的GDP,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是中国一部分,它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策略肯定对我们有很大影响。在这方面,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到机遇,可以乘势而起,所以从经济发展角度,我们一定要理解及掌握内地经济发展方向和策略,然后就着我们自身有甚么优点、有甚么优势和有甚么特色,然后从中间寻找我们的定位和我们发展方向。在经济大格局中,我亦有提到创科这个大潮,其实是锐不可当,不只我们,即使世界其他大经济体都不能排拒这创科大潮,因此我们在创科方面加大力度去投入是很自然的事,亦为我们的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增长点。在这方面,我们和大湾区有一个比较大互补空间,举例来说在深圳他们有较多龙头创科企业,我们科研力量很好,在大湾区亦有其他城市,如果说生产,它在这方面也有优势,所以最重要我们如何在这个大格局找到自己位置,在发展过程中与它们互相有个补足而我们又得到好处,这个是我们的思路。在创科方面的投入,我们都循着这个思路去推动。谢谢你。

(待续)
 
2018年2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3时29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