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在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会议就《长远房屋策略2017年周年进度报告》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
主席:
政府刚于上个月底公布《长远房屋策略2017年周年进度报告》(《周年进度报告》)。以下我会就社会上的一些意见作出回应。
《长远房屋策略》(《长策》)是政府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透过订定一个逐年延展的十年房屋供应目标,政府各部门是可以持续及早开发土地及发展房屋,满足社会的长远住屋需求。
我们留意到坊间上有意见认为政府因为房屋供应量未能达标,而刻意将供应目标维持在46万个单位。我希望在此澄清,这个供应目标是根据《长策》订立的框架所推算,并非因应现时的土地及房屋供应量而订。《长策》的需求推算方法,是基于客观数据来估算各类房屋需求,即住户数目净增长、受重建影响的住户、居住环境欠佳的住户,以及其他因素。当中的推算详情,包括分类数字及数据来源,已在每年公布的《长策周年进度报告》附件中交代。根据最新推算,下一个十年期(即2018-19至2027-28年度)的需求由二○一六年公布的45万7千个单位轻微减至45万5千个单位,经四舍五入后维持在46万个单位。
我们把公私营房屋新增供应比例维持在「六四之比」,体现了政府在增加公营房屋供应方面的承担,同时确保私楼市场的稳健发展,以平衡整体社会对公私营房屋的需求。
有建议指政府应调高公营房屋在总房屋供应中的比例,例如改为70:30,以解决公营房屋供应不足的问题。正如我们在不同场合解释,由于土地供应有限,若进一步调高公营房屋的比例,必然会减少私营房屋的供应,对私人市场的楼价和租金形成压力,或会导致更多人不能负担购置或租住私人单位,这与维持私人市场稳健发展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必须小心平衡公营和私营房屋的发展。
一如《周年进度报告》指出,上述公私营房屋供应比例,以及公屋与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反映现行政策和房屋项目,并不包括政策方向仍有待确立的新房屋项目,例如房屋委员会(房委会)正在检讨的「绿表置居先导计划」(即「绿置居」),以及政府将推出的「港人首次置业先导计划」(即「首置」)。我们会因应相关计划的发展,并会在未来的更新工作中,按实际情况在供应目标中反映政策所带来的最新的发展。
公营房屋供应方面,正如《周年进度报告》所述,若目前我们所觅得的土地能顺利如期推出作建屋之用,估计可兴建23万7千个公营房屋单位,跟十年28万的供应目标仍有所落差。有意见指,政府在每年的公布中均表示十年公营房屋供应量未能达标,认为《长策》没有进度。我想指出,《周年进度报告》所述的2017-18年度起的五年公营房屋建屋量预计达100 300个单位,与过往四个五年期相比,是持续增长。在目前缺乏「熟地」的情况下,我们的确需要更大的努力开发足够土地达致十年建屋目标。事实上,由于首五年期的建屋计划已大致确定,新增的供应量大多会在第二个五年期落实。因此,我们会致力觅地建屋的同时,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谅解亦都同样重要。
亦有意见认为,由于十年公营房屋预计供应量继续低于目标,政府应把过去几年推算的落差加入新的十年供应目标内。就此而言,有意独立成户的市民如因房屋供不应求而未能成事,他们一般会继续居于现有住所或选择迁往不适切居所,因此其房屋需求亦会反映在「住户数目净增长」或「居住环境欠佳的住户」的数目之中,并且在逐年延展的推算过程中计入总房屋需求内。总括而言,在《长策》的推算模式下,并不会因为现时房屋持续供不应求而低估长远房屋需求。我们亦会每年更新需求的推算,以反映最新的情况。
总括而言,政府会按《施政报告》的方针,继续在《长策》的基础上增加房屋供应。
我们欢迎各位议员就《周年进度报告》发表意见。
完
2018年1月9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8时03分
香港时间18时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