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发展局局长就二○一八年一月至三月季度卖地计划会见传媒谈话内容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今日(十二月十八日)就二○一八年一月至三月卖地计划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
 
记者:有提出以公私营协作方式兴建公屋,这方面的考虑进度为何?
 
发展局局长:就这方面,其实明日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会就各种的可能性作出商讨。目前政府在这方面,在传统供租住的公共房屋或居屋外,亦提出了「港人首置上车盘」,发展局负责第一期「港人首置上车盘」的土地供应。之前都说过,我们在安达臣道觅得一块土地可以做这功夫。该幅土地何时可以供应,我们觉得可在下年的下半年推出。但就「港人首置上车盘」的各种细节,例如谁能申请、资格为何、转售限制为何等,现时运输及房屋局的同事正牵头讨论。若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消息,我们会适时向大家公布。
 
记者:在启德方面,卖地表中有八幅土地尚未推出,是否不想发展商推高地价,想楼市回调后才推出土地?另外,本来全年目标为一万八千伙,但现在已有超过二万伙,下年订立目标时会否更进取?
 
发展局局长:我会从几方面讲解。其实一万八千个私人房屋单位供应目标,是由十年期的《长远房屋策略》出来的。换句话说,并非因应房屋的价格或土地供应的难易度,而是基于十年期《长远房屋策略》,其按社会的需要,认为每年需要提供一万八千个单位的私人房屋土地供应,这是第一点。
 
  关于启德的情况,若大家有跟进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的讨论,便会知道我们没有特意扣起土地。启德的分区计划大纲图正由城规会处理。一般而言,我们在卖地时,会先完成分区计划大纲图才把土地推出,情况就是这样。
 
记者:未来推出启德土地的步伐会是怎样?
 
发展局局长:其实是这样的,若你回看今年年初,今年二月我们公布二○一七至一八年度卖地表的28幅土地,当中包括你方才提及位于启德的一些用地。按以往做法,如果有些用地,例如一些具潜在供应能力的用地,我们把它们放在卖地表,但不代表该年一定能够推出,因为有不同工序要做。一般而言,若不能在该年推出,我们会把它们滚存到二○一八至一九年度的卖地表,启德该数幅用地的情况会是一样。当然,未来还是要视乎城规会规划过程的处理结果如何。
 
记者:有哪些潜在可供应作住宅用途的用地?
 
发展局局长:其实我们多次提及,从2013年《施政报告》开始,至2017年《施政报告》,我们透过改划(改划土地用途),这是我们的短、中期措施,觅得超过210幅土地,大概可为香港带来31万个楼房供应。当中,有190幅是在较早前觅得的,可提供25万个住屋单位,当中七成是作公共房屋用途。在今年第一次的《施政报告》,即由梁特首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到,我们另外觅得26幅住宅用地,提供6万个住宅单位,25万加6万就是31万个单位。在该6万个单位当中,其实超过八成是作公共房屋用途。
 
  在中期措施方面,我们会有新发展区,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元朗南,以及我们很感谢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刚刚拨款进行填海工程的东涌,加起来可提供22万个住宅单位。在公私营房屋的分配方面,我们大概可跟从目前《长远房屋策略》的建议,就是60:40(公私营房屋供应比例)的分配。
 
  就更长远的措施方面,《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提出了不同的可能性,包括两个策略增长区。东大屿都会涉及大约八至十平方公里的填海,可居住人口约有40万至70万,亦有潜力作为香港继中环、观塘后的第三个商业中心区。在新界北方面,视乎交通配套,根据《香港2030+》,可居住的人口大概由25万5千至35万5千。所以,我们在短、中和长期方面也有不同的布局。当然,我们亦寄望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他们正就不同方案进行讨论,到下年第二季便会进行公众参与,希望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可向我们提供另外的建议。就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工夫,若他们认为我们在某方面可做得更好,我们也希望听到意见。
 
记者:本报的调查发现,很多发展商在农地转住宅项目获得的利润,实际达到29-105%,远远超过政府订立20%的标准。面对地政总署估价失准,政府有没有实际的补救措施或时间表等,以免公帑流失?
 
发展局局长:让我讲清楚目前的做法,亦感谢你的问题。地政总署有一个九人专家组负责估价,他们评估市场价格,评估是以估价当时为准。我不评论有关报道,但若任何人以多年后发展商卖楼时的利润与地价作对比,我觉得未必合适,因为市场价格可升可跌,当地政总署专家估价时,是以当时大家同意补地价一刻的市场状况为准。在几年后卖楼时,近年香港地产市场好,很多时候楼价上升,但过往亦有时间是地产市场不景,楼价下跌,而损失亦是由发展商自行承担,所以我们觉得目前的做法行之已久,亦非常有效。
 
记者∶有关推地目标,来年的目标会否高过2万,还是用今年的目标?
 
发展局局长∶我再简单解释一次,每一年,无论是公营房屋还是私营房屋的供应目标,是来自运输及房屋局的十年期《长远房屋策略》。如果大家一直有跟进发展,一开始的时候(供应目标)是48万个单位,后来有调整过,到现在私营房屋加上公营房屋是46万个单位,当中的比例是60:40。换句话说,过去十年每一年(供应目标)是提供4万6千个单位,私营房屋是1万8千个单位,租用公营房屋加上居屋是2万8千个单位。因此,刚才我回答你,指每一年的目标是由此而来的,并不是看楼价或该年觅地的难易度。在此我也说一说,其实每一年造地都需要克服大量挑战,因为例如我们觅得土地,觉得可以提供25万或6万的房屋供应,土地不会自行变成可以建屋的地皮,之后仍有大量工夫要做,包括技术研究、制图予城规会、及后的土地平整工作、以及交通基建或铺设其他与水和污水有关的基建,土地最终才能提供房屋。所以,这就是为何我们不停说工作是刻不容缓,是艰巨的。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1时23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