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被呈报的整体吸毒人数下降但年轻成年人吸毒问题仍然需予关注(附图)
********************************
  禁毒常务委员会在今日(十二月十五日)举行的季度会议上,检视了二○一七年首三季本港的吸毒情况。被呈报的整体吸毒人数继续下跌,但年轻成年人的吸毒问题仍然需要予以关注。
   
  根据药物滥用资料中央档案室(档案室)的最新统计数字,二○一七年首三季被呈报的整体吸毒人数较二○一六年同期下降21%(由7,005人下降至5,499人)。首次被呈报的吸毒人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9%(由1,609人下降至1,146人);当中超过一半(51%)为二十一至三十五岁的年轻成年人,显示有需要继续关注这个年龄组别的吸毒问题。
     
  被呈报的二十一岁以下吸毒人数下降19%(由433人下降至351人),当中首次被呈报的人数则下降15%(由296人下降至252人)。     
   
  档案室的最新统计数字亦显示,首次被呈报的吸毒者的「毒龄」(即由初次吸毒至被档案室呈报机构呈报的时间)中位数为四年,而二○一六年的中位数为4.6年。
   
  二○一七年首三季被呈报的吸食危害精神毒品人数及吸食麻醉镇痛剂人数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29%(由4,445人下降至3,165人)及10%(由3,456人下降至3,106人)。在首次被呈报的个案中,吸食危害精神毒品的人数(1,014人)远超吸食麻醉镇痛剂的人数(136人),反映吸食危害精神毒品的情况仍然普遍。
   
  在被呈报的整体吸毒人数中,海洛英仍然是最常被吸食的毒品;被呈报的吸食人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0%(由3,454人下降至3,105人)。
   
  甲基安非他明(俗称「冰毒」)继续是最常被吸食的危害精神毒品,被呈报的吸食人数下降33%(由2,065人下降至1,374人)。其他主要危害精神毒品的吸食人数均录得跌幅,包括三唑仑/咪达唑仑/佐匹克隆(俗称「白瓜子」/「蓝精灵」)(由811人下降至719人)、氯胺酮(俗称「K仔」)(由1,127人下降至507人)、大麻(由383人下降至295人)、咳药(由350人下降至196人)、硝甲西泮(俗称「五仔」)(由21人下降至20人)及「摇头丸」(由45人下降至19人),而可卡因则录得升幅(由629人上升至655人)。
   
  档案室二○一七年首三季的统计数字已载于保安局禁毒处(禁毒处)网页(www.nd.gov.hk)。
   
  禁毒常务委员会主席张建良医生说:「虽然被呈报的整体吸毒人数下降,但过半数的首次被呈报个案为年轻成年人,情况值得关注。我们会继续与不同团体和机构合作,包括在学校、职场及年轻成年人常到的场所推出预防教育及宣传项目,加深他们对毒品问题的认知,特别是有关『冰毒』、可卡因及大麻等危害精神毒品的祸害。因应新媒体日趋普及,我们亦会加强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手机应用程式及受欢迎的网站向这个目标群组宣传禁毒信息。」
   
  圣诞及新年假期将至,禁毒处和禁毒常务委员会将加强禁毒宣传工作。在今日会议后,张建良医生、禁毒常务委员会禁毒教育及宣传小组委员会主席狄志远博士、禁毒专员陈咏雯,联同湾仔区扑灭罪行委员会主席李诚权和副主席钟丽金及香港警务处署理湾仔分区指挥官陈华刚,到铜锣湾百德新街行人专用区,向市民派发禁毒宣传单张及纪念品,提醒大众在欢度佳节时要远离毒品。
   
  陈咏雯说:「年轻人在享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余要提高警觉,切勿因为好奇或朋辈压力而尝试毒品。受毒品问题困扰的人士可透过禁毒处的二十四小时热线186 186或即时通讯服务98 186 186求助。禁毒处亦会于未来数星期在公共交通工具、娱乐场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等加强禁毒宣传。」
   
  参与今日宣传活动的其他嘉宾包括禁毒常务委员会委员陈永坚、陈文浩、范凯杰、许涌钟及陈祖恒;禁毒常务委员会禁毒教育及宣传小组委员会委员潘庆辉及容慧心;及湾仔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周洁冰博士、李文龙及杨嘉成。
 
2017年12月1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31分
即日新闻  

图片

保安局禁毒处和禁毒常务委员会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在铜锣湾百德新街行人专用区举行禁毒宣传活动,提醒大众在圣诞及新年假期保持警觉,远离毒品。图示出席活动的嘉宾禁毒常务委员会主席张建良医生(右三)、禁毒常务委员会禁毒教育及宣传小组委员会主席狄志远博士(左三)、禁毒专员陈咏雯(左二),湾仔区扑灭罪行委员会主席李诚权(右二)和副主席钟丽金(右一)及香港警务处署理湾仔分区指挥官陈华刚(左一)。
禁毒常务委员会主席张建良医生(右)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在铜锣湾百德新街行人专用区出席禁毒宣传活动,向市民派发单张及纪念品。
禁毒专员陈咏雯(中)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在铜锣湾百德新街行人专用区出席禁毒宣传活动,向途人派发单张及纪念品,提醒他们在欢度佳节时要坚决拒绝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