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答问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七月五日)上午在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的开场发言:

主席、各位议员:

  早晨。首先,我要感谢梁君彦主席安排我在就任行政长官后,第一时间来到立法会出席答问大会,接受各位议员的提问。

  立法会这个会议厅,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过去十年,我先后以发展局局长和政务司司长的身分经常出席会议,并坐在官员席的位置向议员解释政府政策,回应议员质询,争取议员支持。

  事实上,我和立法会打交道始于二十年前,亦即是回归那一年。一九九七年八月,我出任库务局副局长,亦即是今日的副秘书长,其中一个职责,就是协助议员审议由政府提出的财务建议,亦即是今日大家看到坐在财务委员会主席隔邻那位官员。当时的财委会主席是夏佳理先生,他曾经公开表示过,我担任这个位置期间是会由于出席官员没有办法有效地回答议员的提问而主动收回政府的文件,容后再议。当然那时候亦甚少有议员「拉布」这个现象;行政立法关系相对良好;官员和议员,以及不同党派议员在议会内外都能够互相尊重,对事不对人。夏佳理先生、陈智思先生、罗致光博士、刘千石先生等当时的立法会议员,我们大家都是亦师亦友,到今天仍然是好朋友。

  我曾经公开说过,我喜欢去立法会。这个并不是「卖口乖」,因为这里是议事、论事,为市民做事的地方。看到过去几年的内耗、斗争,剑拔弩张的情况,我是感到有些伤心。听到公务员同事有时苦笑地问,提到自己要等多少次财委会会议才能够进入房内去谈自己的议程,我感到痛心。看到因为行政立法关系欠佳,官员和议员缺乏互信,而拖慢政府落实政策的速度,我感到担心。但是我不灰心,因为我仍然深信绝大部分议员和官员都是心爱香港,都愿意为目前这个困境找出路。

  我在竞选期间常用的口号是「关心」、「聆听」和「行动」。我认为在部分市民感到焦虑迷茫时,我首要的任务是团结社会。因此,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是我和管治团队的重要工作。这个当然亦包括积极联系各位立法会议员,希望我今日出席答问大会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带来一个好的开始。

  在接受议员提问前,我想就两个议题说一些说话,分别是改善行政立法关系和怎样运用教育的新资源。

改善行政立法关系

  我十分重视改善行政立法关系,《基本法》订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和立法机关各自的职权。我尊重立法会的角色,亦认同立法机关对于行政机关监察,是可以发挥良好管治的作用。我明白不同议员的立场及观点难免有差异。但我期盼未来五年大家能够以理论事、以民为本、为市民谋福祉的前提下,有更多积极和正面的沟通和互动。

  我知道要改善行政立法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但在不少议题上,特别是民生、经济方面,不同政治立场的议员都有很多合作的空间。我诚意邀请各党派议员,在不同的议题上与政府共同努力化解分歧,建立互信,建设香港。

  作为行政长官,我会率先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与各党派议员建立恒常的沟通机制,为改善行政立法关系打好基础。我在当选的第二日,就和梁君彦主席会面,告诉主席我这个期望。其后数星期我也开始约见立法会不同党派的议员。我很感谢各个政党和议员积极回应,大家坦诚交流。

  第二,是接受部分议员的提议,把一年一度的行政长官发表《施政报告》提前回到立法会年度会期的第一次会议。这个好处将会令到立法会议员在辩论年度的《施政报告》和年度的《财政预算案》的时候能够更聚焦。因此,我将在今年十月在立法会发表我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向市民阐述我的施政蓝图。我认为这个安排能够让议员在立法年度开始的时间,更方便可以审视行政机关未来一年施政方向和工作计划。

  由于现在距离十月只得三个月,时间较为仓卒,或许难以安排配合《施政报告》的全面谘询。幸好我在政纲中已经按着竞选期间收到的各界意见,承诺推行和检讨多项政策,而我在候任期间亦广泛与各界接触,听到不少甚具建设性的建议。我会以此为基础,继续聆听意见,在《施政报告》为不同政策范畴制订措施,确立施政重点,特别聚焦于我在竞选期间提出的三大范畴,即是教育、土地房屋和经济发展。

  第三,是增加行政长官出席立法会接受议员提问的频率。我知道立法会正就此和其他议事规则进行研究,我会积极配合议员的建议,并就此继续和立法会主席沟通。

  第四,是以身作则,要求所有政治问责官员多与立法会议员互动,多认真听议员的意见,游说的工作要亲力亲为,不能够假手于人。我这个要求在第一个工作天,亦即是这个星期一,已经与司局长在我们的会议上说得清清楚楚。

  各位议员,跟着我想向大家交代有关教育新资源的工作。

教育新资源

  教育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议题。正如我在竞选政纲提到,人是香港向前发展的最重要元素,而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因此,投放政府资源在教育上,是我们对未来意义最大和回报最高的投资。在二○一七至一八财政年度,特区政府的教育拨款总额为875亿元,其中经常开支占786亿元,占整体政府经常开支百分之二十一点二,事实上是比回归初期的百分之二十五为低。考虑到教育界面对的各种问题,我在选举政纲中提出即时增加每年50亿元的教育经常开支。

  至于如何具体运用这笔额外资源,我承诺与教育界和其他持份者商讨,一起解决问题,建立共识,在迈向优质教育的路上同行。过去三个月,我和我的同事与教育界不同团体和代表会面,就如何具体运用这笔额外资源聆听他们的意见。除教育界代表和团体外,不少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亦直接向我表达意见。尽管大家的诉求及建议各有不同,但持份者普遍同意,应该是按缓急优次,部分措施需要优先落实。今天,我会向大家阐述有关运用这笔额外拨款的第一阶段建议。这一批措施涵盖幼教、中小学、特殊教育和专上教育。

专上教育

  首先是专上教育,在上一届政府,我担任政务司司长,同时出任扶贫委员会主席。我非常关心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情况。我深信,教育是促进社会向上流动最有效的方法。事实上,政府在二○一六年发表的《2015年收入流动性研究》结果,已经充分反映这一点。不过,现时政府资助的学士学位课程名额,再加上两年前推出的「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的资助学额,无法满足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考获「3322」成绩,亦即是达到大学最低入学门槛的学生要求。在二○一七/一八学年大约52 000名中六毕业生当中,估计约有6 600名这类学生,换句话说,是考到「3322」这个成绩,但未能够可以进入我刚才说的资助学额。这批毕业生部分会选择修读自资院校的学士学位或副学位课程。另一方面,不少修读副学位课程的学生有志继续进修,但对他们来说,现时公帑资助的衔接课程学额并不足够。这一批有志求学的青年人面对沉重的财政负担,即使可以申请政府为学生提供的津助或贷款,但仍为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带来焦虑和困难。因此,我建议由二○一七/一八学年开始,向在本港修读合资格院校开办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而成绩达标,亦即是说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考获「3322」成绩的学生,提供每年30,000元的免入息审查资助,这项建议涵盖升读衔接学位的副学位毕业生。此外,我建议向到内地升读学士学位课程的香港学生同样提供免入息审查资助,每年5,000元。预计大约39 000名学生可以即时受惠,具体资格准则稍后教育局局长会另行公布。

中小学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很多校长和老师都向我提出增加教席的需要。事实上,由于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期望日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差异亦越来越大,学生的情绪、行为亦需要更加关注,教师的工作日益繁重。过去数年学生人口的升跌,加上向学校提供的部分有时限现金津贴期满,更令教师的工作环境出现不稳定情况。我相信,为教师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教学环境,能产生正面作用,提升教学质素,而学生亦会从中受惠。我选举政纲内有关教育的章节,以「优质教育 专业领航」为题,正是要指出教师专业的重要性。因此我建议由二○一七/一八学年起,公营中小学(包括特殊学校)的「教师与班级比例」划一增加0.1。以一所30班的学校为例,学校会增加三个常额教席。新增的常额教席全部属于学位教席。提高「教师与班级比例」0.1的建议如果顺利落实,可以即时令学校的教学编制增加2 350人。面对我刚才说的工作环境不稳定的现状,我必须在这里强调,政府在尊重「校本管理」的同时,会强烈期望学校给予现时已经在学校工作的合约教师和超额教师填补这些新增的常额教席,为我们的教师提供稳定的工作和教学环境,吸引年轻优秀并具教学热诚的人才在教师专业团队服务,提升香港的教育质素。

  我关心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同学,会增加对融合教育的支援,以及找出须予改善的地方。今次额外拨款的第一阶段建议,会先行把扶贫委员会在二○一五/一六学年通过关爱基金推行的「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英文简称的「SENCO」试验计划恒常化,由现时覆盖124所试验学校,按着培训工作是否到位,在三年内分阶段扩展至所有公营普通中小学。这项建议会为学校增加840个额外的常额教席。

  此外,我亦关注特殊学校教师和专职人员的人手及资源。我建议因应不同类别特殊学校的需要,分别提供协助课程发展的教师、额外的专职人员,以及额外的医疗情况复杂支援津贴,让学校可以更全面照顾有需要的学生。

  除教学人才外,很多学校亦向我表示,希望加强学校的资讯科技人手支援,以实践电子学习,同时推行各项与资讯科技有关的措施。在谘询业界后,我建议向学校提供每月25,000元的经常现金津贴,加强所有公营中小学(包括特殊学校)的资讯科技人才。这项建议是可以为市场创造大约1 000个资讯科技人员的就业机会,促进资讯科技业的健康发展。

幼稚园教育

  跟着是谈幼稚园教育,由二○一七/一八学年起,政府会落实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向合资格的本地非牟利幼稚园提供直接资助,让幼稚园为所有三至六岁的合资格儿童提供半日制优质教育服务。

  我在选举政纲提出,为幼稚园教师订立薪级表。背后的理念跟我刚才谈有关中小学的建议一样,就是为教师提供稳定的工作和教学环境,有助提升教学质素。不过,幼稚园教师薪级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对于即将推出的幼稚园资助计划是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我与幼稚园界别讨论这项建议时,已解释设立薪级表是涉及根本性地去改动已经确立的免费优质幼稚园资助模式,会延误新政策的落实。我们亦要考虑保持幼稚园运作的灵活性,以确保办学质素。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时间详细研究这建议及搜集有关数据,并与业界详细讨论这问题的解决最好方法。

  在现阶段,我们会先提出两项优化建议:第一,由二○一八/一九学年起,每年调整与幼稚园教学人员薪酬相关的资助,不会以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作为调整基础,而改为按每年公务员薪酬调整幅度作调整;第二,将为期两年的过渡期津贴延长三年至二○二一/二二学年,即合共为期五年,确保参加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而聘有资深教师并参照计划中薪酬范围提供较高薪酬的幼稚园,可以挽留这些教师。

  另外,在今次与教育界讨论的过程中,我收到一些意见,要求恢复发放「中、英文广泛阅读计划津贴」。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阅读不但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还可提升个人的修养和质素。但我没有把这项建议包括在今次向立法会提交的措施内,因为这项津贴的数额有限,学校应该有足够的资源购买图书。我反而认为单靠学校为学生购买图书,未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目前,教育局推动阅读的措施不少,例如鼓励学校善用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机构的设施和阅读计划;与香港教育城藉阅读约章和e悦读学校计划推广阅读风气;每年亦与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举办「响应世界阅读日」等。为进一步扩阔学生的阅读面,以及培养他们喜爱阅读,我已经要求教育局与学校持份者商讨更富创意、更有趣味和更具持续成效的阅读推广措施。如果有需要,我乐意向学校提供所需的额外资源。

  以上一系列的建议涉及每年额外大约36亿元经常开支,以及为幼稚园提供多三年过渡补贴而涉及的额外非经常开支大约七亿元,而二○一七至一八财政年度所需的额外拨款为22亿5,300万元。由于立法会已经通过二○一七至一八财政年度预算案的拨款,如果要在二○一七/一八学年,亦即由今年九月起落实上述建议,我们便须在本立法会年度完结前获得财务委员会通过额外拨款。正如我早前提到,尽管教育界就如何运用额外的50亿元经常拨款提出了不同诉求及建议,但持份者普遍同意,上述各项措施属优先项目,有迫切性在二○一七/一八学年推行。教育局局长会在七月十日(即下星期一)谘询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向委员会介绍各项建议的详情。我衷心希望财务委员会各委员能尽快通过这笔额外教育拨款。

  今天虽然谈的都是开支和拨款,不过我想强调,教育是竭诚尽心的事业,单靠钱的投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增加教育经常开支的即时行动,只是我计划中为下一代改善教育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政府仍然会考虑在以下八个范畴作进一步研究,推出相关措施,包括:

  第一,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建立教学专业阶梯,既认同教师在某科目的专长,亦鼓励专注教授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等,并研究学位化教师政策;

  第二,检视课程安排,加强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世界视野、提供学生多元发展机会,包括文化、艺术、体育、STEM等,并启发学生的创新意念;

  第三,检视全港性系统评估制度和校本评核,改善教与学水平;

  第四,推广职专教育,配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并透过加强商校合作,应付香港人力需求;

  第五,探讨自资专上教育院校的角色和定位;

  第六,厘清教育局与办学团体及学校的关系,落实「校本管理」,为教育界「拆墙松绑」,腾出更多教育政策研究和交流的空间;

  第七,重视家长教育和改善家校合作,并藉此减少过度竞争的文化,照顾儿童的健康、愉快成长;以及

  第八,增加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界别在研究及兴建学生宿舍方面的资助。

  我先前说过,在很多议题上,不同政治光谱的议员和持份者也有合作的空间。教育正是其中一个起点。教育的成功,有赖所有关心下一代的人共同努力。我期望教育新资源的方案获得各位立法会议员的支持,在教育事务委员会讨论之后,财委会可在暑假休会前通过相关拨款,配合在二○一七/一八新学年,开展部分措施。

  主席、各位议员,我很高兴今天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我希望再一次诚恳地重申,行政和立法机关需要建立长期及积极沟通的新关系。我相信日后仍有很多共同关注的事项需要和各位议员沟通,我期待在互相信任的新基础下,大家为香港做实事,为市民解决问题。

  多谢大家。
 
2017年7月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35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在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