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布鲁塞尔市标「撒尿小童」一同庆祝香港特区成立二十周年(附图)
******************************
  布鲁塞尔17世纪初的喷泉铜像,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市标——「撒尿小童」于六月三十日(布鲁塞尔时间)星期五再次披上香港服装,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的一连串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香港驻欧洲联盟特派代表林雪丽,在布鲁塞尔民俗艺术组织支持的重点庆祝活动揭幕仪式上表示,香港非常珍惜与布鲁塞尔和比利时人民的紧密关系。她感谢在这次活动中一同主持仪式的布鲁塞尔市的代表,以及该市过去二十年来对香港的不懈支持。 

  林雪丽说:「这套香港服装是两座城市之间友谊永固的象征。」 

  这套香港服装由香港驻布鲁塞尔经济贸易办事处于二○一二年赠予布鲁塞尔市,旨在向大众传达一个正面信息,香港是一个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都会。这套香港服装的设计融合着突显香港中西汇萃的特征,配有香港特区飞龙图案及彩色丝带的黑色中式上衣,搭配一条时髦的黑色牛仔裤,衬上白色鞋带的红鞋。最后,香港服装还包括一副象征科技驱动现代城市生活的平板电脑。

  香港无伴奏合唱剧团「一铺清唱」在主礼嘉宾致辞后演出三首曲目,包括为庆祝香港特区成立二十周年而编写的《香港‧我家》, 以及《赛马》和《镜中人》等。

  为维护和促进布鲁塞尔民俗艺术的「撒尿小童铜像之友会」成员,亦即席演唱「撒尿小童之歌」。林雪丽随后在群众热烈的掌声中,为「撒尿小童铜像」的香港服装主持揭幕仪式。

  根据当地的节日习俗,喷泉须先以水洒向人群,然后才为宾客奉上啤酒。

  「撒尿小童」是一个58厘米高的青铜喷泉雕塑,描绘一个赤裸的小男孩,站在六英呎高的石基上向喷泉水池小便。根据历史记载,这里市内著名的大广场附近在一三八八年之前有一个石雕像。在一六一九年,布鲁塞尔市委托雕塑家Jerome Duquesnoy创造一个青铜版本。直到19世纪,「撒尿小童」在饮用水的分配网络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由17世纪末开始,这座雕像在布鲁塞尔居民生活中日益重要,逐渐成为布鲁塞尔民间传统的珍贵象征,体现了布鲁塞尔人民无畏的精神和敢于自嘲的气魄。

  向「撒尿小童」捐赠童服,并在特殊的日子加以装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众所周知,在18世纪,「撒尿小童」每年至少装扮四次。时至今日,「撒尿小童」一年内会在指定日子共装扮130次,并会经常收到新衣。「撒尿小童」的衣柜现已拥有超过900套衣装,全被珍存在布鲁塞尔市博物馆的专设大楼内。游客可透过多媒体数据库参观这位著名小男孩的整个衣柜。

  「撒尿小童」穿着香港服装一天后,归还博物馆。「撒尿小童」上一次穿上这套香港服装是时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在二○一五年十月访问布鲁塞尔期间。

  此次活动得到比利时香港协会的支持。该会自一九八六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推动比利时和香港的友谊。
 
2017年7月4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时42分
即日新闻  

图片

布鲁塞尔17世纪初的喷泉雕像和市标——「撒尿小童」穿上香港服装,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父亲为小男孩在世界著名的喷泉雕像兼布鲁塞尔的珍贵市标前拍照。
香港驻欧洲联盟特派代表林雪丽(左二),与香港首个专业无伴奏合唱团「一铺清唱」(前排)合照,并与布鲁塞尔市议会代表(右二)握手。同场为香港驻布鲁塞尔经济贸易办事处副代表蔡敏君(左一)和「撒尿小孩铜像之友会」代表(右一)。
「撒尿小童」会在特别的日子以一种被称为法鲁的布鲁塞尔独有的啤酒代替水以款待宾客、旅客和游人。
群众聚集欣赏「一铺清唱」表演重新编曲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主题曲《香港‧我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