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行政长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主要官员任命记者会谈话全文(二)(附短片)
********************************
候任政务司司长: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我十分荣幸得到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提名以及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的政务司司长。这是我四十五年公务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使命,确实任重道远。
我与候任行政长官共事多年,合作无间,在人口政策、扶贫、安老和助弱等重大民生议题上都有相同的施政理念。作为新一届政府的政务司司长,我在未来五年会竭尽所能,坚定不移地严格按照《基本法》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并秉持候任行政长官多创新、多互动和多协作的施政理念,辅助她落实政纲,致力改善民生、纾解民困,以及促进社会向上流动,把香港建构成为一个和谐关爱、共融宜居的亚洲国际大都会。
我明白社会对新政府的期望。我承诺会努力维护香港的核心价值,积极改善行政与立法机关的合作关系,加强统筹和协调跨政策局及跨部门的政策工作,提升施政效率,带领公务员团队为市民服务。我亦会继续为香港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抓紧当前的新机遇,推进与内地的交流和合作,与国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粤港合作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升香港的长远竞争优势。
作为政务司司长,我会以多关心、多聆听、多行动的积极态度,回应社会的诉求和需要,并致力协助候任行政长官落实其政纲内的四个施政重点:
(一)改善民生,包括提升民生设施、减轻市民的生活负担、巩固和提升医疗系统及服务水平,为基层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提升公务员士气,包括检视各行政程序,致力简政放权。
(三)培育人才,包括成立由我出任主席的「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协助金融、医疗和航运等不同行业培育人才,提升业界人士的专业性与认受性;以及
(四)促进青年发展,包括成立由我主持的「青年发展委员会」,致力解决青年在学业、事业和置业方面的困难,并增加青年议政、论政和参政的机会。
我也藉此机会衷心感谢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先生在过去五年的支持和信任,在扶贫、安老和助弱方面给予我很大空间及资源去落实一连串政策和措施。我也要感谢问责团队及公务员同事多年来的支持和鼓励。
我期待在未来五年与新问责团队和全体公务员并肩而行,为香港市民服务,推动香港向前迈进。
候任财政司司长:各位市民、各位传媒朋友,我感到非常荣幸得到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提名,并且获得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在新一届政府继续在财政司司长的岗位服务香港社会和广大市民。
同一时间,我亦知道财政司司长肩负极其重要的责任。在未来五年,我的工作有三大目标。第一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我会竭尽所能,维护香港的金融稳定,优化我们的营商环境,推动支柱产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创新科技,支援优势产业和新产业的发展,务求令香港的经济多元发展,让各阶层市民可以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让青年人可以有更多优质的就业选择。
第二是投资未来,建立一个更加宜居、更加方便、更有效率、更具竞争力的香港。我会继续投资基建,增加土地供应继续会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特区政府的团队会继续努力不懈,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满足住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希望全港市民会继续支持我们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我会努力维持稳健的公共财政,并同时灵活运用公共资源,迅速回应社会的诉求,让各项利港惠民的政策和公共服务得以推行,建设一个公平公义、关爱共融的社会。
各位朋友,香港是小型的经济体,但过去数十年,这个城市成就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香港人凭着「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坚毅不屈、灵活变通的精神,成功克服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面对激烈的挑战和竞争,我们仍然有很好的竞争力,我们不应妄自菲薄,但亦不能守旧因循。我们必须认清环球和区域隣近地区的发展大势,保持远大的眼光,不断提升自己、勇于创新,并积极主动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新机遇,多元发展经济,创造优质就业、造福市民。
请容许我以英文简单重复一次我刚才的说话。
候任律政司司长:各位香港市民、各位传媒朋友,我亦非常荣幸可以以律政司司长的身分,继续服务香港。我非常感谢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的提名,亦感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我为下一届特区政府的律政司司长。
我相信在这里无人会质疑法治的重要性。作为律政司司长的首要职责,就是维护法治,这项工作亦会是我和律政司最重要的工作。法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无人可以凌驾法律,包括政府亦不可以凌驾法律,因此,我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责是向政府提供意见,确保政府政策和相关行政措施不会超越法律规范和权限。正如我以往在不同场合说过,为维护公众利益,以及作为公众利益守护者的角色,有需要时我会毫不犹疑地,从法律及专业的角度向政府或政府的同事提供独立的法律意见。
我工作的另一个重要范畴,是有关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中心的地位。过去约五年,我们一直与相关持份者紧密合作,一同巩固香港在这方面的竞争力。虽然香港在区内面对相当的竞争,但无论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或其他范畴,我们都会继续致力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中心的地位。
多谢大家。
记者:想问袁国强司长,大家都知道你是因为想完成处理高铁「一地两检」的问题才继续留任,你有否为自己设定一个限期,何时之前会走?因为大家都知道你在外面已经租了办公室,准备重操故业,好像犠牲很大。另外,外间估计高铁「一地两检」很大机会遇到司法覆核,会否最后是因旷日持久的工作而走不了?
候任律政司司长:我当然留意到传媒的报道中,有很多不同的讲法,有人说我未必会做足五年,甚至乎在这方面定下一个时限。但在我的角度而言,工作的时间有多长,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一日在这个位置,作为香港特区政府的律政司司长,我会尽量做好这个职责,当然其中一个将要处理的事情,就是继续处理「一地两检」这方面的工作。当然,在处理任何具争议性的事项时,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事情,包括会否遇到法律上的挑战。其实司法覆核是香港市民在《基本法》之下,在我们的法律制度之下拥有的权利,亦是我们作为特区政府在制订一个政策时,我们要避免政策在法律上有问题。所以其实不只「一地两检」,而是所有事情,正如刚才我所讲,我其中一个职责是给予独立的专业法律意见,希望确保我们特区政府所有的政策、所有行政行为,或者透过立法会所引进的法例均符合法律,或者在政府的权限之内。多谢。
记者:司长,你好。想问陈司长。因为外界有个说法,因为有中联办的支持你才可以留任财政司,想问问这个说法是否属实?第二,便是刚才林太都有提到公共财政方面都会继续审慎的原则,其实用这个说法的话,便会与过以往曾俊华做的时候的原则有什么分别?或者你自己的理财新哲学又会是怎样?谢谢。
候任财政司司长:很多谢你。我很多谢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提名我继续在财政司司长这个岗位服务香港,为市民大众做事。在未来这几年,我会全力辅助她施政。
在公共理财方面,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可能大家都会注意到我在当中阐述了我公共理财的概念。基本上有三个。第一个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第二个便是投资未来、宜居宜业;第三个便是关爱共享,建立一个公平公义的社会。其实你留心看看《财政预算案》中所阐述的理财概念,其实和林太在她竞选时候的政纲有很多地方是不谋而合的。譬如她有提到在税务上,科研开支扣税应该给多些,例如双倍的扣税。在《财政预算案》中,我都有提出成立一个税务政策组,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便是探讨以税务作为一个手段,去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创科方面的发展。
此外,政纲有提到政府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其实在《财政预算案》中,我们都是提出类似概念,而在《(财政)预算案》中我讲到我们的财政盈余时候,亦表达了以我们特区政府今时今日的财力,我们是可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同时间大家看到我今年处理《(财政)预算案》的盈余,我是将盈余八、九百亿是分配到一方面是安老设施、伤残人士的院舍、社区体育和社区设施、教育,以至于创新科技,而没有选择再将这些钱放入未来基金,所以在这方面我希望大家对我们有信心,正如我刚才和大家提及一样,作为财政司司长我会灵活运用资源,是适时将资源用到政府各个政策及公共服务,回应市民的需要,是造福社会。多谢你。
记者:关于袁司长,刚才你提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时,提到你的身体状况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但你也没有正面讲到你的身体状况很好,可否直接讲讲你现时的身体状况如何?另外就是「一地两检」的问题,由二零零九年已经开始讲高铁「一地两检」的问题,到现时仍未能讲到如何解决《基本法》第18条全国性的法律不能够在香港实施的问题,其实现时到底有何进展令你可能做一年、两年之后,便可以解决到,然后离任重回自己的业务?
候任律政司司长:多谢你的问题,至于我是否可以正面地讲我现时身体是否很好呢?很可能最合适回答这个问题的未必是我自己。我亦相信如果我问你,你现时的身状况是否最好呢?我不知道你会如何回答。我想「最好」、「很好」,还是「一般」,也不会影响我现阶段或往后阶段履行我的职务。就「一地两检」的问题,当然如我刚才所讲,我们绝对理解香港市民或香港社会关注「一地两检」事宜,因为整个高铁和往后的清关事情会直接影响高铁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或者对民生方面的效益,亦直接影响往后香港的经济发展和其他相关事宜。所以香港社会关心这个问题,是绝对可以理解,但正如我和其他政府官员以前也讲过,就是「一地两检」这个问题涉及的相对上是复杂和需要小心处理的一些法律和运作上的问题,包括刚才你提到的《基本法》第18条,究竟我们如何处理,这个无可否认是我们需要处理,亦需要找一个合适包括符合《基本法》的一个答案。现阶段我们认为不是最合适向香港社会交代我们的想法,但是我们会尽快找一个合适的时候,向香港社会和向立法会详细交代我们的想法,以及我们往后会采取的,或希望采取的一些步骤。多谢。
记者:你好,张司长。想问两个问题,第一点就是你做了劳福的范畴很多年,现在有一个新的由政府以外入来的罗致光,你会如何评价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以及下一届究竟他的政策除了延续现届譬如扶贫、劳工方面之外,会否有新思维、新东西?另外第二个问题,想问一年前候任特首在访问时说过,她希望成为第一个可以做足整个任期的政务司司长,但结果都是做不完,想问你会否有这个目标?
候任政务司司长:多谢。第一个问题,罗博士是候任劳福局局长,我们和他已认识了很久,大家在扶贫的范畴合作无间,他亦多年在政府很多会议、不同层面在社福方面给了很多意见。我相信在福利政策方面,CK不应该有大问题,因为他是关爱基金的主席,亦是扶贫委员会的成员,以前亦「坐」了很多福利的谘询委员会,亦担当一些研究顾问,例如我们现在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其中一个主要的顾问团成员都是罗博士,所以他在这方面驾轻就熟。
劳工方面,我相信他很快便会「上手」,反正这两项的范畴,我过去九年半我都有涉猎,我仍然作为司长,大家一起协作,无分彼此,我们一个团队,一定打出一个队型去处理好这个问题。
至于你问我会否做毕政务司司长任期,我当然对自己有信心,我已开始做了接近五个半月,再加上五年,我希望有五年多的任期,届时我便完成有五十年不变服务香港市民的心、半个世纪服务市民,我相信这个纪录不容易可以做出来,所以我很多谢、很感激有这个机会为香港市民服务连续五十年,这个是我的期望、最大的盼望,多谢你。
记者:一个问题问陈司长。想问一下,刚才有行家已问过,对于有说法指其实你不是林太对于财政司司长的首选,是中联办力捧之下的结果。有没有这回事,你有什么回应?谢谢。
候任财政司司长:组班的细节,我真的不知道细节内容。其实我所知的很多时跟大家所知的一样,主要是透过传媒知道。老实说,在过去这几个月,在财政司司长的工作里,我都有一个体会,就是财政司司长的工作范畴其实很阔,由金融稳定、金融安全,到公共理财、推动经济发展、创科发展、土地房屋等。因此,事实上如果要找一个人是有全部各方面的经验和经历,事实上是不容易的。我自己的体会是,其实最重要是一个团队的建设,在一个团队里大家互相配搭,齐心合力去做好工作。同时间亦保持谦虚,多听意见、广纳意见,而同时间亦要勇于创新,当一些做法是需要有一个突破时,和团队一起不怕困难的去突破。我觉得在未来这五年,这个是我的工作方向。多谢你。
记者∶想问袁司长,刚才听你说过,工作时间不是最重要,是不是意味你不会做完五年的任期呢?即是完成「一地两检」后,你就会离开政府?以及刚才听你提到会维护本港法治,但如果最终「一地两检」方案与《基本法》抵触时,你会如何维护本港法治?
律政司司长:谢谢你的问题,我先答第二部分。正如刚才我所讲,我们的工作,特别是我的责任,是要确保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符合《基本法》以及符合其他法律要求,所以在处理「一地两检」这方面的工作时,我们亦以这工作目标为依归。在这情况下,我希望不会出现刚才你所说的情况,即「一地两检」不符合《基本法》或超越法律的权限,所以在我来说,起码在现阶段看不到这情况会出现。至于你刚才第一部分的问题,我想刚才几位传媒朋友都问过,我暂时没有其他补充。谢谢。
记者:想问袁司长,「占领行动」到现时的检控工作未完结,在你未来的任期,会否有一个时间表,或承诺在你任内会完成相关的检控工作?
候任律政司司长:「占中」或「占领行动」涉及的刑事行为的问题,其实与其他刑事行为一样,我们都会依据《检控守则》和相关法律处理。这不存在如某部分的传媒报道,说律政司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哪些问题未处理、或有哪些问题应该有另一个方法的处理。我再强调,在处理所有涉及有可能产生刑事行为或刑事责任的行为上,我们都是根据法律、根据证据办事,我们不会因为某些政治原因而用一些特殊或超越法律所容许的方法处理,亦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政治意见或主张,或希望向某一方面提出一些从政治角度出发而主张哪些人应该(被)检控,或哪些人不应该受到检控的这些意见所左右。我强调和重申,无论我自己,或刑事检控专员和所有刑事检控科的同事一直都在处理所有刑事检控工作,包括「占中」或「占领行动」中间所出现的事情时,用同一个方式处理。谢谢。
候任政务司司长:我想主动回应记者刚才问林太,你说立法会有些议员说我们是「二流团队」,林太不同意,当然我们不同意。但我想对大家说,我们与立法会的关系一定是「容易交流」的,是interactive,是互动的。所以未来肯定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容易交流」的团队,是「易流」团队。多谢你。
(待续)
完
2017年6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