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发展局局长就「推动『港人港水』,守护本地资源」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马绍祥今日(六月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推动『港人港水』,守护本地资源」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在此多谢毛孟静议员的动议、三位议员建议的修订及各位议员的发言。我已细心聆听各位议员的意见并一一记录。

  主席,我在开始时已就议员的动议作出详细回应。在此,我希望就议员发言内容的一些质疑,综合回应以下几点:

  有几位议员指出以「统包总额」方式购买东江水浪费公帑,十年来政府枉付约50亿。我想重申,由于本地的集水量并不稳定,波幅亦甚大,介乎一亿至3.85亿立方米,同时并无任何科学方法可以准确预测香港每年需要的东江水水量。我在开场发言时已指出政府采用「统包总额」方式,实质是向广东省购买一个水权,亦等同购买一份保险,以保障香港在遇上百年一遇的旱情时仍然有足够食水供应,免却制水之苦。大家想想,若果供水协议没有设定一个供水量上限或将供水量上限下调,香港在二○一一年便没有足够的食水供应,可能需要实施制水,对民生和经济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发展事务委员会曾于今年四月中考察东江流域,并和广东省有关官员进行交流。就此课题,广东省官员表示,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28.6%,极之接近「安全红线」33%的开发上限。尽管如此,东江流域内人均水资源量也仅为每年1 000立方米,按照国际评价标准,属于缺水地区。因此,广东省当局对东江水资源需要实行分配制度,并按水资源分配总量对流域水量实行全年调度,以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因此,广东省当局在确定每年的水量调度方案时,必须掌握各地,包括香港,全年所需最高用水量。广东省当局认为,设定年度最大取水量的按量收费与现行统包方式基本没有差别。如果香港不设年度最大取水量而按用量付费,便不能获得保证有足够的供水。另外,在按量付费的情况下,粤方需要评估供港的单位水价,最终港方每年须付的水价亦不一定比现在的少。我们会在新一轮的供水协议讨论当中,反映各位议员的建议。

  有议员指香港跟深圳及东莞的东江水水价存在很大差异。但大家必须明白,现时深圳及东莞的供水安排、生活水平及所需承担与供水有关的责任,包括为保护水源而投入的资金及土地资源等,与香港有很多不尽相同之处,而香港除交付东江水水价外,并没有其他额外的付出。因此,深圳及东莞的付费方法及水价不能与香港直接比较。

  在东江考察时,广东省当局解释,城市供水是一种公共服务,优惠的供水价是一种补贴,而且供水价受政府管控,并非市场定价,未能完全体现水资源的真实价值。此外,深圳、东莞等城市有关单位除了需缴纳水费之外,尚需投入巨资保护水资源,包括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污水收集及处理、垃圾处理厂和进行河涌整治、环境整治等多方面的工作。再者,深圳、东莞等城市为建设东深供水工程付出了昂贵的土地资源,而这些土地价值并没有完全反映在东深供水的成本内。

  有议员指出世界各地的水资源确实正面对多项挑战。为此,政府早在二○○八年推出《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以支持香港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重点是「先节后增」,主张积极推行节约用水、有效水管渗漏管理措施以及进一步扩充冲厕海水供应区,控制用水需求增长;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水源,包括海水化淡、再造水、中水重用及集蓄雨水,务求加强香港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在现有基础上引入多元化的水资源,优化香港的供水结构,令香港供水更为安全、可靠及稳定。《策略》亦有助抑压对东江水的需求。

  有议员提及近期发布的一个政策研究报告建议政府策略性提高水费,向市民反映水资源供应的实际成本。香港现时用户为优质食水所缴付的费用相对低廉,水费自一九九五年二月至今一直维持不变。二○一五至一六年度录得亏损11亿3 860万港元,成本回收率为88.1%。就议员建议提高水费以促使香港市民节约用水,政府会继续定期检讨水费,审慎考虑各项因素,包括市民的负担能力、水务的财政状况、当时社会的经济情况,以及立法会议员的意见。

  有议员指香港的食水流失量远高于一些发达城市。水务署一向有留意世界各地的水管渗漏率以作参考。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二○一六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现时香港的水管渗漏率已降低至15%,在世界各城市中属于中游,较加拿大蒙特利尔、意大利罗马和英国一些城市如利物浦及爱丁堡为低。

  事实上,由于香港山多,供水管网需要对位处不同高度的用户同时供水,所以若要为位处较高的用户提供足够水压,位处较低的水管便需要承受高水压而增加渗漏率。因此,香港供水管网的水压一般介乎60至80米水压,较其他地区例如新加坡约40米水压高约50%至一倍。高水压会令水管爆裂和渗漏的机会增加。此外,香港地少人多,地下满布公用设施,因此维修现有管线和敷设新管线,以至其他道路工程都非常频繁,这些工程有可能干扰甚至破坏现有水管,因而增加水管爆裂和渗漏的机会。因此,在比较香港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水管渗漏情况时,需要详细了解其他相关因素,例如供水水压、管网状况等。

  有议员关注香港的食水流失率。水务署一直透过不同措施,减低食水流失率。「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于二○一五年底大致完成,为持续减少水管爆裂个案和渗漏率,水务署正逐步建立全面的「智管网」,目标是在香港供水管网设立约2 000个监测区域,并在各区域的供水管网安装监测和感应器收集数据,利用智能管网管理系统,分析收集的数据,以持续监察供水管网的状况,并且制订处理各监测区域最有效的管网管理措施,包括更换不合乎维修成本效益的老化水管,及其优先次序。

  在管理有渗漏的私人水管方面,主要困难是在接驳点和建筑物内各处所的水表之间,验明地下公共水管的渗漏。「智管网」将有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此外,我们相信在采用自动读表系统后,「智管网」的运作将更具效率,亦有助减少非法取水。我们正计划在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及九龙东的新发展项目中采用自动读表系统。我们亦正与其他政府部门携手推展地下水管测漏先导计划至内部供水系统,随后更会推广至私人物业。同时,我们正探讨设立总水表收费制度,以经济诱因倡导业主积极处理私人水管的渗漏问题。

  有议员提及减少水塘溢流情况,并建议将小型水塘的溢流连接到大型水塘。我重申「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主要是兴建一条连接九龙副水塘和下城门水塘的隧道,把九龙水塘群几个小型水塘的溢流引导至中型的下城门水塘收集成为食水资源。而将其他小型水塘连接到比较大型水塘的建议,则需要检视可行性及成本效益。

  有议员提出香港采用海水化淡技术供水是否合乎成本效益,有没有与其他世界各地海水化淡成本作比较。根据国际海水化淡协会二○一六年的资料,海外采用逆渗透技术的海水化淡厂生产食水的单位成本,按二○一六年的价格水平计算,每立方米由港币3.2元至港币48.5元不等。拟议海水化淡厂的食水单位生产成本预计约为每立方米12至13元,供水成本包括建造成本、运作成本、食水运送及客户服务等支出,而能源消耗占成本约三成。

  由于世界各地的能源价格差异很大,我们认为比较海水化淡厂的单位耗能量会是较为合理的做法。香港拟建的海水化淡厂的初步单位耗能量估算为每立方米约4.4千瓦时,与其他海水化淡厂的耗能量每立方米3.5至5千瓦时大致相若。

  谨此陈辞。多谢主席。
 
2017年6月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4时57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