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三题:预防学生自杀的措施
  以下是今日(五月三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柯创盛议员的提问和署理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答覆:

问题:

  据报,一项最近发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约900名小五至中一受访学生当中,分别有三成小学生及四成中学生被评为有自杀潜在倾向。进行该调查的学者指出,学生面对升中及适应新社交圈子等转变,较易出现情绪困扰,并建议有关方面提升学生的快乐感及改善他们面对困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据报近日有一款源自俄罗斯名为「蓝鲸」的网络游戏传入香港,而该游戏渲染自杀及自残意识,可能毒害本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跟进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建议,采取措施减低学生自杀风险;如会,措施的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有否了解上述网络游戏现时有多少个本地玩家,以及有否评估该款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可能造成的影响;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会否加强教导青少年珍惜生命,使他们不受经由互联网传播的自杀及自残意识所感染;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非常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着重跨界别协作。教育局与相关政策局和部门,包括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民政事务局(民政局)、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社会福利署(社署)及卫生署各司其职,采取不同措施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减低青少年自殺风险。我们以及早识别和介入为目标,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发展不同计划以推广精神健康,培养学生正面思维,协助他们面对困难,增强处理环境转变的能力;另一方面制订不同措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适时和适切的支援,从而减低青少年自殺风险。

  就柯创盛议员的提问,我答覆如下:

(一)及(三)青少年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可以由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影响而成,包括精神健康问题、心理因素、人际关系、家庭问题、适应困难和学习压力,每个个案背后的原因不尽相同,而社会上不少团体也曾就青少年自杀问题作出研究及探讨。我们会考虑及综合这些研究及建议,不断提升政府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

  现简述各政策局及部门采取的措施如下:

  卫生署提供多项服务,向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促进精神及心理社交健康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医管局为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提供相关的专科服务,自杀个案一般会列作第一优先类别(紧急)处理,以确保有急切医疗需要的病人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诊治。

  社署除资助非政府机构,为每间中学提供驻校社会工作服务,亦资助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的自杀危机处理中心,提供不同的专门服务,该中心更因应青年人的上网习惯,设立网上论坛、电子邮箱及聊天室,及早识别及主动接触有自杀念头的网络使用者。社署亦资助香港青年协会设立「关心一线」青年热线服务,透过电话接触为处于高危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辅导及转介服务。

  民政局提供恒常资助予11个青少年制服团体(合共超过11万成员),让它们举办不同的训练和计划,以提升青年人的毅力、纪律、体能和领导技巧,从而加强他们面对逆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民政局和青年事务委员会推出「青年生命教育资助计划」,资助非政府机构为青年人举办生命教育活动。

  而教育局主要负责在学校内的工作。二○○一年推行的课程改革,培育学生正面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主要目标之一。教育局支援学校推行生命教育,亦着力为中、小学组织规划生命教育计划课程和学习社群,协助学校因应所需拟定整体生命教育课程,以及让教师进一步掌握有效推行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及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以及提升学生的抗逆能力。

  教育局更一直推动学校营造关爱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师生关系及朋辈支援,并积极推行各项预防性辅导计划,协助学生健康成长。计划包括「多元智能跃进计划」、「成长的天空计划」及「学生大使--积极人生」计划,可提升中小学生的自信和抗逆力。此外,教育局由二○○七/○八学年亦开展「学生大使-积极人生」计划,协助中小学校装备学生以传递热爱生命的信息。

  教育局鼓励学校采用「三层支援模式」,因应学生的个别需要提供额外支援。学校的专业人员如学校社工、学生辅导老师、教育心理学家在其专业范围内提供支援服务,并在有需要时,转介学生接受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学校亦会按需要举行跨专业的个案会议,让精神科医生、医务社工、教育心理学家和学校人员(包括驻校社工、辅导人员)共同商讨适切的支援策略。

  针对去年的学生自杀事件,教育局与相关政策局和部门协作,在「普及性」、「选择性」、「针对性」三个支援层面推出多项新措施。

  在「普及性」层面,卫生署和教育局合作推行「好心情@学校」计划,提高学生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和了解,以及适应不同环境改变的能力;而优质教育基金则会为合适的计划提供资助,尤其鼓励跨界别与学校协作,举办推广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如为中一/中四学生开设衔接课程、成长或生活技能课程。

  在「选择性」层面,教育局推出《学校资源手册》及专题网页,协助学校识别、支援及转介可能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并于八月推出与医管局协作发展的教学资源,加强学校识别及支援有精神病患(包括思觉失调、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学生。教育局亦会为教师安排专业发展课程,帮助他们及早识别和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包括有自杀风险)的学生。

  在「针对性」层面,为协助精神病患者康复后尽早融入校园,由二○一七/一八学年开始,「学习支援津贴」会涵盖有精神病患的学生,学校可运用这些额外资源为他们提供适切服务,例如安排辅导及情绪支援。

  此外,食卫局连同教育局、医管局及社署共同推出一项为期两年的「医教社同心协作先导计划」,透过由教师、教育心理学家、驻校社工和精神科护士组成的跨专业平台,加强医、教、社三方专业人士的沟通和协作,于学校为有精神健康需要学生提供更适切的支援服务,使他们能更融入校园生活。

(二)就柯议员在问题中提及的网络游戏,我们没有参与人士的数目及资料。虽然如此,大部分针对现实世界用来防止罪行的法例,均适用于互联网世界。根据香港的法律,如有任何人利用网络协助、教唆、怂使或促致他人自杀,或进行自杀企图,有可能涉及《侵害人身罪条例》(第212章33B条)可循公诉程序审讯的罪行,一经定罪,最高可判监14年。

  现时的科技日新月异,网络游戏层出不穷。除以上的法例监管外,最有效保障学生的方法,是培养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及正面的人生观,并拥有良好的态度和能力以处理资讯,同时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我们于二○一六年年底更新《香港学生资讯素养》架构,以培育学生正确地运用资讯的能力。我们也鼓励家长和教师多加注意,并提供适当辅导,以免学生因心智未成熟而受诱惑。一些渲染不正确和不良信息的游戏,例如有关暴力、自杀及自残等的游戏,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为教导、辅导和保护学生免受网络问题困扰,我们一直鼓励学校积极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电子网络。我们每年为学生举办网络陷阱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工作坊,协助学生应付网络欺凌及网络陷阱问题,并推广网络安全及反欺凌意识。

  多谢主席。
 
2017年5月3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3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