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署回应传媒报道有关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及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
********************************

  就三月二十八日有传媒报道有关「港珠澳大桥香港段香港接线-观景山至香港口岸段」及「香港口岸人工岛」的填海工程事宜,路政署今日(三月三十日)作出以下回应:

  合约编号 HY/2011/03「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观景山至香港口岸段」是一份设计及施工总承包工程合约,承建商须负责填海工程的详细设计。不浚挖式的填海方式早在二○一一年的招标文件内已列明,采取不浚挖式填海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不浚挖式填海设计在外国也有采用,经工程顾问公司研究分析,认为是较环保及可行的施工方法。路政署一直按既定程序监察工程的推展及施工情况。在香港接线整个海堤事件的过程中,包括设计和施工,路政署并没有施加任何额外压力予承建商。承建商在中标后须按工程合约的要求以不浚挖填海方式进行详细工程设计及施工。承建商已按合约有关要求聘请专业工程顾问公司进行设计,并由他委聘的另一独立专业工程顾问公司负责审核,再经路政署聘用的工程顾问公司审批图则施工。同时,因应填海土地日后会出现剩余沉降,承建商所提交的填海详细设计,已就建造填海地下的水渠和管道作出了相应的设计考虑。

  在二○一四年底发生海堤伸延事件后,承建商根据合约要求,向路政署提交加固措施方案,对受影响的海堤进行加固工作,并全数负责加固受影响海堤措施的费用。承建商清楚明白其合约责任,亦没有因海堤伸延事件向路政署提出申索。
 
  至于香港口岸填海工程,工程已于二○一六年年底大致完成。现时,承建商正继续进行铺筑余下少量海堤护面石块的工作。事实上,因钢圆筒出现较大向外伸延而须进行的英泥加固工程已经完成,钢圆筒顶部的向外伸延情况亦已越来越稳定。顾问工程师已作了详细评估,并确定海堤结构安全。香港口岸填海工程的预压荷载已经完成。一些经英泥加固的填海地区上方,是不需要预压荷载便已达到设计标准,并可交付土地予上盖设施工程承建商进行施工。一如所有其他填海工程,在设计上新填海土地日后会出现剩余沉降,即未来50年仍会出现不超过500毫米的剩余沉降,这是正常及在设计时已预期会出现的。上盖工程在设计及建造时亦已充份考虑了有关因素。

  现时,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工程项目各承建商所提交的金钱及工期的申索共约140宗,申索金额共约为34亿元;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工程项目各承建商所提交的金钱及工期的申索共约84宗,申索金额共约为25亿元。两工程项目中各承建商所提交的金钱申索金额共约为59亿元,并不是传媒报道中提及总额超过300亿元。

  工程项目的承建商有责任按合约要求在指定时间和金额内完成有关工程。当遇到未能预期的情况,承建商可根据合约容许的相关条款提出索偿申请,并必须提供充足理据及资料,作为申索的合理依据。路政署委聘的顾问工程师会审慎及独立地评估这些索偿申请个案,然后提交路政署审批。路政署会客观和合理地仔细审批顾问工程师对承建商索偿申请个案的评估,确保每宗个案的审批都具充足的理据和符合合约的条款,然后才会批准相关索偿。如承建商对索偿申请的审批结果有异议,便需要提出理据作进一步覆检。就着各承建商所提交的金钱申索,工程项目已预留足够的应急费用,以应付有关的申索开支。

  另外,路政署澄清,署长从没有如传媒报道所指就港珠澳大桥工程申请追加拨款与承建商会面,更不存在所谓要求需要待特首选举结束后才会向立法会申请追加拨款的说法。



2017年3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7时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