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就「急切改善九龙东公营医疗服务」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今日(三月二十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柯创盛议员提出「急切改善九龙东公营医疗服务」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首先,我想再次多谢各位议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事实上面对人口老化的问题,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基本上属于全香港整体都会面对的问题。但我们同时明白包括九龙东联网在内的一些联网,在资源问题方面比较紧张,因此政府一直积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优化全港包括九龙东在内的公营医疗服务。
 
  在这里亦想指出一点,虽然议案指出的是九龙东医院联网的问题,但实际上在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的九龙东联网和在动议中谈及的九龙东,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不同议员谈及九龙东时,亦会指出一些例如黄大仙这个区,在七个联网中属九龙中联网,但柯议员动议中的九龙东是包括黄大仙和观塘在内,而在医管局的九龙东联网包括观塘和将军澳。发言中只有一位议员重点提及将军澳的问题,在这里亦想顺便说一说,实际上医管局七个联网中的九龙东,只有三间医院,就是联合医院、将军澳医院和灵实医院。这三间医院中,将军澳医院和联合医院其实已包括在十年扩院计划内。以下我会就刚才各位议员的发言提出的问题,当然包括一些九龙东主要的问题,亦包括一些整体医疗体系内的问题,重点作出回应。
 
  就缩短专科门诊轮候时间的问题,为纾缓专科门诊的压力,医管局其实推行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就专科门诊的新转介个案实施分流制度,确保情况紧急的病人,会获得优先治疗。医管局的目标是把第一优先类别(紧急)和第二优先类别(半紧急)个案的轮候时间中位数,分别维持于两个星期和八个星期之内。一直以来,医管局都能够在这两个类别做出他们的承诺。现在谈及轮候时间比较长的,是病情较稳定的病人。
 
  在二○一七/一八年度,医管局会推行各项计划再增加专科门诊服务量,例如于九龙东、九龙西及新界东联网加强家庭医学专科诊所服务以纾缓专科诊所的工作量,及透过向现有医护人员发放特别酬金,加强医护人手。
 
  医管局亦采取了措施改善不同联网的专科门诊轮候时间存在差别的问题,当然这个是从管理的角度,有效提高透明度,方便有意跨区就诊的病人,可以透过跨区就诊,缩减轮候时间。
 
  在普通科门诊方面,医管局辖下的普通科门诊服务集中以长者、低收入人士和长期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照顾的病人亦分别是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和一些偶发性疾病患者。有需要覆诊的长期病患者每次应诊后,均会获安排下次覆诊时间,无须另行预约,所以这类病人基本上不存在每次都有轮候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一些病情稳定而第一次要预约的病人和一些偶发性疾病的病人。
 
  在基础医疗设施方面,政府和医管局在去年已公布十年医院发展计划,预留了2,000亿元落实这个发展项目,当中当然包括改善多项九龙东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基督教联合医院扩建计划下,多项现有服务,例如日间护理服务、癌症服务、住院疗养服务均会得以提升。在重建后的基督教联合医院,会正式有一个癌症医疗中心,医院的病床总数亦会由约1 400张增加至约1 960张,所以这个增加是显著的。
 
  联网内的另一间医院,灵实医院,正如我刚才所说,亦会进行扩建。有关工程甚至已于去年展开。这项计划包括兴建新医院大楼和增设160张延续护理病床等等。
 
  另外,设于启德发展区的新急症全科医院的工程预计在二○一七/一八年度展开,全面落成后提供约2 400张病床。
 
  有议员提及启德医院兴建需时,这的确是的,因为一间这么大型的医院,亦是首次香港有一间在兴建时有超过2 000张病床的急症全科医院,而且里面包括一个神经科学中心。所以一方面我们会尽力争取它尽快落成,但它的兴建,希望大家理解,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同样位于启德发展区而兴建中的香港儿童医院,工程亦预计今年竣工,并且会于明年投入服务。儿童医院启用后,预计提供合共468张住院和日间病床,主要为全港罹患严重和复杂病症的18岁以下儿童提供第三层专科服务。
 
  此外,因为原议案提及的黄大仙区,医管局亦正就圣母医院的重建计划进行筹备工作,初步建议包括重建医院东翼和北翼成为一座新大楼,以及翻新门诊大楼。重建后的圣母医院将设有252张住院及日间病床,日间手术中心亦将附设四间符合现时标准的手术室,门诊诊症室数目亦由原来的33间增至55间,幅度亦是比较大的。相信这个硬件改善后,医管局有能力再考虑在例如门诊服务方面,可否扩展它的服务。
 
  至于有几位议员提及,我亦知道有一些政党一直争取希望在圣母医院提供24小时急症服务。这经过医管局的专家多次论证,因为要支援一个24小时的急症室服务,需要一间比较整全的全科医院,所以暂时我们没有这个计划。
 
  牙科服务,特别是长者牙科服务,都是多位议员关注到的问题。关爱基金「长者牙科服务资助」项目为合资格长者免费提供一些镶牙活动和一些相关的口腔服务。由于「长者生活津贴」涉及的受惠人数众多,所以大家留意到,我们最初只是将受惠人数的资格订在一个岁数比较高的80岁门槛。但随着短时间内我们已为大量想接受这项服务的人提供了服务,所以很快我们已决定将年龄下调。当然随着服务继续开展下去,我们会尽快争取将(受惠)年龄继续下调。
 
  有议员问及的另一个外展的长者牙科计划,其实这已是一个恒常的服务。
 
  在公私营医疗协作计划方面,政府于去年三月向医管局拨款100亿元,设立了「医管局公私营协作基金」。当然医管局会继续利用这个基金和它的投资回报,常规化并优化以试验性质推行的临床公私营协作计划,亦会发展新的计划,以善用私营医疗界别的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让市民获得更适切的医疗服务,及帮助纾缓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
 
  医管局会继续推行并优化现有的临床公私营协作计划,当中当然包括刚才议员有提及的,例如「耀眼行动」白内障手术计划,为病人提供血液透析治疗的「公私营协作共析计划」等等。当中最重要的是为基层长期病患,血压高和糖尿病病人提供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我们非常希望随着它在18区推出后,能够让巿民多一选择,到私家医生那里(接受治疗),其实这些病人去到(私家医生那里),第一,他要付出的诊金是相等于他在公立医院或公立诊所付出的;而且它亦有一个机制,让他们定期回到公立医院检验;再者若有紧急情况,亦有机制让他们可转介回(公立医院接受治疗)。这个计划将服务病人的数目大量提升后,有效腾空更多普通科门诊的就诊名额。

  《药物名册》亦是多位议员关注到的一个项目。为了让更多病人在公立医院和诊所可以用标准费用使用安全和有效的药物,医管局现有的《药物名册》机制,其实已包含一个机制,让我们不断检讨和吸纳新的药物进名册内。详细的数目我不在这里再说。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后盾,医管局亦有一个基金支援《药物名册》提供特别项目的药物。
 
  在九龙东联网的资源方面,这始终是这项议案辩论提出的重点,所以我会在此再讲一讲。为完善医管局的资源分配机制,这是很多议员都认为为什么九龙东是其中一个资源较为紧张的地区。医管局检讨督导委员会在二○一五年发表的报告建议医管局进行检讨,加入以人口结构特徴和地区分布等为基础的模型,分析不同区域人口的医疗需要,从而推算各联网的服务量和所需资源。
 
  根据新的模型,医院联网的拨款基线基本上维持不变,但部分联网会因应实质地区需要不同获得额外资源。这回应了部分议员提出担心当一个联网或有议员为某些联网争取额外资源时,这些资源会不会从其他联网削减得来。我们在设计这个模型时并不希望发生这情况,所以基本上我们不会影响每个联网所获得的资源基线。但是如果根据这个新模型计算出来,某一些联网应该获得更多资源的话,我们会在资源分配时,尽量把额外的资源拨给这些联网。医管局委托顾问研发该模型的工作现在仍进行,而间中我亦会找医管局和顾问跟进他们的工作进度。日后分析可加入考虑联合医院重建和开设肿瘤科服务等因素对九龙东居民和联网的影响。在适当时候医管局将会公布有关工作的进展。
 
  在新的资源分析模型未完成前,政府已率先在最近几个财政年度为医管局增拨一些资源,令其可以率先为几个大家都认为资源较紧绌的联网增加一些拨款。
 
  在未总结前,因为议员都提出了几方面整体的问题,我在此稍作回应。第一,公私营服务方面,议员之间有不同意见,但我非常同意在香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公私并存的双轨制度,所以必须尽量利用两个界别现有的资源。现在来说,公营系统的使用量接近饱和,但部分私营系统使用量仍然有空间,所以一方面我们会继续争取为公营系统增加资源,另一方面,我们亦应该透过公私营协作计划,尽量善用私营系统现存空间。
 
  在整体医疗开支方面,我留意有几位议员都曾经提出(有关意见)。我同意香港值得整体再讨论一下,当然下届政府会不会在这方面再检讨,我认为起码这是值得讨论的,虽然这会触及香港整体的经济发展、理财和各方面税制等问题。香港现在整体用于医疗方面(的开支相)对本地产值的百分比,相对其他已发展地区来说是低的。但要增加整体医疗部分的资源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并不是纯粹政府给多些钱便行,因为拨多些钱到医疗方面,虽然不是在医疗系统内竞争,但医疗系统便需要和其他服务,例如教育和社会服务,甚至其他范畴竞争资源,但我仍然认为这是值得讨论的。

  有议员亦提出应该多些做基层和预防医疗(服务),这方面我是完全同意的。因为长远来说,做好基层和预防医疗对公营医疗系统(是有帮助的),因为医院主要是为病人医病,这对(减轻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是有帮助的。我希望大家有留意本届政府在基层和预防医疗方面,多方面都增拨了一些资源,例如全港大肠癌筛选检查计划,这其实并不是很简单便能做到的,因为我们除了要拨资源外,医疗人手和设施方面的配套都是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达成,我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公私营合作,以及卫生署和医管局的合作下,我们已开展了这方面的计划。当然还有其他例如疫苗资助计划等等,其实都是一些预防性医疗,亦看到政府重视预防性医疗。
 
  最后一点要提一提,部分议员因应整体医护人手紧张而提到《医生注册条例》或香港医务委员会(医委会)的改革。这方面我亦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已完成了就医委会改革(而成立)的三方平台的四次会议,我们正在紧密工作,就三方平台收集的意见和反馈,务求在本届政府余下的时间向立法会提出《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的最新方案。
 
  最后,我再次多谢各位议员就这议案发表的意见。我们会密切留意各区居民对医疗服务整体的需求,并加强推动基层医疗,增拨所需资源配合医管局的工作和各联网内居民的服务需求。
 
  多谢主席。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49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