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二十二题: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
*****************
  以下是今日(三月二十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胡志伟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的书面答覆:
  
问题:

  卫生署去年开始分阶段推行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先导计划),资助于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五年出生的香港居民接受大便隐血测试和大肠镜检查。然而,有市民向本人投诉,他们被指属高风险患大肠癌人士(高风险人士),因此不适宜参加先导计划,但他们无法负担私家医生提供的大肠镜检查的费用。另外,医院管理局于去年推出肠道检查公私营协作计划(协作计划),资助约8 000名合资格公立医院病人接受私家医生提供的大肠镜检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过去五年每年年底在各医院联网辖下公立医院的病人接受大肠镜检查的平均轮候时间分别为何;

(二)鉴于高风险人士不适宜参加先导计划,政府会否为该类人士另设大肠镜检查费用资助计划;如会,详情为何;

(三)会否资助未获邀参加协作计划并属高风险人士的公立医院病人接受大肠镜检查;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以及当局有何其他计划减轻该等病人的财政负担;

(四)鉴于大肠癌病人有年轻化的趋势,政府会否研究把40至50岁的香港居民纳入先导计划;及

(五)除了上述两项计划外,政府有否考虑推行其他预防或诊断大肠癌的资助计划;如有,详情为何?

答覆:

主席:

  近年,大肠癌已成为香港最常见的癌症。在二○一四年,本港录4 979宗新登记的大肠癌个案,占所有癌症新增个案的16.8%;在二○一五年,大肠癌占癌症死亡个案第二位,共引致2 073人死亡,相当于所有癌症致死个案的14.5%。

  为应对本港因大肠癌而增加的医疗负担,卫生署已于去年九月二十八日推出为期三年的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先导计划),以汲取本地有关大肠癌筛查的经验,以及收集相关数据,从而提供总结和以证为本的建议,作为考虑应否及如何向更多市民提供大肠癌筛查服务的基础。先导计划资助于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五年出生及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分阶段接受大肠癌筛查,以协助找出患癌风险较高或已经患大肠癌的人士,从而及早医治和提高治疗成效。

  有关问题的各部分,我的回覆如下:

(一)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没有备存过去五年于公立医院排期进行大肠内窥镜检查的轮候时间的统计数字。

(二)及(三)从医学角度而言,筛查是指为没有病征的人士进行检测,从而找出已患病或较高风险患病的人士,除了预防亦可及早察觉及治疗,提高治愈成效。一般而言,考虑接受筛查的人士可分为「一般风险」及「较高风险」患病的人士。

  根据政府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专家工作小组)就大肠癌筛查的建议,「较高风险」是指有明显家族史的人士,例如有一名直系亲属于60岁或以前确诊大肠癌;或一名以上不论确诊时岁数的直系亲属患上大肠癌;或有直系亲属确诊遗传性肠病。「一般风险」则指没有明显家族史但年龄为50至75岁人士。

  先导计划针对「一般风险」人士,采用国际间普遍沿用的大便隐血测试作为筛查工具,探测大肠内壁的微量出血,每两年进行覆检。专家工作小组建议「较高风险」的人士不应进行大便隐血测试,却应就个别情况及年龄采用定期及入侵性检查,如乙状结肠镜检查或大肠内窥镜检查等,从而直接和较准确地检视大肠内壁情况。部分「较高风险」人士可能需要接受基因测试,以识别有否遗传基因病变。这做法避免「较高风险」人士由于肠内病变没有出血,大便隐血测试未能识别出来,因而导致耽误病情的情况。

  任何有怀疑病征的人士,应尽快到相关医疗机构 (包括医管局)寻求治疗。「较高风险」的人士可向私家医生或非牟利医疗机构寻求协助,接受风险评估,包括有需要时进行基因测试,继而制订合适的筛查方案。

(四)引致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众多,其中50岁或以上的人士患上大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专家工作小组检视及讨论本港及国际间的最新科学证据,建议年龄介乎50至75岁的人士应与医生商量,并考虑接受大肠癌检查。这建议与海外大肠癌筛查计划所涵盖年龄大致相同。

  由于先导计划旨在评估以人口为基础的筛查对提高治愈的成效和医疗系统的影响,所以目标人口必须有足够代表性,但不能超出现行服务的负荷。经过详细考虑后,政府决定邀请在先导计划期间年龄介乎61岁至70岁的合资格香港居民,在三年内分阶段进行大便免疫化学测试。

  政府会以先导计划获得的经验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从而决定未来是否及如何更好地将大肠癌筛查推展至覆盖更多人口。至于未有包括在先导计划内的人士,我们建议应向家庭医生查询是否需要进行大肠癌筛查。这样亦符合专家工作小组对一般公众的建议。

(五)筛查以外,奉行健康生活模式以预防大肠癌亦十分重要,例如多吃蔬果谷类等高纤维食物、减少进食红肉和加工肉食、恒常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和腰围、避免烟酒等。在这方面,卫生署一直并致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模式作为主要预防策略,以减少由癌症等非传染病对市民及社会带来的负担。此外,市民亦应留意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大便带血、腹痛、大便次数异常、无故消瘦等征状,应及早求医。

  政府会就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进行检讨和成效评估,并参考专家工作小组的意见,制定未来的筛查策略。同时,卫生署会继续有关宣传及教育工作。现阶段,政府并未有计划推行其他筛查大肠癌的资助项目。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5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