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电影资料馆推出节目「再探新浪潮」(附图)
********************
  七十年代末,新一代电影制作人为影坛带来新的题材和表达手法,于当时形成一股强劲的新浪潮,是香港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章。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资料馆)于三至五月推出节目「再探新浪潮」,让观众在大银幕上重温新浪潮的经典作品。
 
  开幕电影为经资料馆修复的《疯劫》(1979),于三月二十四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首映。修复版长九十分钟,较一直流传的八十五分钟版本更贴近当年公映的原貌。《疯劫》与其他影片亦于三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十四日在资料馆电影院放映。此外,节目期间将举办六场座谈会,邀得导演许鞍华、陈荣照、刘成汉、翁维铨;剪接师雪美莲、黄义顺;电影研究者罗卡、傅慧仪、刘嵚、何思颖、吴俊雄等担任讲者。粤语主讲,免费入场。
 
  「新浪潮」时期没有清楚的分界线。梁普智与萧芳芳合导的《跳灰》(1976)早于新浪潮形成面世,却充满新浪潮电影的特色,更革新了香港警匪片的面貌。严浩的《茄哩啡》(1978)以错摸和恶作剧道尽影圈的光怪陆离,虽制作于新浪潮初起之时,但拍摄手法却较贴近商业电影。徐克的首作《蝶变》(1979)则集武侠、悬疑、科幻于一身,是新浪潮电影的定义之作。
 
  武侠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主流,谭家明的首作《名剑》(1980)亦以此为颠覆对象,打破武侠片的一贯格局。
 
  徐克另一新浪潮之作《第一类型危险》(1980),透过三个年轻人的反社会行为,以暴力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唐基明的杀手电影《杀出西营盘》(1982)亦以复仇和死亡贯串全片,片中的手枪更成了日后港产片抒发杀手情怀和男性情谊的象征。
 
  新浪潮导演偏好以罪案片探讨社会道德议题。章国明的《点指兵兵》(1979)讲述青年因投考警队失败而成为变态杀手。翁维铨的《行规》(1979)则写实地呈现毒贩与警察之间的微妙关系。
 
  香港早期电影把情欲爱妒列为禁区,至新浪潮终打破禁忌。许鞍华的处女作《疯劫》改编自「龙虎山双尸案」,以时空虚实交错的敍事结构,拍出悬疑惊栗的三角爱情悲剧。刘成汉则在《欲火焚琴》(1980)中大胆描写一对老夫少妻的性、欲和权力的角力。
 
  在新浪潮电影中,年轻少女不再是「玉女」。蔡继光的《柠檬可乐》(1982)是围绕四位女学生的爱情片。黎大炜的《靓妹仔》(1982)则刻划辍学少女的寂寞和迷失。
 
  新浪潮的恐怖片往往糅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更为往后香港的跨类型恐怖电影开辟新路。许鞍华的《撞到正》(1980)诙谐有趣,将粤剧戏班文化与鬼魅民间传说完美结合。余允抗以中西合璧的意念,拍出带有荷里活惊栗片影子的《凶榜》(1981),着重以视觉效果来营造恐怖气氛。
 
  传统伦理观为早期电影常见题材,新浪潮导演则以不同手法表述对家庭的看法。单慧珠的《忌廉沟鲜奶》(1981)藉一对父母离异的姊弟的遭遇,带出家庭问题和社会上弱势社群的困境。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走写实文艺路线,以儿子的梦想与父亲的期望之间的矛盾为题,感人至深。
   
  承接第一波新浪潮的创新思维,另一批影人于数年间乘风而至,卷起第二浪。区丁平以其美学触觉,拍出在巴黎展开的多角爱情故事《花城》(1983)。方令正的古装片《唐朝豪放女》(1984)以特立独行的奇女子为题材,在剧本、摄影等方面均十分考究。《非法移民》(1985)是张婉婷「移民三部曲」的首篇,也是新浪潮中少数写异乡故事的作品。关锦鹏的《女人心》(1985)亦有别于新浪潮早期的创作风格,以细腻婉转的调子描绘女性的情感。陈安琪的《花街时代》(1985)不卖弄色情,所刻划的花街女子立体真实。刘国昌运用纪录片手法拍出《童党》(1988),呈现边缘少年葬身黑社会的悲剧。罗卓瑶的轻喜剧《我爱太空人》(1988),透过两对都市男女的错爱,探讨回归问题。
 
  节目亦选映了两位新浪潮时期的剪接师黄义顺和雪美莲的多部作品。黄义顺是当时得令的剪接师,出自他剪刀下的新浪潮电影多不胜数,包括《再见中国》(1974)、《墙内墙外》(1979)和《似水流年》(1984)。而在香港出生及成长的雪美莲,其后到了欧洲发展事业。受法国新浪潮大师伊力‧卢马影响,由她剪接的短片作品《迷宫》(1973)、《宁静而死》(1975)、《边瞳》(1998),以及长片《飞行员的妻子》(1981)、《秋天的故事》(1998)、《伞…》(2007)、《我的马龙与白兰度》(2008)、《酒徒》(2010)和《堡童的初恋》(2010),正好与香港同期作品的剪接风格互相比照。
 
  《唐朝豪放女》和《堡童的初恋》为三级影片,只准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再见中国》和《酒徒》为国、粤语;《边瞳》为英语;《飞行员的妻子》和《秋天的故事》为法语;《伞…》为国语;《我的马龙与白兰度》为英、库尔德、土耳其语;《堡童的初恋》为土耳其语;《迷宫》和《宁静而死》没有对白;其余影片均为粤语。《蝶变》、《杀出西营盘》、《行规》、《凶榜》、《忌廉沟鲜奶》和《父子情》不设字幕;《边瞳》、《飞行员的妻子》、《秋天的故事》、《我的马龙与白兰度》和《堡童的初恋》设英文字幕;其余影片均设中英文字幕。
 
  门票四十五元,现于城市售票网(www.urbtix.hk)发售;信用卡电话购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有关节目详情,请浏览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zh_TW/web/hkfa/programmesandexhibitions/rnw/index.html或致电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
 
 
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7时42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蝶变》(1979)剧照。
《撞到正》(1980)剧照。
《父子情》(1981)剧照。
《花城》(1983)剧照。
《童党》(1988)剧照。
《飞行员的妻子》(1981)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