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在《施政报告》有关运输及房屋政策措施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今日(一月二十日)在介绍二零一七年《施政报告》有关运输及房屋政策措施记者会上的开场发言:

  各位新闻界朋友,今日会向大家讲述今年《施政报告》中有关运输及房屋的主要内容。

  我先讲运输方面。

  政府的一贯政策是以公共交通服务为本、铁路为骨干,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并致力解决道路挤塞的问题,改善交通之余,也可减少路边废气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近年政府大力投资策略性运输基建。本地铁路方面,观塘线延线和南港岛线(东段)已分别在去年十月和十二月通车。港铁公司现正全力推展沙田至中环线(沙中线),预计「大围至红磡段」可于二零一九年年中通车,而「红磡至金钟段」则维持以二零二一年作为通车目标。届时铁路网络会涵盖全港逾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区。

  我们亦已按《铁路发展策略2014》邀请港铁公司就第一批新铁路项目--即北环线(及古洞站)、屯门南延线、东九龙线及东涌西延线(及东涌东站)--提交建议书。

  我们会在今个立法年度就落实大型的中九龙干线项目申请拨款,希望于二零一七年,即今年下半年展开工程。预计于二零二五年通车后,在繁忙时间取道中九龙干线来往西九龙与九龙湾的车程缩短至只需约5分钟。

  为配合新界西北的长远发展,我们需要推展连接新界西北地区和市区的新干线,同时提供第三条往来大屿山的通道,加强通往机场道路网络的稳健性。为此,我们会展开十一号干线的可行性研究。

  就香港长远的规划,政府正进行《香港2030+》的规划研究。运输及房屋局方面会配合该规划研究,展开跨越二零三零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当中包括对大屿山、新界西北和新界北部等地区发展所需的大型运输基建进行探讨,以期初步敲定有关基建的布局。

  对外运输基建方面,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预计可如期于明年第三季完工通车。而港珠澳大桥经由三地政府进一步综合评估进度之后,结论是整体工程力争于今年年底完工,将因应跨界通行政策落实措施等因素,期望早日三地同步通车。

  我想借机会讲一讲,港珠澳大桥无论是内地的主桥工程,还是港珠澳三地的连接路及口岸工程,均面对各自在工程上的挑战和工期上的压力,包括技术困难、极端天气、施工安全、界面衔接等多方面风险,各有延误。而香港段工程至今年年底基本完成,达致通车条件,与内地的主桥工程进度大致相若。因此绝不存在过去我留意到坊间有说法指香港段工程过慢而影响大桥整体通车的情况。

  另外,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的工程已于去年八月正式展开,机管局亦就借贷融资安排委聘滙丰银行进行顾问研究。

  公共交通服务方面,政府于二零一四年年底开始展开《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全面检视重铁以外各公共交通服务的角色及定位,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的布局,为乘客提供多元选择,并推动无障碍运输。除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也会致力改善候车及候船环境,提升配套设施。我们将于今年年中完成《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届时会发表综合报告。

  目前,我们已优先完成对公共小巴服务的检讨,建议增加公共小巴座位至19个;并同时探讨如何优化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当中包括推出优质的士的建议,以满足不同乘客群组的需求。

  至于港铁服务,政府正与港铁公司共同检讨港铁票价调整机制,希望使机制的运行能在维持港铁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应有的财政稳健的同时,亦更加能够回应市民对两个问题的关注,分别是票价调整与港铁公司利润的关系,以及市民负担能力。检讨会在现届政府任期内完成。

  道路交通挤塞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是日益严重的。为纾缓道路交通挤塞,政府会继续分阶段进行交通谘询委员会早前在《香港道路交通挤塞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建议。

  今年我们会展开泊车政策检讨以优先考虑及配合商用车辆的泊车需求、研究限制车辆增长,以及就在中环及其邻近地区推行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助达致具体落实方案,供公众考虑。同时,也就三条过海隧道(简称三隧)的交通流量合理分布的整体策略展开研究,希望于二零一七/一八立法年度将隧道费调整方案提交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讨论。

  我们须大力打击违例泊车,除警方加强执法行动外,我们将于今年第一季向立法会提交修例建议,把与交通挤塞相关的定额罚款调高,以维持罚款的原有阻吓作用。

  除了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外,政府亦鼓励市民「行多两步,安步当车」,连接公共交通,既可推动绿色出行及健康生活,亦促进社区互动。

  为此,我们推出「香港好.易行」计划,即今日大家手上的单张,这是我们计划的简要内容。我们将循四个方向推出一系列新措施:即提供清晰方便的资讯,让市民可「行得醒」;完善步行网络,令市民「行得通」;缔造舒适写意的步行环境,让市民「行得爽」;以及提供安全高质的步行环境,以确保「行得妥」。除了单张之外,亦请各位记者朋友有时间可以留意一下运房局在去年底所引进「路人甲」Facebook,这是从一般市民出行时会关心的问题或作为市民对交通运输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用一个比较资讯式的面书和大家分享。

  我们的目标,是要提升香港这城市的易行性,利便市民出行、连系及享用,并使步行成为香港作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我们亦会继续推行「人人畅道通行」计划,在公共行人通道加设无障碍设施。除了推展已确定的上坡地区自动扶梯系统项目外,我们打算在今年年底展开研究,就这类项目或这类建议的评审机制进行检讨及改革,希望更加能够切合地区上在「人人畅道通行」方面的需要。

  与此同时,政府会继续在新市镇及新发展区建设「单车友善」环境,营造绿色社区。具体措施包括改善新市镇和新发展区的单车径和相关配套设施。我们亦会研究如何帮助团体以非牟利方式营办社区单车租赁服务,让市民可骑单车往返公共交通工具车站和居所或办公室,作为「首程」及「尾程」的短途接驳,无需使用有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接着我讲房屋方面的工作。

  按照去年十二月公布《长远房屋策略》年度报告的最新房屋需求推算,政府仍以460 000个单位作为下一个十年期(即二零一七/一八至二零二六/二七年度)的总房屋供应目标,当中公、私营房屋供应维持「六四」之比。公营房屋供应目标为280 000个单位,当中包括200 000个出租公屋单位及80 000个资助出售单位;而私营房屋供应目标为180 000个单位。

  要落实这个供应目标,关键在于能及时觅得所需的土地。目前,就公营房屋而言,假设至今所有已经觅得的土地能如期顺利推出作建屋之用,我们只能兴建236 000个单位,跟十年280 000个单位的供应目标仍有所落差。所以,现时政府相关部门,无论是运房局或发展局的部门,仍在努力寻找新的潜在公营房屋用地。稍后署理发展局局长会讲述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的工作。

  未来五年(即二零一六/一七至二零二零/二一年度),公营房屋的预计建屋量合共约为94 500个单位,与本届政府上任时当时的五年期(即二零一二/一三至二零一六/一七年度)的68 900个单位比较,增幅显著,亦持续比之后几年的五年期建屋量为多。我估计,再下一个五年期(即明年此时)的建屋量会进一步增加。

  不过,由于公屋需求在不断增加,而本届政府于二零一二年年中上任至今,申请公屋的数目共增加差不多四成半,而觅地建屋却需时进行,亦很多时遇到各样问题,所以供应追不上需求,进一步对平均轮候时间构成压力。截至去年九月底,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已延长至4.5年,毫不理想。我们会继续定期公布预计建屋量,希望社会有一个目标,亦期望社会各界及立法会支持我们开拓土地和提出的公营房屋项目,让大量在轮候公屋的家庭能早日「上楼」,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资助自置居所方面,去年房委会和房协预售合共约3 700个资助出售单位,已全数售出。预计这些单位将分别于二零一八年和二零一九年落成。今年房委会和房协将再预售合共约2 600个单位。再向前看,明年房委会可以推出约4 400个单位预售。

  至于私人住宅物业市场方面,透过政府持续的努力,私人住宅的中期供应显著增加。根据去年底即十二月的最新推算,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物业市场的供应量达94 000个单位。政府会继续推出房屋用地,以确保长期有足够和稳定的土地供应。政府亦会继续维持需求管理措施,以遏抑炒卖及外来需求,限制投资需求。经政府于去年十一月提高住宅物业交易的从价印花税税率至划一15%后,我们看到在过去两个月,楼市气氛已有所冷却。在昨日我们发给(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的文件中,有一段落讲述一些初步数字,我们看到涉及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住宅物业交易中,超过九成是一些永久性居民在买楼时并没有(持有)其他香港的住宅物业。由此可见,这新税率能够有效地让更多目前未有其他本港物业的永久性居民购买他们心仪的物业。

  最后,我想说目前房屋供应及可负担问题仍然严重,政府及社会都需优先处理,而我相信我们一直以来推行的策略是有效的,应坚持下去。多谢大家。
 
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8时33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二零一七年《施政报告》相关措施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