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务司司长出席灼见名家周年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出席灼见名家周年论坛的致辞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传媒朋友:

  早晨。今日非常高兴能够获邀出席灼见名家周年论坛,与各位在座朋友一起祝贺「灼见名家」成立两周年。

  今日演讲的题目我有少许设计的份儿,希望能够讲讲香港的新愿景。事实上,我们很快便踏入二○一七年,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亦是一个很好的时候既可以回望以前的发展,亦展望将来。

  不过,我在这里先此声明,我跟着的二十多分钟的演讲并不是选举行政长官的竞选纲领。大家可以视之为一位服务了公众、社会三十六年的官员的肺腑之言;我亦不介意大家视之为这位官员的临别赠言。

  我今日发言的主题关于香港的新愿景有八方面。其实,每一个课题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演讲的课题,我事实上亦就着其中一些议题作过一个独立的演讲。所以,我希望「灼见名家」稍后都可以就着这八个议题集思广益。我留意到稍后有很多重分量的讲者,所以我这部分只是抛砖引玉。

  第一个主题,是巩固优势坚定信心。香港是一个有七百三十万人的小城市,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努力,我们现在是一个国际都会。过去十九年多,我们成功落实「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我们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这个不是间中一次获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而是连续二十二年无间断地获得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我们多年来都被列在世界竞争力最前几个名次,去年我们更获得《二○一六年世界竞争力年报》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当然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之下,我们是连接内地和世界各地的「超级联系人」,拥有环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国际金融中心;有接近八千家海外和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成立办事处,而更重要的,这八千家接近一半是以香港作为他们亚洲或者亚太区的总部。

  这一系列的国际声誉得来不易,亦是香港非常重要的优势。这些优势是由于我们有这些传统价值:第一,是司法独立,奉行法治。作为政务司司长这四年多来,我其中一个工作或者任务,就是确保我们的司法机关能够有充分的资源维护司法独立和有效地去奉行法治。因为可能大家以前都听过,由于法庭资源不足,或者法院的数目不足,令到我们在司法机关的工作受到一些影响。在这四年多,我与司法机关的唯一对接工作,就是为它提供足够的资源。

  特区政府是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或者可以更广泛地说,在回归前后,我们都是以这个高效廉洁的政府为荣,我们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公务员队伍。在我三十六年的公务生涯,其实差不多一半是在回归之前,一半在回归之后,所以我是一个最好印证,其实多年来,我们都能够维持这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我们的权利和自由是受到《基本法》的保障。有一件事讲得比较少,其实并不太公道,所以今日要为它取回一些公道--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就是香港。在二○一五年,即是去年的全港犯罪率,以每十万人口计算,只有九百一十宗,是一九七二年以来的新低。事实上,如果要作国际对比,这可能只是欧洲一些主要城市的大概三分一、四分一、五分一。所以,对于三万名警队人员的努力,大家不能够理所当然地或者take for granted,他们是每一日劳心劳力地去巩固香港成为最安全的城市。而这个最安全的城市又令到我们,正如我刚才所说,可以有这么多海内外企业来香港成立办事处,因为很多海外企业和一些商会在与我日常接触里面,都会说在他们决定在哪处设立办事处时,其实该地的law and order(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据我掌握的今年罪案数字,按着首十个月香港的罪案情况,我可以在这里代警务处处长说,今年一定会「破纪录」地低,我们会继续屡创新低。

  香港是一个自由市场,有简单税制,亦不设任何贸易壁垒。在今日环球开始讲保护主义、闭关的时候,这一点更形重要,我们的资金、资讯都是自由流通的。这一系列的优势,我们必须有最强大的信心把它维持、巩固下来,这个是香港新愿景里面重要的一环。

  当然,对每一个城市来说,市民要安居乐业,一定要依靠经济,如果经济停滞不前,很多其他问题就会产生,政府亦没有能力可以改善民生。所以,第二个愿景,必须是多元经济、创造优质就业

  香港的传统四大支柱仍然重要,分别是金融、物流航运、专业服务和旅游。但每一个支柱的产业都受到冲击,都要面对全球经济和我们周边城市的竞争,例如我们的航运、港口,已经由全球第一,在去年下降至全球第五,今年恐怕还会下跌。但这不紧要,我们有信心走高增值,所以在上星期香港有一个亚洲区的航运及物流论坛,我向来自英国Maritime London的主席说,我说我们的兴趣已经不在boxes方面,我们的兴趣在money方面。怎样能够为我们的航运业增值,从航运的保险、航运的注册、航运的仲裁服务,这些方面来着力。

  同时间,在金融方面,我们真的是得天独厚,受惠于国家给我们的政策,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在下星期「深港通」会开通,还有两地的基金互认,为我们带来大量契机。

  在旅游业方面虽然现时受到一些冲击,但我们必须要多元化我们的旅游资源,由生态旅游到文物、文化旅游都是应该香港必须走的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在新兴产业方面都有一些进展。经过多年的探索,现时似乎比较方向明确,有两个新兴产业香港有优势,一个是创新及科技,所以在这一届政府几经努力,都成立这个创新及科技局。在过去一年杨局长和他的同事非常努力地推动我们香港创新及科技的发展,科学园亦进入进一步的扩建,我们亦正在规划另外的土地,为香港长远科技和创新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

  但我最上心的,是另一个新兴产业,是创意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中的文化产业。这个在没有获得什么注意力的情形下,其实已经增长得非常好,今日的创意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五,与旅游业不相伯仲。但这个百分之五是在过去十年以每年百分之八、百分之十增长上来,今日已经聘用超过二十万人。

  这些新兴产业,特别会为青年人提供优质的就业。虽然零售、餐饮、酒店也很重要,但我相信如果大家问青年人,或者问我作为一个父母,我都希望我的子女能够进入更有前景的创新及科技以及文化创意产业。

  这个图表,其实在不少政府的报告内出现过,但我不太喜欢这个图表,这个图表告诉我们,香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正如西方成熟的经济体,当人均GDP去到一个水平时,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会放缓。所以你看香港,我们的人均GDP,由美元一万元到现在接近美元四万元,这个经济增长的确在持续地下降,难以再见到在七、八十年代,每年百分之八、百分之十的增长。但为什么我说我不喜欢这个图表呢?就是我不甘心。我觉得香港应该做得更好,我们有刚才说的优势,我们有内地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我们要甘心于香港只可以做到这种经济增长?如果大家看这个表,有一个地方明显突出,它就是新加坡。新加坡在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或者增长趋势仍然是百分之六,相对于我们只是做到百分之三至三点四。所以我在这个图表虽然是一个政府图表,是一个政府报告中反覆使用的图表,但我不甘心,我希望在座每一位都不要满足于或者接受这个就是香港的经济前景。

  第三个愿景,当然是培育青年。香港作为一个很靠人才的地方,培育青年广纳人才是会带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我对香港的青年人,整体是充满信心。我们有很多很优秀的青年人,不但止他们自身优秀,他们亦时常希望回馈社会。我昨天一日出席了几个活动,其中两个都是为青年人打气,第一,当然是香港羽毛球公开赛,虽然我去时不是进行男子单打,但我向伍家朗说,你只要放开心情,轻松面对,无论是赢输,你对得住自己。结果我离开后,大概在五时许得悉Angus(伍家朗)取得这个大赛,这个是世界大赛的锦标,我为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人感到骄傲,因为他是一位非常谦虚的精英运动员。

  第二位青年人是李垂谊先生。昨日下午我出席了他的「垂谊乐社」周年音乐节。李垂谊是一位大提琴家,他除了自己非常成功外,他在过去几年,每一年都回来培育香港的音乐学生,让他们有机会与一些大师级同台表演。所以香港有无数优秀青年人,所以我们必须要继续在培育青年作出投资。

  我知道今日大家都觉得我们的大学学额不足够,但为了要青年有多元发展,应该为他们提供多元出路,所以近年我们在专上教育里面亦很重视职业及专业教育,亦在中学里面开始认真地做生涯规划,希望青年人每一位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

  但是现实放在眼前,我们的人口结构是令到我们担心的。香港的人口老龄化将会非常快速,在未来四十年都会持续增加。由现在六十五岁的人口占百分之十六,将会在二十多年后会倍增至百分之三十多。换句话说,届时每三位香港人中就会有一位是六十五岁。当然,今日六十五岁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八十岁都没有问题,仍然是非常精灵。我们今日有蔡伯(堪舆学家蔡伯励先生)在这里,亦有我前上司黄钱其濂女士(前政府卫生福利司)在这里,他们仍然是非常积极投入社会,关心后辈。但毕竟人口老化会带来劳动力萎缩,所以同期间我们已经估计,劳动力将会在二○一八年持续下降,即是说实际数字也会下降,不只是人口的比例。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更需要以更放开、包容的态度去广纳海内外的人才。所以对于某一些行业,用一种保护主义或者闭关的态度,我是非常有意见,我觉得他们看不到香港的契机,看不到香港的利益,纯粹是保护自己行业。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要发声。

   跟着,就是平衡发展优化城市。大家都知道我曾经担任过五年发展局局长,我完全明白每一个城市不能够只是单方面去做一件事,必须寻求一个平衡点。所以我们既有非常好的公交和地区发展,我们都能够保留乡郊和很多郊野公园。再下去,土地的樽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五年来在行政长官的领导下,真是不断地去追赶,但恐怕都是举步维艰。大家都见到我们在开拓土地方面面对的困难。最近,发展局局长公布了「香港2030+」,希望能够凝聚到社会的共识。

  在进行城市发展的过程里面,我们必须全面,不能够只是房屋和经济的需要,亦要配合市民的诉求。市民都希望有优质的城市,有美丽的维多利亚港两岸让他们带领小朋友去游玩,亦都希望我们能够保留一些历史建筑,希望未来有更美好的文化艺术设施,可以行山,可以踏单车。事实上,这一届政府在踏单车方面作了一个突破。过去多年,我是很支持单车,无论作为一种局部交通工具,或者是一种消闲,但过去多年,特区政府一讲到单车,就说它只是消闲,是一种leisure。但今届政府在张炳良局长的破格思维,其实单车已经有一个新的任务,就是令我们这个城市更易行、易达,空气更清新。所以现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不会只是说你在放假时才去踏单车,我们都希望单车能够协助城市的全面发展。

  跟着这个主题,当然是我最熟悉亦是多年来我做得比较多的,就是扶贫助弱共享成果。香港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的地方,要要求没有贫富差距是没有可能的,再出的坚尼系数恐怕都不会有什么改善,这个亦不是我们独特。但在这个大前提下,怎样令到资本主义发挥得更好,能够给各个人都可以享有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就是任何政府责无旁贷的。这一届政府在扶贫工作里面有一些突破,或者行政长官时常讲的「破天荒」。首先,我们制定了官方的「贫穷线」,不再回避问题。「贫穷线」当然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只计收入,不计资产,但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怎样与社会去共同探讨扶贫、助弱这个这么重要的课题?所以我们自从二○一三年公布「贫穷线」,现在已经做了四年的更新,每一年亦是一个大型的扶贫委员会高峰会向社会交代过去一年香港的贫穷状况有否改变;亦让我们更能对症下药,知道政策的介入应该在哪个位置;资源的分配应该放在何处,最能够帮助弱势社会。

  这一届政府在短短四年之间,即是由我们上任的二○一二/一三年,到本财政年度,把社会福利经常开支推高了百分之五十五,由四百二十八亿元增加至今年的六百六十二亿元。

  我知道商界有些朋友担心我们是否行社会主义呢?尤其是这个政务司司长曾做过社会福利署署长,今日亦担当扶贫委员会的主席。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政策理念仍然是资本主义,我仍然是相信自由市场经济,但我更认同的是政府,好像我刚才所说,在分配资源、在让市民共享成果方面是责无旁贷。所以,对于这百分之五十五的福利增长,我是感到非常之骄傲。如果有人认为我们是花多了、花大了,我欢迎与他进行辩论。

  但这届政府除了投入资源,即在「量」的方面,亦都有政策的理念,所以有人形容这届政府做扶贫工作是有大方向。事实上这个政策的理念很简单,在英文来说便是四个字all started with a Pro,究竟我们在支持什么呢?第一便是鼓励就业,Pro-work。我们设计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的社会保障,我们要求申请人是要有全职工作。但是他虽然已经很努力工作,却碍于种种原因和家庭因素,仍不能够享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生活水平,政府便要帮一把。其他因为失业暂时领取综援的人士,我们愿意提供现金的援助,但同时间亦都要求他要参与就业。在此我觉得大家都应该以香港人为荣,在过去超过八十八个月,因失业而领取综援的人数是持续下降。今日整体领取综援的数字比我二○○三年离任社署署长的时候要低,而因失业而领取综援数字更是我离任时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自力更生的精神。

  第二个政策的理念是Pro-child,爱护儿童。儿童是香港的未来,如果我们不能为香港基层的儿童提供到一些机会,他们永远都难以跳出贫穷的状况。所以在我们设计服务中,亦很注重儿童的福祉。就以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为例,每一个合资格申请的家庭内,每一位儿童及在学的青少年,我们都提供按月的津贴,让他们能够享有其他小朋友享有的机会。我们知道有六千多名的学前儿童因为有特殊学习需要正在轮候服务,我们是不能容忍这种长期等候服务的情况而令儿童错过接受康复的黄金时间。所以于去年我们一口气提供了二千九百多个位。我们有决心、有资源、有能力在明年将这个试验计划常规化的时候,可以做到零轮候时间,所有经过卫生署评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马上会获得分配服务。

  第三个是Pro-family,支援家庭。家庭是任何一个社会组成的核心元素,所以我们每一样的工作,我也要求同事要看对家庭的评估,在推出一个政策时会不会影响到家庭呢?所以有一些社福界的关注团体说∶「你的综援制度不好,因为你要以家庭为单位,有一个household rule,为什么不容许这个家庭内每一个人可以向政府申请社会保障?」我们不接受这个看法,因为家庭必须要家庭的成员互相帮助,在互相帮助都不足够的时候,政府会介入来帮一把。

  最后是Pro-choice,是尊重自主。我们做惯了政府,有时候觉得我已经为你铺排得很好,你不用选择,你就要这个服务吧。这个看法是错的。我当社会福利署署长时便深有感受,一位老人家正在轮候院舍的服务,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为他配到一个资助的院舍宿位,是一个名牌机构的资助院舍。不过这位老人家将会由九龙城搬到元朗去入住这间名牌的院舍,老人家写信给我,他说∶「署长,我不想去,因为太远,入了那间院舍,没有人来探我,我又不懂得落街,又不知道这里的店铺在哪里。」他说∶「我见在土瓜湾有很多其他院舍,你反正也是帮我,为何不帮我进入那间私营的院舍呢?」这就是尊重自主。所以本届政府我们先后推出了「社区照顾服务券」,我们稍后会推出「安老院舍照顾券」,让钱跟老人走。有些社福界的朋友批评这是把服务私有化,这不是把服务私有化,这是将私营机构带入去提供公营优质服务的起点,因为最终来说,如果香港所有东西都是公营提供,这就不是香港。我们必须要让私营机构可在一个有规管及有优质检视的环境内,提供社会和市民必须的公共服务。

  除了政府有许多政策去推动一个和谐共融的社会,我们需要在未来更加大力鼓励社会各界去关爱互助。在这方面,香港真的一点也做得不差,我们有数以百计的非政府慈善机构,有些是政府资助,有些完全是自负盈亏,透过筹款运作,去看看服务哪里有空隙,就去提供那些服务;亦有很多自助组织,以过来人的身分帮助境况处于相同的其他人士。近年来我们特别聚焦的是商界,因为如果商界仍然维持那种「我们就尽量去盈利,我赚了钱就去捐输」,这个不是最好的共融的方法,亦脱离了今日西方社会讲的philanthropy。所以多年来一系列的活动,无论是「携手扶弱基金」,或是「明日之星计划」,或「友‧导向」这个计划、「社会创新企业」等,都是希望能够令到商界参与,不单只是出钱,要出力、出心,去关心社会各界的人士。

  接着是「一国两制」、勿忘初心。我以上所说新愿景都必须要建基于「一国两制」这一个大前提下。事实上,「一国两制」成功落实,亦都是保障、保证了我刚才所讲的愿景能够可以一一实现。

  中央是完全有诚意去让「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落实,这四年多以来,无论是处理政改的工作,或者是有关选举的工作,我都亲身感受到每一次和中央官员的讨论,他们都是要求我们严格、全面、准确地去落实《基本法》。

  跟着就是掌握机遇昂首迈进。香港的机遇是很多其他经济体是非常羡慕的,我们既有在二○○三年签订的CEPA,而且是每一年都会有补充协议,到今日已经大致上我们的服务进入内地是全面自由化,这些的政策得来不易,亦都要更好的掌握和发挥。现在另外一个新的契机放在我们面前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涵盖六十五个国家,在三个洲内,商机处处,只要我们能够巩固我们的优势,我们能团结一致,我相信我们有无限的商机。

  当然我明白近年社会出现了一些情况,令到大家是很担心、很关心,甚至有些时候是很痛心,难保有一些人会灰心,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仍然热爱这个城市,我刚才所说的新愿景是可望可及的。

  多谢大家。
 
2016年11月2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8时10分
即日新闻  

图片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在灼见名家周年论坛开幕典礼上致辞。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左三)、灼见名家社长文灼非(左四)与其他主礼嘉宾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灼见名家周年论坛上主持开幕仪式。

网上广播

政务司司长出席灼见名家周年论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