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发展局局长出席《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专业学会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
**************************************************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今日(十一月十二日)出席《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专业学会论坛致辞全文:
 
吴永顺会长(香港建筑师学会)、蔡健鸿会长(香港工程师学会)、刘振江会长(香港测量师学会)、伍芷筠理事(香港园境师学会)、麦凯蔷会长(香港规划师学会)、曾永铿会长(香港运输物流学会)、何文尧副会长(香港城市设计学会)、各位来自七个专业学会的朋友、各位同事:

  早晨!很多谢大家抽空出席今早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专业学会论坛。首先我要感谢各个学会的支持,提供一个公开、理性及专业的讨论平台,一起探讨如何规划香港的未来,以好好准备及迎接各项现在及跨越2030年的挑战与机遇。
 
  香港的规划关乎每一个市民,所以我们在未来几个月会就《香港2030+》举办多场公众论坛和活动,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规划需要考虑的范畴和因素众多,亦涉及不少专业知识,我深信今早的专业学会论坛,大家可以按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实实在在的讨论香港在规划远景、空间布局及土地资源运用方面应如何。
 
  时间所限,《香港2030+》的详细建议,我留待规划署同事介绍,亦相信大家在过去两个星期透过媒体的报道或已经抽空阅读《香港2030+》的谘询文件。在此,我只想简单介绍《香港2030+》的重点方向,抛砖引玉,期待聆听各位的真知灼见。
 
  香港正面临内外不同的挑战。对内,人口及楼宇「双老化」加上住户数目增长,意味土地需求日增;对外,要与高速发展的内地、东南亚城市竞争,香港必须巩固优势,脱颖而出。而气候变化亦促使我们须深思如何能在有限的资源下,达致可持续发展。这些内外各项因素的变化是实在的,它们叠加起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香港2030+》在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希望以前瞻、进取、务实的态度,为香港长远的土地及基建发展和自然环境保育,提供最新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继续规划宜居的高密度城市,另一方面透过策略性空间规划,好好迎接香港的经济挑战与机遇。更重要的是,香港要摆脱现有的发展制肘,并达致可持续发展,必须同步创造发展及环境方面的容量,才可全面地回应香港在宜居度、经济发展及保育环境的需要。
 
  有关香港的规划,很自然谈及土地。土地问题是香港现时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土地不足,已影响着市民的居住、就业、创业,以至文娱和休憩活动。土地是一切活动的载体,土地不足怎能应对上述内外环境转变的需求。《香港2030+》提倡的两个策略增长区、即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发展,正是希望回应香港土地短缺的严峻问题。但这两个策略增长区不仅是关于土地供应,它除了满足香港持续的住宅及经济用地需求外,还会在传统商业区以外提供专业发展的机遇,设立新的经济中心,减少市民长途跋涉上班之苦,同时亦有助减低能源消耗和改善空气质素。
 
  有评论指《香港2030+》只顾土地发展,忽略环境角度,这是误解。实际上,土地发展与环境保育从不抵触,我们的景愿是齐头并进。《香港2030+》着墨于积极提升环境容量。我们要确保发展不会对环保造成破坏,亦要考虑如何更积极地改善整体环境,如善用「蓝绿资源」、推动绿色基建,把「生物多样性」纳入规划考虑,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在现今泛政治化的大环境下,有部分人认为香港根本不需要再发展,亦有相反意见认为《香港2030+》不够进取;有意见认为很多提升宜居度、长者友善城市、提升环境容量、改造现有市区的建议虽好,但担心最终是否能够落实,亦有意见认为现时的全港发展策略不够全面、不够以人为本、看问题不够高度、视野不够阔。社会上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政府都一定会虚心细心聆听考虑,我和我所有的同事亦抱着最大的诚意,希望透过今次《香港2030+》半年的公众参与活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为香港的未来制订一套适切的发展策略。我深信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在城市设计、交通基建、生活空间各方面一同努力,去建设一个更宜居宜业的香港。
 
  在座各位来自不同的专业范畴,我十分期待细听各位客观、专业、理性的意见,我亦衷心希望在座各位继续多发声、多讨论、多参与,让《香港2030+》的长远规划得以务实向前迈进。多谢大家!
 
2016年11月12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1时52分
即日新闻  

图片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今日(十一月十二日)在中环展城馆出席《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专业学会论坛,并在论坛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