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题:培养及吸引创新科技人才
****************
问题:
有意见认为,为实现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本港需要培养及吸引足够的创科人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三个学年,修读物理科、化学科、生物科及数学科延伸部分,以及同时修读两个上述科目或以上的高中学生人数及比例分别为何;
(二)政府有何措施鼓励学生选修包括物理科、化学科、生物科及数学科延伸部分等理科课程,以进一步培养本地创科人才;
(三)鉴于有意见认为,要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确立香港为八个重点领域发展中心的定位,相关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关键配套,政府有何计划进一步培养及吸引人才,以达成有关的人力资源规划目标;
(四)鉴于有意见认为,人工智能(AI)已成为未来发展所需的一大元素,政府会否研究将编程及AI应用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及为教师提供相关教学指引;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五)鉴于有意见认为,目前STEAM(即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的师资不足,政府会否考虑引入AI辅助教学及「大规模开放线上课堂」(即透过网络把课程开放给大量线上使用者参与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接受多元模式软件应用训练,及早装备自己,迎接未来职场所需;及
(六)鉴于有意见指出,目前生成式AI已融入生活,例如DeepSeek等免费聊天机械人可在网上免费下载使用,当局会否考虑为老师提供教学指引,以充分运用AI辅助教学,例如让AI担任课堂助理及协助老师制订课程大纲,同时鼓励学生与AI互动,让学生尽早掌握使用AI的技巧?
答覆:
主席:
政府持续于中小学大力推动数理教育,并加强数字教育,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提供人才支撑,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局透过优化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在学校营造科学和创科的学习氛围,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理与科技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数字素养,让学生迎接创科发展的机遇及未来职场所需。
就葛珮帆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现谨覆如下:
(一)及(二)随着教育局在二○二一/二二年推出优化高中课程措施为学生释放空间后,在高中阶段修读三科选修科目人数显著增加,其中修读物理、化学、生物及数学延伸部分(单元一/单元二),以及同时修读两个上述科目或以上的人数及百分比相比在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三/二四学年稳步增长,详情如下:
学年 |
中四学生人数(百分比) | ||||
生物 | 化学 | 物理 | 数学科 延伸部分 |
同时修读2个 数理选修科目或以上 |
|
2021/22 | 16 980 (34.4%) | 16 115 (32.7%) | 12 769 (25.9%) |
9 701 (19.7%) |
17 104 (34.7%) |
2022/23 | 17 419 (34.6%) |
16 625 (33.1%) |
12 880 (25.6%) |
10 098 (20.1%) |
17 832 (35.5%) |
2023/24 | 17 647 (35.0%) |
16 714 (33.1%) |
13 034 (25.8%) |
10 466 (20.8%) |
18 226 (36.1%) |
资料来源:
教育局「高中科目资料调查」;数据来自约440所开办本地高中课程的官立和资助中学、按位津贴学校和直接资助计划学校。二○二四/二五学年的数据仍在搜集中。
教育局正多管齐下强化学生的数理基础,进一步培养本地创科人才。课程方面,教育局会持续优化课程,包括检视现行的高中物理、化学及生物科课程,加强创新科技元素,又强化数学教育,推出更多学校支援项目,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培训方面,教育局持续举办数理及创新科技的教师专业培训课程,让教师紧贴创新科技,并将创科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主题包括生物工程、机器人科技、能源科技、数学建模等,增润学生学习。
学生活动方面,我们持续与科创相关的机构,例如与专上院校、数码港、专业工程师团体、香港资优教育学苑等协作,于课堂内外推出科创相关的学生体验活动、讲座、比赛、培训等,例如「数学在STEAM世界中的应用」杰出学人讲座、香港学生科学比赛、「中小学创新工程教育计划」,以激发学生未来投身科研和创科行业的志向,应对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我们将在课程发展议会科学教育委员会下成立专责小组,与各持份者探讨进一步优化科学教育的方案。
(三)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方面,政府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订下目标,持续优化专上教育,鼓励教资会资助大学开办与未来经济发展有更大关连的课程,从而达至在二○二六/二七学年前,教资会资助大学的学生当中,修读与「八大中心」相关学科的比例达约60%。透过教资会的三年期规划工作,教资会资助大学将在二○二五至二八年三年期开办更多与「八大中心」相关的新课程,务求培育切合香港发展所需的人才,为「八大中心」的发展注入动能。
(四)、(五)及(六)教育局于中小学推展数字教育(包括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以及打稳数字技能的学习基础,培育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及终身学习者。
为推动学校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教育局于二○二四年底,以先导形式于初中科学科,推出「『智』为学理」拨款计划,供公帑资助中学申请。成功申请的学校会获发一笔过10万元拨款,安排科学科教师报读由专上院校或相关专业团体举办的培训课程,以推动教学创新。
为让学生从小掌握编程和使用人工智能的技巧,教育局在二○二三年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和「高小增润编程教育课程单元」,更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并认识人工智能的基础和应用。上述课程单元设教学建议和指引,让教师有所依循。现时几乎所有公帑资助中小学,已分别于高小和初中推行增润编程和人工智能教育。
教师培训方面,教育局持续提供与编程、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发展课程,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善用创科及资讯科技工具解决问题,以加强学与教效能;培训课程亦涵盖人工智能工具在各学科教学上的应用,包括帮助教师掌握要素,教导学生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有效地提问,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课程亦分享学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于教学上的良好经验,包括利用这些工具编写教学大纲及制作教学材料,并协助教师按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校本使用人工智能的安排或指引。培训课程以线上线下模式进行,惠及更多教师。
至于电子学习平台和资源等配套,教育局的优质教育基金拨出五亿元,为学校提供合共22个项目,已于二○二三/二四学年初展开。项目会运用创新科技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多个学科/范畴的学与教效能,包括数理教育、编程、机械人。预计在二○二五年中,项目的成果将陆续发布给学校使用。此外,我们与香港教育城协作,在二○二五年内推出有关学习人工智能和运算思维的网上学习平台,以及发放专家讲座视频网页,以推动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学习不同软件的应用)。
本港高等教育一直敢于创新,并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冒起,创新和突破性科技为教学革新和学习体验带来全新挑战与庞大机遇。就此,教资会在质素保证局支持下,拨款一亿元设立科教创新基金,以鼓励大学利用创新和突破性科技推进教学革新及丰富学习体验,培养大学生在数字化经济环境中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世代人才。大学亦积极探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上,例如提供人工智能学习工具以及推出人工智能讲师等。此外,多间大学目前亦提供「大规模开放线上课堂」,以更具弹性的创新学习模式,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网上修读课程,部分费用全免,为有志自我增值的人士提供更方便的进修途径。
完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50分
香港时间11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