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题:大肠癌筛查计划
*************
问题:
大肠癌筛查计划(筛查计划)自二○一六年实施,参加者会获安排进行大便免疫化学测试(FIT)。根据政府去年十二月公布的资料,经筛查计划确诊大肠癌人士约六成属于较早期(即第一及二期)癌症,对比非经筛查计划确诊的约四成为高。另一方面,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网站资料,在所有癌症中,大肠癌发病率从二○一六年的第一位下降至二○二二年的第三位,同期大肠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也从每10万人口约14.1人下降至12.7人,显示筛查计划有效于较早期发现大肠癌和减低死亡率。然而,有意见认为,及早发现并摘除高危腺瘤才能进一步遏抑大肠癌的发病率,而近年有研究发现,虽然FIT对于大肠癌有颇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于高危腺瘤的灵敏度仅有25%至34%,低于较新的多靶点粪便基因测试(约42%)及粪便细菌基因检测(约57%)。此外,亚太胃肠病学会及亚太消化内镜学会更不建议以FIT用于大肠息肉筛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有否计划检讨筛查计划,并考虑采用FIT以外的其他筛查为参加者进行测试;若有,有关的进度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林哲玄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卫生署后,现回覆如下:
政府十分重视癌症的防控工作,早于二○○一年成立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订癌症防控策略,并督导涵盖癌症预防和筛查、监察、研究和治疗等工作的方向。委员会由医务卫生局局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癌症专家、学术界人士、公私营界别医生,以及公共卫生界别的专业人士。委员会辖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专家工作小组)负责定期检视本地及国际的科学实证,并就癌症预防及筛查制订适合本港情况的建议。
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政府在制订癌症筛查计划时,均会参照相关专家按循证医学的建议,审慎评估多项因素,包括该种癌症在本港的普遍性、相关筛查工具的准确与安全程度、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效益和成本效益等。同时,筛查计划会引导市民和相关医疗专业改变相关医疗服务的需求和供应模式,政府需仔细评估筛查计划对现时医疗系统的影响,避免引致有限的医疗资源被过度倾斜使用,以保证整体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得到善用。
就大肠癌筛查方面,根据专家工作小组的建议,年龄介乎50岁至75岁、属「一般风险」(例如没有遗传性肠病)的无症状人士,应考虑每一或两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测试;或每五年接受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每十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查。
基于专家工作小组的建议,政府于二○一六年推出大肠癌筛查计划(计划),现时资助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每两年到私营机构接受一次筛查。计划采用大便免疫化学测试作为筛查工具。如大便免疫化学测试结果呈阳性,参加者会获转介到已参与计划的大肠镜医生接受政府资助的大肠镜检查。如测试结果呈阴性,参加者应于两年后进行覆检。
截至二○二四年年底,累计有约510 000名合资格人士参与计划,约77 000人的大便免疫化学测试结果呈阳性,约40 000人在接受大肠镜检查后确诊大肠腺瘤,约3 400人确诊大肠癌。二○二四年新参与计划的人数为约86 000人,是计划推行以来最多人参与的一年。经计划确诊大肠癌的个案中,约2 400宗已进行初步分析,当中约56%属早期个案,而非经筛查发现的大肠癌个案中,属于早期个案的则不足四成。由此可见,参与计划能及早发现及诊治大肠癌,提高治愈率。
至于筛查方法方面,计划采用大便免疫化学测试作为首要筛查工具,与大部分海外地方(例如新加坡、英国和澳洲)的大肠癌筛查计划一致。专家工作小组于二○二三年审视了其他非入侵性大肠癌筛查测试(例如大便DNA、RNA、「微生物标记」和血液DNA测试)的科学实证,当中包括亚太胃肠病学会及亚太消化内镜学会于二○二三年就使用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进行大肠癌诊断工具发表的联合临床指引。经专家工作小组审视,现时尚缺足够及充分科学证据证明一些较新的非入侵性大肠癌筛查工具对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有较佳的成效和成本效益。专家工作小组因此决定维持关于大肠癌筛查的建议。一般而言,大便免疫学测试的费用约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而上述其他较新型的非入侵性大肠癌筛查测试服务费用可达数千元。专家工作小组会继续密切留意本地和外地有关大肠癌筛查的最新科研实证和实践方式。
除了定期接受大肠癌筛查外,实践健康生活模式亦对预防大肠癌十分重要。根据专家工作小组就预防大肠癌的建议,巿民应采取健康生活模式,例如多吃高纤维食物,少吃红肉和加工肉食,并恒常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及腰围,避免饮酒及吸烟。卫生署一直以推广健康生活模式作为预防癌症的首要策略,并致力加强癌症的公众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癌症预防及筛查的意识。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署亦透过地区康健中心/站及家庭医生积极推广健康人生计划。该计划以预防为本、全人照护为核心,并参考最新实证,为市民制订不同人生阶段的个人化健康策略。家庭医生和基层医疗专业人员将携手合作,根据个人因素,提供慢性疾病及癌症筛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服务,例如建议50岁以上人士进行大肠癌筛查。
完
2025年2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50分
香港时间19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