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六题:烟草税
  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邵家辉议员的提问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政府分别于二○二三年及去年增加烟草税31.48%及31.92%后,吸烟率只由9.5%微降至9.1%。有社会人士指出,在吸烟人数未有大减的情况下,增加了超过三成烟草税理应会令该税收大增,但该税收反而由加税前(二○二二至二○二三年度)的79.3亿元倒跌至加税后(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的72.5亿元,而去年政府再大增烟草税后,该税收更大减。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三年,每月的烟草税收入为何(以下表列出);
月份 二○二二年 二○二三年 二○二四年
一月      
……      
十二月      

(二)有否检视,政府的烟草税收入下降的原因;有否评估,(i)因二○二三年及去年增加烟草税导致每年减少的烟草税收入金额,以及(ii)该金额有多少可能流入私烟市场;如有评估,详情为何;如没有评估,原因为何;

(三)过去三年,每月搜获私烟的数目、市值及拘捕人数为何;

(四)过去三年,每年政府检控(i)贩卖及(ii)购买私烟的人数,以及被定罪人士的判罚分别为何;及

(五)会否考虑将烟草税率回复到去年加税前的水平,以期令烟草税收入重返以往水平,在增加数以十亿元计的政府收入之余亦减少不法分子的得益;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邵家辉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经征询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香港海关(海关)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香港面对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患者人数持续上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慢性疾病和死亡中最重要、亦是最可预防的风险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估算,全球因烟草产品所引致的经济损失每年达一万八千亿美元。而香港大学二○二一年研究亦显示,使用烟草造成健康问题每年为本港带来相当于约82亿港元经济损失。因此吸烟危害经济无容置疑,相反,认为控烟损害经济只是烟草商制造的伪命题。

  政府统计处二○二三年有关吸烟情况的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二○二三年主题性调查)结果显示,本港仍有约58万人有每日吸食传统烟的习惯,当中接近一半为40至59岁。吸烟者继续吸烟而引致的各种疾病,会为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为了制止烟草祸害,政府要遏制烟草使用,更要避免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染上烟瘾。增加烟草税是国际公认最有效减低烟草使用的措施,其目的是透过增加吸烟成本,加大吸烟者戒烟的诱因,同时窒碍非吸烟者尤其是青少年尝试吸烟的意欲。

  政府继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增加烟草税六角后,在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将每枝香烟的烟草税调高八角至每枝香烟3.306元。措施确保烟草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避免吸烟率在疫后复常口罩令解除后反弹,向社会明确传达政府严厉控烟保障市民健康的承诺和决心。衡量调整烟草税的效益,是视乎措施能否有效控制及减少吸烟人口,而并非税项为政府带来多少额外税收。

  过去加税经验显示加税有助降低吸烟率,加税幅度越大,吸烟率下降幅度亦越大。增加烟草税后致电卫生署综合戒烟热线的来电数量,是吸烟者对加税反应(即戒烟意向)的敏感指标。在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和二○二四至二五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加税后的第一个月,戒烟热线的来电数量与之前三个月的每月来电数量相比,分别增加了约三倍,反映吸烟者因加税而有强烈的戒烟意愿。卫生署戒烟热线接获的电话数量则从二○二二年的约7 400个来电增加到二○二四年的约9 300个,增幅超过两成。

  二○一八至二四年的烟草税收入,以及同期吸烟率/吸烟量和抵港旅客数字载于附件一,由于二○二○至二二年属疫情期间,因此列出二○一八至一九年疫情前情况以便对比。数字显示二○二四年的完税烟支及烟草税收入,较二○二三年分别下降约39.4%及23.0%,而较二○一九年(即疫情前)则分别下降46.7%及18.5%。

  烟草税收入来自烟草产品入口本港完税,因此收入额度受众多因素影响,除本地完税烟草产品销售量外,亦会视乎烟草商定价策略、进口时间及数量、已完税烟草产品贮仓量等商业决定(烟草商商业行为并不透明因此并无相关数字),以及入境人士于境外或出入境管制站免税商店购买并带入本港(不论合法或非法(注))的烟草产品。疫情期间跨境客运大受影响,市民无法经口岸携带免税烟回港,烟草税较疫情前高出约两成,显示跨境客运对烟草税有莫大影响。二○二四年入境旅客数字接近一亿五千万,完全回复疫情前水平,其中陆路口岸入境旅客更超越疫情前达接近一亿二千五百万,估计入境人士将烟草产品带入本港无可避免大幅影响烟草税收入。

  与此同时,本地完税烟草产品销售量,亦受吸烟者人数及平均吸烟量的影响。烟草价格提高则会减少烟草产品使用量,世卫指出每增加烟草价格10%,可减少高收入地区的整体烟草使用约4%,而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烟草税合共增加73.5%。二○二三年增加烟税后,该年五月至八月期间进行的主题性调查显示,吸烟率由二○一九年的10.2%及二○二一年的9.5%,下降至二○二三年的9.1%,吸烟者数目估计减少6.06万或9.5%,吸烟者每日平均吸烟支数亦由二○一九年和二○二一年的12.7支下降至二○二三年的12.1支,两者合计相当于烟草使用减少13.8%。政府于二○二四年进一步上调烟草税,相关主题性调查将于稍后进行,预期市民对烟草产品的需求减少将于调查结果反映。

  另一方面,私烟活动一直存在,而疫情复常后跨境货运回升亦有可能导致私烟活动增加。然而,国际市场研究公司的业内统计数据亦显示香港私烟的销量并无呈上升趋势。事实上,世卫和世界银行分别指出,提高烟草税与非法烟草贸易活动并无直接关系。打击非法烟草贸易和提高烟草税应视为相辅相成的措施。综合以上各项因素考虑,我们认为烟草税下降来自多方面因素,烟草税减少烟草使用的效果有待最新数据确定,现阶段不排除部分烟草税收入可能因为私烟活动而流失,但未有证据显示私烟活动是烟草税减少的主因。

  无论如何,作为控烟策略的重要一环,政府打击私烟不遗余力,海关会继续多管齐下,在各层面严厉执法,打击非法私烟贩卖活动。过去三年按月烟草税收入和相关打击私烟(包括走私、仓储及分销和贩卖)的执法数字载于附件二。缉获私烟数字上升,是反映海关加大力度打击私烟有效,而针对私烟的执法策略取得成功并不代表私烟活动规模扩大。

  政府于去年六月宣布「控烟十招」,加强打击私烟放在是十招中最优先位置,当中包括:

(i)引入完税烟标签制度,区分已完税和未完税烟;
(ii)规定售价低于烟草税的烟草产品须证明已课税;
(iii)提高处理、管有、售卖或购买未完税烟的最高罚则;及
(iv)将相关罪行纳入《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条例》)(第455章)附表内,令海关可引用《条例》冻结及充公从私烟活动所得的犯罪得益和资产。

  有关完税烟标签制度,考虑到执法成效和成本效益等因素,我们现阶段建议规定在香烟零售包装上加设完税标签,并透过应用防伪特征及相关的数码技术,让前线海关人员能更有效分辨已完税和未完税烟,从而提升执法效率。海关预计今年年中推出完税烟标签先导计划,以落实相关方案的实际操作要求,然后最快于明年内推出。

  政府预期上述措施可增强阻吓力,提升执法部门打击私烟的成效。政府未来会持续检视整体控烟措施成效及未来调整烟草税的步伐,最终目的是将吸烟率进一步推低,从而免除整体社会和医疗系统一同为吸烟带来的疾病付出沉重代价。

注:根据《应课税品条例》(第109章),年满18岁的人士可以免税携带19支香烟进入香港,供其本人自用。

附件

 
2025年2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9时10分
即日新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