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联同相关官员在启德体育园演练后会见传媒谈话内容(只有中文)
  以下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昨日(二月四日)晚上在启德体育园演练后,联同跨部门演练小组执行长、警务处副处长(行动)周一鸣、体育专员蔡健斌、运输署助理署长/市区邹炳基会见传媒。以下是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

跨部门演练小组执行长、警务处副处长(行动):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刚刚完成了另一个测试。今次的演练是一项足球比赛,十分感谢所有参与的人士,包括我们的公务员等,总共有50 000人。其实经过过往一些测试和演练后,我们汲取了很多经验,可以看到每次都有不同的改变。

  就第一阶段,即自然入场时段,今日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明日亦要上班,所以我们都需要迁就时间。大家可以看到,整体入场是较为畅顺。当然,我们都会汲取今次的经验,回去后会进行检讨,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再优化。

  在第二阶段欣赏足球比赛之余,其实我们有一些演练,以「红队」的概念,包括可能有人尝试掷水樽,或尝试冲入球场,又或是在水吧区有小型火警。这些都是希望测试所有持份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及协调能力,以及怎样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最后是自然散场。早前我亦有说过,50 000人中会有2 000人留下来进行火警演习,大家可能都有留意到火警演习的过程。余下的48 000人,大约花了15分钟,有八成参加者已离开会场,他们亦是以一个自由选择的方法离开,有一些人会乘巴士,一些人选择到启德站或宋皇台站等。今次的自由选择,我们是希望可以取得一些数据,可以有参考价值,回去后再研究一下。但整体来说,大约花了40分钟,所有人便已离开启德体育园园区。

  这些都是十分值得去看,所以我们会回去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完善。

  我在上次记者会时亦有说过,在两边,一边是启德站,一边是宋皇台站,其实都有安排特别的措施,例如播放音乐,或设有一个显示屏,让观众离场时可以知道当时的大约情况是怎样。当然,因为今日非常畅顺,亦毋须「截龙」,但我们仍然希望(离场人士)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一如以往,我们会收集数据,以及希望参与者可以填写一些电子问卷,让我们回去后,根据这些数据再作检讨。其实我们的队员亦已开始与所有持份者做一些检讨工作。

体育专员:多谢各位,或者我先补充几点。第一,我们自今年一月五日起在启德主场馆进行测试和演练。在过去一个月,进行了两次体育(活动)的测试,包括今日的测试,亦有两次非体育(活动)的测试。有两次介乎一万至二万人之间和两次五万人以上的测试。这贯彻我们自去年十月起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测试,以逐步改善运作。

  第二,在场地运作方面,我们每次都见到有不同的挑战,但整体来说,今日整体人员的沟通和配合方面都比以往做得更好。在过去测试入场时有些未必是最畅顺的地方,今日都见到已大为改善。

  第三,今次整个场馆看台五万人的座位都坐满,管理公司汲取以往经验,在入场人流管理的预算、应变预案和实际安排都做得更到位。场地设施包括洗手间、餐饮设施,都能配合观众的需要。我认为今次演练是成功和完满的。

  第四,经过多次测试和演练后,我们今次特别留意到,各位入场的观众对入启德主场馆有哪些物品不能带进来的认知度有所提高,今次需要弃置或被遗下的胶樽比以往少,证明过去演练取得成果,除了我们人员参与演练,市民大众进入场馆对我们(场地规则)的认知都增加了。这是我的补充。多谢大家。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正如刚才周处长和蔡专员所说,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测试后,成果都是令人相当满意。我们亦不断改进、微调各项安排。直到今日我们都有信心可以运作顺利,因此可以在三月一日启德体育园正式开幕。至于开幕的详细安排如何,我们稍后时间会有更详尽的公布。多谢各位。

记者:首先,想问局长,刚才文体旅局社交媒体一度表示启德体育园三月一日开幕,为何一度删除帖文?刚才已经说了三月一日正式开幕,想知道原因为何?另外,想问会否担心天幕的噪音影响到居民?有没有居民向你们反映刚才嘈吵?同时,环保署人员今天亦有量度分贝,大概可否透露数字多少?以及在哪里量度及有没有超标?另外,今天只测试了主场馆开天幕,如果多过一个的室外场,例如青年运动场都有活动的时候,声量会否增大?今天会否准确?以及其他配套有没有问题呢?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我首先讲一讲,是的,我们本来是有一个社交媒体的帖文,但后来我们收回。因为在帖文里面有些少内容我们需要修正。如果大家都有截图的话,会看见第一个出现的帖文,我们是说了四月会有一个演唱会作为我们的头炮。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头炮就应该是三月的月尾,是七人榄球赛这个国际盛事,亦是我们今天去测试作为一个体育形式的时候,也在今天得到了信心,所以我们觉得帖文应该要比较准确为好,我们就收回(帖文),修正了,亦在刚才再度出(帖文)。相信有些记者朋友亦看见了,至于关于声量的问题,我请专员交代一下。

体育专员:今日我们是第一次开天幕做这个测试。声音的情况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在这星期较早前提过,环保署(环境保护署)的同事在不同地方都设置了一些测量点。我们在最近的屋苑暂时取得的数据是58分贝,都合乎我们的规定。这个数据未必是最终、最准确,是我这刻掌握到的数据。我们回去会继续留意数据的情况。我们希望体育园运作不会对附近居民造成大的影响。

记者:首先想问关于天幕的问题,想问专员,今日的天气不错,知道天幕开启后未能于活动期间关闭,如果是天气情况比较差或下雨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第二个问题想问周Sir,想问关于今日的秩序问题。看到在下半场后,都有不少观众前往看台层楼上的位置进食,其实看到警方没有特别的限制安排,在下半场亦出现拥挤的情况。会否有特别的方法给予他们自由流动?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火警演习的演练,看到刚才讲解提及希望模拟现场满座并出现火警的演习,但刚才只有两千人(参与)。其实如果是坐满人出现火警,在警方和消防而言,是否能够应对?刚才屏幕显示「遇到不可控制的情况」,对园方来说,何谓一个「不可控制的情况」?达到甚么样的准则才会全场疏散?

体育专员:或者我再说说天幕的情况,我们的天幕,正如记者朋友所说,在活动进行时,我们是不会进行开合。主办单位会在事前因应许多不同的考虑因素,去决定该次活动会打开还是关闭天幕。天气会是其中一个考虑因素,如果是办一场专业的演唱会,音效都会是主办单位的考虑。就着天气亦需视乎预测,可能一日前或早半日,其实主办单位便需作出决定。正如刚才所说,决定后,若打开了(天幕),在活动进行中,我们不会去移动或关闭,这是保障入场人士的安全,作为一个考虑。

跨部门演练小组执行长、警务处副处长(行动):首先回应你刚才提到在半场时看到很多参加人士在水吧区购买食物和交谈等,我想这情况能反映在球赛上,一般球迷可能会做的事。对警方来说,我们没有特别需要作出限制,球迷购票进场,他们并不一定只可以观赏球赛,他们亦可能很享受交谈,或其他的联络和交往等,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

  至于你提及的火警演习,刚才只有2 000人,但其实演习的主轴并不只是测试观众怎样逃生,还包括消防、(启德体育园)园区与警方等的协调和沟通,再加上有伤者需要分流,甚至乎应急车辆需要驶进园区到达球场,这些都是我们今次需要演练的项目。你问到是否真的可以在同一时间疏散所有人,其实上次自然离场时都是疏散,我们有很多不同的预案。

  你最后的问题,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作出即时疏散。其实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与不同的政策局、政府部门,甚至乎(启德体育园)园区等,已经有很多不同的预案。若有任何突发事件需要处理,我们都会因应去做,很难在这里详细说明,某种情况必定是(即时疏散),而另一种情况必定不是。

记者:今日量度得到的噪音是58分贝并合乎规格,请问当局准则是什么?超过多少分贝才算是不合乎规格。今日量度得到的数字会否公布?参加者会做问卷,但他们身处场内,有什么渠道收集附近居民的意见?三月一日开幕,随后榄球赛或Coldplay到时候会否打开天幕?刚才见到突发事故的演练,救护车也一早停泊在场外,是否因为这类大型活动都一定会有救护车停泊在外?会否有情况是不会安排救护车停泊在外?是否真的能测试到突发事件的应变?

体育专员:或者我先回应有关噪音的问题,今日最新量度得到的数字是58分贝,按《噪音管制条例》一般情况下的标准是65分贝,但这是指一般的情况,当然我们有或没有活动的分别是多少,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刚才提到天幕上盖,不同主办单位有不同的考虑,会做一个最后决定,如七人榄球赛甚或国际性演唱会,我们现在未收到主办单位最终的决定,但相信临近活动举办时会有决定,启德体育园公司会作出配合和安排。

跨部门演练小组执行长、警务处副处长(行动):关于应急的问题,其实每个大型活动,不论是在启德体育园园区,还是在其他地方举行,我们警方或消防,其实在事前都有很多联络和沟通,视乎有关情况、性质和规模等,由我们或是他们安排应急车辆等,以及摆放在什么地方。这方面并不存在突然间出现(应急车辆)的情况,因为早已摆放妥当,大家毋须担心。

记者:几位好。首先想问有关疏散安排方面,刚刚花了约40分钟让所有人离开园区,想了解各个港铁站、巴士站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疏散情况如何?有否出现挤塞?另外想问其实由现在到开幕尚有一个月时间,请问还会安排多少次演练?已经进行了各场馆最高容量的测试,未来会从那些方向演练?会否安排非公务员或安排一些受邀观众入场?会否安排售票测试?

运输署助理署长/市区:我先谈交通方面。今次演练与一月二十四日上次演练比较,因为港铁公司已累积经验,所以不论在启德站或宋皇台站入口的客流管理措施均已熟习,大部分人皆可在到达月台后登上第一班车。

  至于宋皇台道特别巴士/的士上落客区方面,我们安排了10条不同的特别巴士路线,运作和秩序良好;加上巴士公司加派很多职员在场指示,乘客登车都非常畅顺。我们至今安排了约60部巴士,与原先计划估计用65部巴士相约,共接载约5 000人。

体育专员:就接下来的演练,我们今日完成了一个很大型的在(启德)主场馆的演练之后,其实明天开始,这个星期日的香港马拉松选手包的提取地方,今年会变成在启德体育园里面进行的。我们会在启德体艺馆内有一个选手包领取站。我们预计四天内大概会有七万五千人会来到启德体艺馆。同时,在启德体艺馆的竞技场内,其实会有一个嘉年华进行的,会变成大家来到拿选手包,或者和家人一起来的时候,都可以同时间参与这个嘉年华。在二月十六日星期日下午,我们都有另外一个大型的演练。我们都会回来启德主场馆。那个主要是一个社区活动模式的(演练),会有一些的表演。

  其实我们每一个不同的测试和演练的目的都不同。刚才提到,可能这次我们有四万多名的公务员参与。但是我们在二月十六日,我们会提高一些社区人士参与的部分,令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充分地测试到场地的运作。

  另外,二月内也有一些不同的、相对小型一点,也都可能未必是公开给不同人士参与的一些测试活动。有一些会是我们回到启德青年运动场会有一些陆运会的活动,也会去启德体艺馆内,有一些运动模式的手球比赛,会在二月内进行。完成了这些的演练之后我们相信能够好好预备为我们在三月全面开放做好准备。

记者:有关噪音分贝的问题,环保署以往有在附近屋苑或酒店顶层听声音,以往听不到,这次开了天幕后能否听得到?第二方面要问周Sir,大型火警演练时有些参加者可能疏散时会走向烟雾濔漫的地方或在疏散时跨过座椅,而非循楼梯走,你如何评价这个现象?这种状况是否不太符合真实的情况?对演练来说会否不够参考价值?

体育专员:我先处理有关声音的问题。今日目前取得的数据,客观数字是58分贝,环保署人员告知我们的消息,在最近的屋苑包括The Henley和启欣苑,观众欢呼时听到一些声音,我们的数字是58分贝,这就是我们客观所得。我相信环保署会有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因应分析再了解今日实际有关声音的情况。

跨部门演练小组执行长、警务处副处长(行动):就最后的演练,有关火警演习,我想你刚才所讲到的现象,其实都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换言之,在不同的突发事件中,有一些人的处理手法,可能会朝向一些,例如你所讲的烟雾方向,或跨过一些座椅等。我认为其中的参考价值可能会更高一些,因为我们会更加清楚知道,应急部队方面究竟有什么地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可能就是这类情况,亦要多谢你的提问。对我们来说,每次的演练都有参考价值,而我们每次回去后,都会再次审视和作出检讨,究竟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完善。
 
2025年2月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时0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