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就「制订『人工智能+』策略」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主席:
我再次感谢黄锦辉议员提出动议,亦衷心感谢周文港议员、简慧敏议员、容海恩议员、邓飞议员、谭岳衡议员及苏长荣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以及另外28位议员就发展人工智能的策略提出的真知灼见。
行动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策略
人工智能是不能逆转的科技大潮。香港要在人工智能的滚滚洪流中抓住机遇,不仅要巩固提升自身优势,更要与时俱进,持续优化我们发展人工智能的规划和策略部署。
除了国家的布局,我们亦一直留意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系就人工智能发展制订的政策和措施,以适时调整本港发展人工智能的步伐,让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趋利避害。
综观各地发展人工智能的策略,要建构人工智能生态圈,离不开基建和算力规划、技术研发、应用、治理监管,以及人才培训等要素。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于二○二二年年底公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推动本港人工智能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策略方针及具体行动纲领。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之核心在于知行合一,将有关人工智能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数字政策办公室(数字办)作为政府推动数字政策的顶层设计,担当着加强本港数码及算力基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数据互联互通,以及引领政府内部及不同界别应用人工智能的领军角色。
接下来,我将从六个方面分享政府实践人工智能的策略与重点工作,以回应议员的议案及相关修订。
(一)基建设施
算力是支撑人工智能算法运行和数据处理的根基。要满足算力需求,我们需要拥有完善稳健的数码基建及算力设施。数码港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即将投入服务,并在明年逐步提升至三千匹(每秒浮点运算三千千万亿次(3 000 PFLOPS))的高阶算力水平。总体而言,香港在短期内将可提供合共五千匹的算力,为本地的算力需求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我们将加快启动北区沙岭创科用地的改划程序,把预留作数据中心及相关用途的用地扩大至十公顷,务求透过市场力量,加快数据相关产业及设施的中长期发展。
除了增加算力供应,我们推出30亿元人工智能资助计划,把算力及研发应用的供求双方对接起来,为人工智能科研创新提供所需的燃料。
(二)创新研发
在超算中心的强大算力支持下,科研界别及不同业界(包括金融、医疗、教育、运输等)将有更大的底气,研发各式各样的基础大语言模型、垂直行业大模型,以及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与市场需求结合,为人工智能产业赋能。
现在,本港多家院校于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相关科目在国际排名上名列前茅,而科学园及数码港亦云集超过6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与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有关的「AIR@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已成立15间研发实验室,其中包括去年紧急成立的专注研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
HKGAI目前正在研发及加紧试用本地的数据库及大语言模型,期望尽快可提供予业界及市民使用,日后更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服务八千万海外华人。加上一系列壮大创科人才库的措施,加强本港人工智能研发能力和创新应用,未来可期。
黄锦辉议员的《人工智能+策略》建议书提出了不少好点子。我们正研究整合本港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的资源,汇聚各方的顶尖人才和技术,更好地推动香港形成人工智能研发高地。
(三)治理与规范
针对人工智能的治理,数字办制订了《人工智能道德框架》,而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则发布了《人工智能(AI):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这些指引有助政府及社会各界在开发和善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同时,以符合法规(尤其是涉及个人资料私隐)和道德伦理的方式,负责任地发挥人工智能的效用,亦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开发和应用的空间不会被过分规范和窒碍。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变,数字办亦已委托HKGAI透过实践应用,探索人工智能的规则和指引,平衡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与风险。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元素。人工智能技术的历次突破,都离不开高质量数据的支撑。就此,我们于去年十二月发布了《香港促进数据流通及保障数据安全的政策宣言》,提出优化数据治理作为其中一项行动措施。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整合有关数据治理的策略、指引及技术标准等,并会于稍后公开政府就数据治理所秉持的指导性原则,以提升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促进数据流通共享、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具备汇聚内地和国际数据的独特优势,有利我们加强香港与内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在去年年底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便利措施的先行先试安排,运作顺畅且反应良好。我们在本月初已将便利措施推展至各行各业,以促进更多的跨境数据流动,助力本港人工智能发展。
(四)强化应用 惠及民生
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其带来的影响均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采取弹性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就不同行业制订「能用、实用、管用」的人工智能应用框架,以切合不同业界的情况,譬如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于今年十月发表政策宣言,正正是聚焦金融市场应用人工智能的政策立场和方针,促进相关界别的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谈及不同界别的应用,政府支持业界及市场创造更多由需求带动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建造业方面,由本港业界开发和应用的「人工智能覆检系统」,利用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模拟专业人士对建造业测量报告的审判评估,辅助覆检报告的工作有利改善建造业质量管控的操作流程。再比如,在医疗方面,医管局已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医生分析脑部断层扫描,检测病人脑部损伤和颅内出血等紧急情况、从X光影像中识别髋部骨折,为病人提供早期治疗等等,以确保正确的药物管理。数字办亦会做好「领头羊」的角色,牵头推动各局和部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革新公共服务和提升效能,特别是要加速建设智能政府。
例如就市民常用的1823,我们已全面扩展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为市民解答1823服务范围内的常见查询;以及运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辨识来电者的查询项目,并透过语音或短讯提供相关资讯。我们于今明两年推出的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项方案」,当中亦有接近一半涉及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科技的应用。数字办亦会推动政府各部门在二○二五年内全面采用「智方便」,向市民提供一站式的电子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
至于正在政府内部试用的本地研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文书辅助应用程式,HKGAI正加紧训练其大语言模型及优化应用程式,以期辅助政府人员的日常文书工作如草拟文件、要点总结、翻译等,透过善用科技,优化公务员人力资源的运用。
(五)培训人才 应对数字转型
人工智能终究是一种辅助人类的工具。我们必须有懂得善用人工智能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出人工智能的潜力。因此,政府致力提升本港人力资源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及准备,赋能他们解锁「人工智能+」世代的好处。
在中小学阶段,教育局推出了两套创新科技教育课程单元培养高小和初中学生的计算思维,以及综合和运用人工智能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大学阶段,除了鼓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开办切合香港发展所需的课程之外,教资会亦于去年拨款一亿元设立科教创新基金,资助大学推进教学革新及丰富学习体验,培养大学生在数字化经济转型中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世代人才。
此外,教育局将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我们期望委员会厘定数字教育在香港教育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当中涉及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的应用。
劳工及福利局刚刚发布的2023年人力推算报告显示,创科相关专业的职位需求(包括人工智能程式员/专家)将由二○二三年的约六万人,增加至二○二八年的约九万六千人,而各行各业的劳动人口亦需要因应产业转型及运作模式改变,不断学习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作为技能。
为了回应业界的人力需求,职业训练局已成立香港资讯科技学院,聚焦职前及在职培训。政府亦积极推动成立应用科学大学,集中资源发展涵盖人工智能在内的应用科研,并与产业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专业人士,抑或是普通文职及技术人员,均无可避免地需要接受人工智能及自动化趋势对工种和技能要求的转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各行各业以至各岗位均需识变、应变、求变,用好科技,保持竞争力。政府会继续因应市场及劳动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及培训措施,特别要加强科普工作,以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的素养,好好把握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机遇。
(六)立足河套 放眼湾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十四五」规划下,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我们昨天发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阐述河套香港园区的愿景与使命、规划布局、发展方向、策略和目标,当中提出在香港园区聚焦发展包括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核心前沿科技领域;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机制,鼓励海内外的人工智能企业落户河套合作区、拓展业务等。
展望未来,河套港深两地园区会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展开创新应用的试点示范,加速「AI+」产业发展,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以及内地和国际的创科合作。
结语
主席,我再次感谢黄锦辉议员提出的议案。「人工智能+」行动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行动。我刚才的发言从六大方面提纲扼要地阐述我们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策略及具体方案。没有策略就不可能有上述的布局与发展。惟人工智能发展一日千里,因此我们的策略部署是「进行式」,持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孕育更蓬勃的生态圈提供各种养分,引领香港发展成为卓越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先进城市,让香港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站稳阵脚,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地位。
主席,我在此再次感谢每位发言的议员,本人谨此陈辞。
完
2024年11月2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12分
香港时间15时12分